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粤东西北地区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上,必须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近日,阳江市委书记陈小山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阳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实施“以海兴市、绿色发展”战略,只争朝夕,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奋力加快阳江振兴发展步伐,全力补齐短板,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加快“以海兴市”步伐建设海洋强市
南方日报: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将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在阳江,海是全市发展最核心的资源和最重要的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为建设海洋强市,阳江将如何进一步加快“以海兴市”步伐?
陈小山:
阳江海洋资源丰富,发展腹地广阔。经过多年努力,全市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沿海一批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去年阳江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以海兴市、绿色发展”战略部署,大力推动阳江振兴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立足阳江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强沿海临港工业与腹地产业互动,重点推动珠海(阳江)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广青不锈钢热轧项目的“两园一项目”建设,打造不锈钢、电力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一批产值超500亿元的沿海临港产业集群。在城市建设方面,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力促中心城区向南向海拓展。大力推进滨海新区建设,加快建设滨海生态公园、国际金融中心等重点项目,打造深茂铁路阳江中心站商务聚集区。加强城市设计,将海洋文化、岭南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推动“一港一路一桥”项目建设,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有效衔接,构建东连珠三角、西接大西南、海陆空相通的立体交通综合网络。在文化发展方面,深入挖掘海洋文化自强不息、开放包容的人文特质,塑造新时期阳江精神。加强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挖掘开发,推动“南海Ⅰ号”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提升阳江海丝文化影响力;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保护开发,加大对漆器、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发扬本土特色文化。
具体到当前,要突出工作重点,全力以赴打赢“三个硬仗”和“三个大仗”。“三大硬仗”是指确保今年8月底完成高新区的征地工作任务,加快珠海(阳江)产业共建园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三峡集团在沙扒镇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的用海审批、核准问题,确保项目今年11月动工;全力上马广青公司热轧项目。“三大大仗”是指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珠海第二轮对口帮扶为契机,加快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城市扩容提质,以创卫和创文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招商引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实施意见,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参与招商的积极性;组建招商小分队,努力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招商引资队伍;明确招商方向,重点针对高端不锈钢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开展招商,引进一批产业链长、效益好的项目。新农村建设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最新工作部署,调动多方面资金投入,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绿水青山有机结合起来,把省定阳江市88条贫困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加快构建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南方日报:
阳江处于北部湾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交汇枢纽,无疑将迎来开放发展的大好机遇。阳江将如何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陈小山:
阳江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和粤西地区面向珠三角的前沿,紧邻珠三角。今年年初,北部湾城市群将阳江列入规划范围,湛茂阳城镇发展轴被纳入重点建设。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写入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阳江刚好处在北部湾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交汇枢纽位置,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战略地位持续提升,进一步拓展了阳江的发展空间。
为此,一方面,推动与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抢抓纳入大珠三角经济区机遇,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做好与珠三角交通、产业、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务“四个一体化”,突出以珠海(阳江)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为载体,实施产业共建三年行动计划,将珠三角地区优秀企业、优质项目等先进生产力引进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阳江港、广东沿海景观路(快速通道)阳江段和阳江港大桥等“一港一路一桥”建设,谋划建设广州至湛江客运铁路专线,构建立体开放的综合交通网络。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打造低成本的营商环境、高效率的政务环境、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另一方面,加强与茂名、湛江等地合作,统筹岸线开发、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和城镇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共同打造湛茂阳城镇发展轴。此外,加强与欧美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一般贸易,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让阳江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南方日报:
聚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阳江如何构建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坚决打好污染治理“三大战役”?
陈小山:
过去几年,阳江在保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但由于阳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粗放,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增大。去年底召开的阳江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以海兴市、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就是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崛起之路。
具体要做到:一是要让阳江的天更蓝。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黄标车、锅炉限期淘汰工作,积极整治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施工扬尘污染,确保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以上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 二是要让阳江的水更清。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漠阳江以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生态水安全。实施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高标准建设海陵岛和月亮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打造海洋生态示范区。 三是要让阳江的地更绿。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启动国家森林城市等创建活动,打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绿城。 四是要让阳江的发展更可持续。强化源头把关,严格环保准入,推进绿色清洁生产,完善节能减排降耗激励机制,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建立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健全环保考核问责机制,推动环境监管执法全覆盖。
力争3至5年把阳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南方日报:
阳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力争3至5年把阳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底气何在?
陈小山:
近年来,阳江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加强平台建设,加快成果转化,推进技术改造,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有3个重大科技专项和20多个科技项目获省立项支持,2个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达到25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阳江市电子商务园被评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组建了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了国家级的中国阳江(五金刀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1家院士工作站,全市共组建了2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成功引进了9个创新创业团队,5个入选省“扬帆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呈现出加速聚集的良好态势,阳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已经具备比较好的基础。
此外,省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实现国家级高新区所有地级市全覆盖,将会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支持。接下来,阳江将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出台《阳江市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因此,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上下3至5年的努力,阳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全力补齐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南方日报:
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阳江如何在“补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推进“文化小康”建设?
陈小山:
阳江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力争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阳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指标中,大部分涉及到民生和文化领域。因此,我们要坚持振兴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全力补齐民生事业短板 。一是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居民增收长效机制,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二是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水平。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提高互联网城乡普及率,构建覆盖全面、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供给网络。 三是优化城乡公共交通服务。通过公路通行条件改造、增加运力投放、优化公交线网等手段,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公共交通服务向城际、城乡覆盖,实现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 四是有序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政策。 五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阳江建设,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降低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增强人民群众社会安全感。 六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项工程,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确保完成2.84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来源 | 南方日报
上一主题 : 大手笔 !阳江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超千亿!
下一主题 : 阳江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热潮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