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粤水电章鹏扎根一线钻研技术14年,力促降本增效—— 为风电装备制造注入创新力量

粤水电章鹏扎根一线钻研技术14年,力促降本增效—— 为风电装备制造注入创新力量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22年08月31日 编辑:

阳江日报记者/陈思捷

提升海上风电塔架竖装运输技术、升级塔架制造关键技术、研制海上风电立装塔架运输底座……近年来,广东粤水电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章鹏始终奔波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作为首个入驻阳江高新区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管理者,他见证了阳江风电产业从萌芽到崛起的变化,亦成为了推动风电装备制造创新发展的一员。

“以创新思维和钉钉子精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正是秉承着这样的信念,章鹏扎根在生产一线,从技术人员到管理负责人再到创新工作室“领头羊”,一步一个脚印,行稳致远。2019年,以他命名的章鹏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并于2021年获得省工会命名,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专利申报28项。

扎根一线14年

潜心钻研新产品新技术

“这是我们新研发的风电塔架自动喷漆装置,可有效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现已全面投入应用。”在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章鹏向记者介绍了部分研发专利的功能及特点。

而这些成就,源于章鹏当初的一个决定。

2008年,走出大学校门的他怀揣着梦想,从湖北南下广东,成为了广东水电二局中心修造厂的一名技术员,他扎根工厂、奔波在车间和各原料厂,技术这条路,一走便是十余年。随着在行业里浸泡的时间越久,章鹏发现自己越来越热爱这一行。

如何优化繁琐的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他将热爱转化为潜心钻研的动力,率领团队锐意开拓,相继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在焊接、喷漆、打砂等多个关键工序上进行了材料或设备升级,以技术创新力量推动产品转型升级。

如今,走进粤水电装备制造厂房,大型机械设备轰鸣运转,行车在空中穿梭,生产线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有效提高了产能、良品率及安全性,减少了生产所需的人力成本与材料损耗,实现了生产速度与质量双提升。

劳模当“尖兵”

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名劳模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辐射一个集体。在创新过程中,章鹏的匠心精神影响了身边的团队,也汇聚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有志青年。2019年,“章鹏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并迅速组建起三个科技创新工匠小组。

在章鹏的带动下,创新工作室不仅成为了该公司职工成长的“练兵场”,更是各类成熟人才的“栖凤地”。工作室目前已有成员12人,以生产一线职工、项目工程师和科研人员为主,他们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围绕项目课题研究,深入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

截至目前,该工作室不仅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还根据阳江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新研究,协助公司累计完成专利申报28项,包括发明专利4项和实用新型24项。2020年,广东粤水电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2021年,成功取得“广东省兆瓦级海上风电装备(粤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认证。

“阳江350万千瓦海上风电已全面并网,后期风电基础高效修复技术至关重要,我们正与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针对相关课题共同合作研究。”章鹏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围绕阳江产业发展实际,在防腐工艺、修复技术等方面持续开展深入研究,加强与省级实验室和高校的合作力度,力争为阳江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作出更大贡献。

发挥自身优势

助力国际风电城建设

谈及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章鹏坦言最大的感受就是:布局早、发展快。从近海浅水区到深水区,从5.5兆瓦风机到11兆瓦再到13兆瓦海上直驱风力发电机研制成功,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硕果累累,经过近几年发展,阳江海上风电从无到有、破茧成蝶,发展成为全国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风电产业集群之一。

“产业发展快,创新速度也必须跟上。”章鹏表示,高端化、国产化、大容量已成为我国海上风电装备的发展趋势。为适应当前阳江深水区海况,该公司生产的塔筒已从单重300多吨升级至700吨,塔筒直径从7.5米到了8.5米,在除锈、防腐等工艺上也在不断升级改进。

今年年底,广东粤水电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计划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厂区设备检修及更新升级,新引进一批设备,并对厂区职工进行新一轮技术培训,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新需求。章鹏表示,将继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弘扬首创精神,带领创新工匠小组不断探索,扎根实践、破解难题,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助力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

high_wm

在创新工作室,章鹏(左三)带领小组成员围绕项目开展课题研究。 陈宏侃 摄

上一主题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一主题 : 阳春市根雕雅石展开幕 展出145件精美作品,展览为期半个月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