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原生态澳子蜕变成多功能现代渔港

原生态澳子蜕变成多功能现代渔港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19年09月24日 编辑: 黄勇

微信截图_20190924102533

繁忙的闸坡渔港交易码头。李向东摄

■口述者/闸坡渔港管护中心 工程师张就富 ■本报记者/刘文婷     

南海开渔后的闸坡渔港,千帆穿梭,码头上人声车声鼎沸,鲜活的鱼、虾、蟹、贝、螺被卸船装车,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咸腥味,大批游客前来尝海鲜、观海景、采渔货。这座承载着闸坡渔民美好生活梦想的渔港,历经40余年,经过建港、国家一级群众渔港、国家级中心渔港和现代渔港四次大规模建设,从原生态的澳子正蜕变成集海洋渔业、旅游观光、水产品交易和流通加工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港,向“国家美丽渔港”进发。近日,闸坡渔港管护中心工程师张就富向记者讲述闸坡渔港的历史。

◎从原生态澳子到渔港 

北环路以外皆是海域,渔民自发拓荒建港

1954年出生的张就富是土生土长的闸坡人,吃着海味长大,他参与闸坡渔港三次历史性建设的规划工作,见证着渔港成长。谈起渔港历史,张就富不禁感慨:“建港之前,这里就是一个原生态的澳子,没有码头、没有路。闸坡镇卫生院-北环路-闸坡船排厂一线差不多是那时的海岸线,闸坡农贸市场、文化公园、渔港管护中心所在的大片区域以前都是海。”

那个时候,由于水浅、泥沙淤积,锚地条件差,渔民必须借助涨潮,靠人力把船拉到岸边卸鱼获。没有防波堤的庇护,每逢刮台风,渔船都要转移到平冈的吉树港、九姜锚地避风。渔民伐着小舢板在海陵岛周边浅海赶海,回程时碰上逆风,从马尾岛到上岸要花上一天时间。没有冷链的年代,市场上卖的都是腌过的海味,根本看不到生鲜和冰鲜鱼虾。鱼获少、收益低,大半渔民盖不起房,一家老小挤在船上住,条件稍好的在镇上搭棚屋。

即使条件落后,但不影响闸坡“粤西水产基地和重要中转站”的地位。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73年省水产局决定建设闸坡渔港,1975年正式动工。

“建港是政府的明智之举,更是广大渔民的诉求和期盼。”张就富说。广大渔民和机关单位纷纷自发,以拓荒者的气概参与建设。大家热情高涨,不等天明上山打石头,用渔船运输至海上填筑防波堤。项目还回填造地建成80米长丁字码头、310米长护岸码头,闸坡渔港才真正诞生。尽管只是个小渔港,能抵御10级以下台风,有码头停泊、卸货和交易,对渔民来说已是莫大的满足。  


同时,机帆船出现,渐渐取代木帆船成为海上主力,渔民开着最大100马力船,往越来越远的海域活动,获得的自然是“鱼山虾海”的丰收。大家慢慢迁居岸上、建房筑家,迈上了富足生活的康庄大道。

◎从小渔港到大渔港 

历经两次大规模建设,跻身国家级中心渔港

时间来到1993年,闸坡渔港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国家一级群众渔港”,开始第二次大规模建设。作为规划师之一的张就富上船串户,收集渔民诉求,确定和改善规划方案。“闸坡渔港水产品交易量和交易额猛增,当年达到1.45万吨、2954万元。渔民需要冰厂,需要更多泊位、更大的交易场所、更深的港池供大渔船停泊和进出。”

修建400马力渔船码头、渔业码头,疏浚港池航道,回填造地8万平方米,修建全封闭管理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和小船避风设施……十年时间里,闸坡渔港获得国家、省、市、区、镇五级约1595万元的资金支持,大刀阔斧进行建设。一间间冰厂、水产品加工厂、造船厂、渔网厂、机械维修厂等,如雨后春笋般在渔港周边拔地而起,渔港如今的样貌在这时候基本定型。此时,渔船正在进行由木质船向钢质船的技术变革。大量来自香港、澳门、广西甚至浙江、台湾的渔船来此交易和补给,闸坡渔港实现从“小渔港”向“大渔港”的转变。

产业发展,配套先行,日臻完善的配套设施带来的是渔业高速发展,闸坡渔港各项经济数据不断刷新纪录。2002年,交易量和交易额增至2.88万吨、6485万元,水产品加工总量3.58万吨、产值8283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渔业总值达到1.8亿元,财政贡献率50%以上,渔业成为海陵岛的支柱产业。

“现实超出预期,凭借漂亮的数字,闸坡渔港又一举摘得‘国家级中心渔港’称号,跻身全国六大渔港之一。”回忆中,张就富满是自豪。2002年他带着广大渔民的寄托赴北京参加项目评审答辩,如愿而归,渔港迎来新一轮更高标准建设。修建高桩码头,加固防波堤,建环港道路,完善环保、消防、通讯等设施,闸坡渔港向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鲜明、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现代化港口迈进。

那几年,适逢大角湾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海陵岛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海陵岛原八景之一的“渔港华灯”成为一大亮点,新修建的两座灯塔尤其受欢迎,吸引大批游客登高望海。当地政府还搞起休闲渔业,投放观光船、滨海旅游船,发展海上观光和海上垂钓来创收,促进部分渔民转产就业。

◎升级改造建设现代渔港

配套交易加工物流区,渔船进港量达3万艘次

伴着时代的脚步,闸坡渔港完成一次次升级,一路走来甚至经受住了超强台风“黑格比”的肆虐。它那1.4平方公里、3米深的港池,可同时为1500多艘大小船只提供庇护,交出了水产品年交易量12万吨的漂亮成绩单。与渔港成长同步,渔民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崭新居民楼以渔港为中心耸立起来,大大小小的海鲜排档、酒店遍地开花。闸坡镇文化公园等娱乐设施建成,休渔期渔民唱咸水歌、举办晚会、开展体育活动,岸上生活丰富多彩。

2015年,闸坡渔港申报“广东省现代渔港建设示范性项目”并获得批复,第二年投入建设。此次,奔着“打造集海洋渔业、旅游观光、水产品交易和流通加工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港”的目标,投资2.25亿元分四个标段同时施工,新建高桩码头、重力式码头、水产品交易加工物流中心区,扩建南、北防波堤,改造护岸及环港道路,洲仔峡改堤建桥,浚深港池航道,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产业配套设施,服务渔业长足发展。

目前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82%,第一标段371.5米长高桩码头已完工,第二标段重力式码头工程、第三标段南北防波堤扩建工程和第四标段港池及航道疏浚工程正加紧推进。“今年底,我们将向大家呈现一个全新的闸坡渔港,平均水深将达-4.77米,新增60多个泊位,预计渔船进港量将增至3万艘次,水产品交易量、交易额将分别增至25万吨、10亿元。”听着渔港的喧闹声,闻着咸腥味,望着远处火热的施工场面,张就富十分激动。

不只为“渔”,还为“游”。乘着全域旅游发展的春风,闸坡渔港修建休闲渔业码头、南防波堤旅游休闲观光区、观光亲水平台和观光灯塔,丰富海岛旅游元素。未来“渔港即景区”,闸坡渔港正在申报“国家美丽渔港”项目,进一步美化亮化打造景区型渔港。


上一主题 : 全力以赴保障国庆期间社会和谐稳定

下一主题 : 阳江全力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