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阳江国防教育 - 国防教育授课提纲: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国防教育授课提纲: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20年05月29日 编辑:

1939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与德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是,不到两年,1941年6月,德国撕毁条约,突然袭击,装甲车像潮水一样扑向苏联。苏军仓促迎战,一周内损失100多万人,大量军工疏散撤退,战争物资奇缺。希特勒自信地说,不久之后,他们就可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仪式了。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苏联的坦克突然源源不断地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开了出来,迎战德军。二战期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为苏军生产了大量坦克和牵引车,为苏军反攻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个大型的拖拉机厂,被称为军民融合的典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刻指出“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明确要求“全党全军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强调“坚持富国与强军统一”。当前,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主席军民融合战略,需要把握三个方面。

一、把准军民融合的战略定位

军民融合是影响国家命运之大事。从2013年开始,每年的全国两会,习主席都会强调“军民融合”这一话题,各有侧重,层层推进,意义重大深远。

(一)统帅之志

新形势下,习主席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势,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主席深入部队基层和军事斗争准备一线考察调研,深入思考,从而逐步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这“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的提出,是我们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特别是军队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我军建设特点规律的思想结晶和理论升华,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兴国之举

当今时代,新的产业变革、科技革命、军事革命不可阻挡,国防与经济社会结合面越来越宽,军地人才、技术、资源兼容性越来越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确立的XX个大项目,其中约X个项目与军民融合有关,例如: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国家网络安全、大飞机研制等等。从世界大势看,各国都根据各自安全环境和国情军情,采取“以民掩军”“以军带民”“军民融合”等不同的发展模式,推动军民一体化建设,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双向拉动、同步增长、互为支撑。比如,美国的“军民一体化”模式,使军民两用技术融合比例达到80%以上。

(三)强军之策

习主席指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走弯路、吃苦头。”1840年,清政府的经济实力是英国6倍,但由于国富兵不强,当年4000英国远征军直入虎门。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世界民族之林有这样一个民族一一以色列。建国60多年来,因为民族宗教矛盾和超级大国插手,以争列主导了5次中东战争,把阿拉伯国家打得落花流水。一位以军退役上校曾说过,“以色列虽小,但却是中东地区的超级大国。”这话听起来不可思议,却是事实。长期以来,以色列实行着“以军带民”的融合模式,坚持走国防高科技为立国之本的战略方针,一直用先进的军工技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中东军事强国的霸主地位,还享有中东“军火库”美誉。

二、透视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

习主席深刻指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突出的问题涉及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从当前现状看,在习主席改革强军号角的引领下,军民融合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统筹统管体制逐步形成,新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势头愈加强劲。但与世界强国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

(一)观念滞后

习主席深刻指出“地方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军地双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主席的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打破思想藩篱、推进融合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军地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不少偏差,大系统、大融合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表现为“三化”:一个是窄化,认为民转军或者军转民、或者民参军,就是军民融合。第二个是泛化,认为只要军地一块组织活动都叫军民融合。第三个是物化,认为就是地方支持部队,经济支持国防。导致军地双方自我封闭、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愿意融别人,不愿意被别人融。

(二)利益藩篱

颗卫星上面本来可以装上不同的任务载荷,实现一星多能,但就是统不到一块去;一些航天应用需求通过数据开放、军民共享就能解决,但都还在抢着自己上项目。这样搞,重复建设,浪费巨大!”主席强调,军地双方都要打破利益藩篱。从现状看:

(1)高新技术难共享

目前,我国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完全是两套体系,军地双方都按照自己的技术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验和生产,民参军、军参民双方面都设置了“门槛”,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高端产品的研发上,难以形成合力。

(2)基础设施难共享

比如,全国高速公路很多,但设有飞机跑道的极少;全国的港口码头很多,能满足军舰停靠的较少;大型运输船只很多, 能满足部队整装需要的很少;地方信息化程度很高,能提供军事服务的很少;各地修建的各种铁路或公路涵洞很多,但能够满足重型军事装备通行的却很有限;军队的高新装备、高新技术和大型设施很多,但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很少等等。

(3)人才资源难共享

习主席指出,加紧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推动我军改革创新的当务之急。美军通过地方招募、军地培养和加强后备人才储备等方式,聚集了大批军地高科技人才。而我国军地在人才交流、联合培养、人才引进、保留使用上还有诸多的旋转门、玻璃门阻滞着。

(三)体制障碍

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说:“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从当前军民融合现状看:

(1)相关政策不配套

目前,与军民融合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而在基本建设、国民经济动员、军事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等领域立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统筹协调难度大

目前建立的跨军地、跨部门的协调机构,难以对军地之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不同意见进行高效整合。在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多头领导以及“都在管、都不管”等问题,致使很多融合规划在扯皮、推诿和平衡中被消解于无形。

(3)需求对接比较乱

“多头提需求、分散搞对接、各自抓建设”等问题依然存在,有效的需求对接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三、推进军民融合的责任担当

习主席讲:“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必须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内在要求,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必须把握机遇,主动作为。

(一)铸牢融合理念

1806年10月,普鲁士军队在耶拿战役中兵败如山倒。作为普军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克劳塞维茨在这场战争中被俘。这位后来成为西方军事战略鼻祖的人,刻骨铭心地把普鲁士军队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三条,其中有一条就是:中高层军官很少认识到战争特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观念是软力量,但却是决定性力量。对于军民融合这一国家战略,我们应当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背景”来认识和考量:

(1)大国博弈的大背景

美国原国防部长卡特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美国主要面临俄罗斯、中国和恐怖主义等五大战略威胁,并声称俄罗斯和中国是美国最紧迫的对手。现代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综合国力较量。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连续发动了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等几场战争。每场战争怎么打,动用国家哪些力量,各种手段怎么交替使用?都要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与政府部门进行磋商、考虑,做出计划,经总统和国会批准后实施这就要求军地之间必须在信息上互联互通,在决策上相互配合,在行动上步调一致,实现国家层面上的军政一致,深度融合。

(2)经济复苏的大背景

美国航宇工业协会曾发布了一份报告:《航宇和国防的经济影响分析》,报告显示:航宇及国防工业同步发展,每年创造了3000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价值,占美国制造产业的10%,并提供了170万人的就业机会。军民融合产业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复苏增添了不少亮点。近年来,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发展迅猛,个重要原因就是军用船舶业持续拉动。4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首艘国产航空母舰下水,全球关注

(3)科技创新的大背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全球科技创新异常活跃,3D打印、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深海深空探测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军地之间必须打破自我封闭、单向发力的发展模式,共用一个经济技术基础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把握融合关键

有四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1)科技融合

习主席指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科技兴军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完全有条件把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些、更快一些。”科技融合创新是强国强军的“牛鼻子”。英国政府每年将1.2%的国防预算用于技术创新,并斥资8亿英镑设立“军事创新基金”。在科技信息的融合上,我国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必须发挥优势,合力推进。

(2)人才融合

人才是舰之龙骨、马之缰绳,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员了18万名预备役人员参战,全部做到了人尽其用。回顾历史,当年我们搞“两弹一星”,缺钱、缺物、缺技术,但却有一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和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潜力非常雄厚,必须按照“军地联合、创新发展、共育人才”的思路,夯实这个军民融合的基础工程

(3)产业融合

媒体曾刊登了国防大学教授戴旭的一篇文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GDP》,值得深思。美国GDP的构成是什么?太空产业、航空产业、船舶制造,航空母舰、民航、军机全是自己造的。日本的GDP是什么呢?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全是这些。俄罗斯的GDP现在也是机械制造、航空工业、核工业,这也是俄罗斯下一步复兴的基础

4)基础设施融合

2014年5月25日,一条新闻曾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军包括第三代战机在内的多种机型,首次在河南境内郑民高速公路飞机跑道上成功实现起降,这是军地基础设施融合的一大亮点。在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电网建设,石油天然气、人民防空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必须贯彻国防要求,为未来战争预留空间。此外,还有食品、药品、血液、油料等等的储备上,必须做到平战一体,使国家在一旦爆发战争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夺取战争的主导权

(三)强化机制保障

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要“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完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让军人成为社会最尊崇的职业”等等,为规范、引导与保障军民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1)联席协调机制

军民融合涉及范围广、牵扯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必须建立衔接顺畅、运行高效的军地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推进工作落实。

(2)需求对接机制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发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把战场“缺什么”与市场“有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与军队“能做什么”及时对表,找准同步提升军事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点。

(3)资源共享机制

依靠法规制度保障军地资源共享。比如,英国《商船法》规定:新建造民船的设计必须保证“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能方面、迅速地改造成适合国防需要的军事运输和支援舰船”,如达不到这一要求,则不予出厂。英国政府法律还规定,商船律实行有偿使用,保证商船得到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厚待遇,因被征用而造成的亏损由国家补偿,被击伤、击沉的由国家负责赔偿。进入作战区域后,船员每人每天加发150%的工资,有的还可以转为现役,享受军人待遇。

(4)联训联演机制

未来的联合作战,主要是军队内部各军兵种的联合,也包括与地方党政机关的联合,应大力加强军民联合训练和演习比如,美国的“施里弗”太空战和“网络风暴三”演习,每两年举行一次,国土安全部会同国防部、商务部、能源部、司法部、交通部、财政部,联合11个州和60家企业,以及12个伙伴国联合实施,参加人员包括现役军官、退休将领、政府官员、空间问题专家、商业机构等等,走开了跨军地、跨部门的训练路子。

新形势下,只要我们坚决按照习主席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军民融合、军民一体的发展战略,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指日可待!


上一主题 : 国防教育活动照片、视频

下一主题 : 国防教育授课提纲:为了岁月静好让我们起负重前行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