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我市举行纪念黄伯荣百年诞辰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齐聚一堂

我市举行纪念黄伯荣百年诞辰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齐聚一堂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2年12月28日 编辑:

编者按

12月21日,市社科联联合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阳江日报社、阳江广播电视台、市高凉文化研究会、慈爱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召开纪念黄伯荣百年诞辰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市内外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一堂”,围绕黄伯荣先生在现代汉语研究领域取得的学术成就和影响,以及先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其成功经验等内容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本版整理摘登部分与会人员的发言,敬请关注。

■ 整理/李柳枝  

■ 摄影/李向东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曾超群:

黄伯荣先生是

阳江一张珍贵的文化名片

黄伯荣先生与廖序东先生一起主编的《现代汉语》统编教材,培养了千千万万学子。我上大学时,学的正是这本教材。当年得知黄老是阳江海陵岛人时,便觉得特别亲切,非常敬佩先生,学习起来也特别有兴趣。

黄伯荣先生的论著中,有不少是有关家乡方言研究的,其中包括《阳江音系》《广东阳江的形容词》《阳江话动词的动态》等专著。2018年,黄伯荣遗著《广东阳江方言研究》首发,对阳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伯荣先生是阳江一张珍贵的文化名片。他将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上,在90岁高龄之际仍然笔耕不辍。其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弘扬。

本人有两点建议:一是结合正在打造的阳江市综合文化中心“名人馆”项目,将黄伯荣事迹入选其中。毕竟,这是一个学习、弘扬先生精神的好载体。二是通过当下乡村振兴的契机,利用先生的事迹,结合那洋村的民俗、历史遗存等,打造先生的“故里文化”,吸引市内外中小学生到当地开展研学活动,以此带动阳江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市档案馆(市志办、市委党史研究室)馆长(主任)陈宝德:

应该怎样纪念黄伯荣教授

纪念黄伯荣先生,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出版一套《黄伯荣论文、书信、教案文集》

黄伯荣先生发表于各种刊物的论文很多,他勤于写信,他的教案也很有特色。应该收集整理先生的论文、书信、教案,形成文集,进行出版。这对全面研究黄伯荣,是很有必要的。

二、编著出版一本《黄伯荣传﹒黄伯荣年谱》

看了黄绮仙女士写的《我的父亲黄伯荣》一文,深感黄伯荣不仅是语言学的泰斗,而且其人品、性情、境界堪称楷模,加上其经历丰富、坎坷,编著一本《黄伯荣传》激励后人非常有必要。建议先开展年谱的编写工作。

三、出版一部《黄伯荣研究文集》

为了让世人立体地了解黄伯荣先生,出版一部《黄伯荣研究文集》也很有必要。首先要收集已有的研究和纪念文章,在此基础上再广泛向社会征稿,同时向研究黄伯荣的专家、他的学生以及他工作过的学校方面约稿。

四、建一个“黄伯荣语言文化纪念馆”

关于这一点,黄伯荣先生生前曾对女儿说,“阳江如果建好这个语言纪念馆,一定会招揽千千万万学子慕名来旅游。既弘扬了祖国的语言文化,又提升了阳江的文化底蕴;既能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又能激励后人勇于进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高进:

黄伯荣先生堪称学界典范

作为一位学者,黄伯荣先生一生治学严谨、造诣高深、成果丰硕。作为一位教师,先生一生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惠及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堪称学界之典范。作为阳江人,先生对家乡有很深感情,一生都在深入研究自己的母语,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发表或出版过很多有关阳江话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其执着与坚持令人感动。

黄先生关心家乡教育发展,曾莅临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指导,对学校学术研究、专业建设发展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我为曾经有这样一位“大师”关注和支持着学校的成长而感到骄傲。

斯人虽去,懿范永存。今天我们纪念黄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开拓创新、严谨周密、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学习他以德施教、甘为人梯的高尚风范,学习他无私忘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学习他祖国至上、忠于人民的炽热情怀。我们应以先生为榜样,不断开拓创新、努力进取,为繁荣阳江文化教育事业、为赓续先生奉献毕生的语言研究与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正处级干部薛桂荣:

加强对阳江文化名人资源的

保护与利用

阳江要延续地域历史文脉、实现打造“海丝文化名城”的目标,应切实加强对以关山月、黄伯荣、苏天赐等为代表的文化名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一是加强整体规划,整理挖掘阳江文化名人资源。开展文化名人专题研究,策划出版阳江籍学人、艺术家的文集、作品集等;兼备研究与普及,编写《阳江历史文化丛书》;加强学术交流,扩大社会影响。

二是提升城市内涵,建设阳江文化名人馆、主题公园。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中要融入文化名人的元素。可考虑在市区或黄伯荣故里海陵岛,建设“现代汉语公园”,展示黄伯荣的生平事迹、学术成果等内容。

三是加强统筹指导,科学保护文化名人故居。对全市文化名人故居进行普查,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

四是发挥名人效应,打造文旅融合的人文旅游品牌。配合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城市,把文化名人故居纳入重点推荐旅游线路;将文化名人故居或有关遗址,作为乡村旅游景点予以完善、提升;对接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在名人故居周边开展研学和文化休闲等活动;开发特色文创产品,让游客把阳江文化带回“家”。

五是注重文化传承,推进文化名人事迹进校园。可编写一批乡土文化教材,邀请文化名人或其亲属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以文化名人命名中小学校或相关高校的二级学院,在文化名人的母校开设文化名人展览室、纪念馆等设施。

六是借力媒体融合,加大文化名人宣传力度。本地主流媒体开辟相关专题、专栏,组织拍摄阳江文化名人系列纪录片、专题片,打造数字化文化名人资源库。


 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张蔚虹:

黄伯荣先生留下了宝贵的

阳江方言研究资料

我和黄伯荣先生大概认识于2006年,那时我还在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我们一起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现代汉语教学研讨会。从那时候开始,我对黄伯荣先生在汉语教材编写和汉语方言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感到无比敬仰。

我已在高校从事10多年的汉语教学和研究。我从读书的时候开始学习黄伯荣先生的教材,一直到现在作为一名老师还在继续学习,收获良多。2018年出版的黄伯荣先生遗著《广东阳江方言研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阳江方言研究资料。先生的阳江方言著述成果也成为了我现在研究阳江地方文化的参考书,我与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陈丹丹老师共同撰写的论文《阳江话亲属称谓及其文化透视》便是参考了先生的研究。

我称得上半个阳江人,希望在黄伯荣先生的学术思想影响下,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阳江的文化建设作一点贡献。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容慧华:

当代青少年的学习楷模

黄伯荣先生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作为一名后学者,我敬重黄伯荣先生!

1991年读大学时,一本《现代汉语》教材激发了我对现代汉语学习的兴趣。毕业后我来到黄老的家乡,在阳江师范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后来在中大攻读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还到暨南大学跟随甘于恩教授进行访学,学习了汉语研究的方法技巧,最终成为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可以说,我的个人成长都与黄先生及这本《现代汉语》(黄廖本)息息相关,冥冥中这是一种缘分。黄伯荣先生是我的学术偶像,也是当之无愧的当代青少年的学习楷模。

向黄伯荣先生学习,要学习他不甘平庸,敢于拼搏,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学习他严谨治学执着科研专注工作;学习他在逆境中依然坚持初衷,坚守信念,矢志不渝;学习他勇挑大梁创佳绩,虚怀若谷求精进。

黄伯荣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他的贡献还体现在对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推广传播和对地方方言的研究保护与实际运用方面,“推普”“保方”是黄伯荣先生鲜明的语言态度和语用立场。他以身作则,为人们树立了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工具与人交际交流的典范。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刘街生:

黄伯荣先生的治学精神让人景仰

今年是黄伯荣先生诞辰100周年,也是“中大本”《现代汉语》(黄伯荣、李炜主编)正式出版十周年。黄先生1951年于我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院系调整时随王力先生北上。黄先生一直从事高校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与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发行量近1000万套,创造了教材界的奇迹。2009年,88岁的先生复受母系之聘,领弟子李炜教授及一众青年才俊,开始编写“中大本”《现代汉语》。

编写过程中,大到教材章节的改动,小到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改动,先生无不亲自参与。那时先生在阳江,我们在广州,有时候为了一个术语、一个说法,来来回回有十几封邮件。五颜六色的电子稿标注、密密麻麻的手稿信件、打满“补丁”的修改稿,让我们看到先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正是在先生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们都把教材编写这一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共同开了百余次的编写会。

2012年,教材出首版。如今教材已成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同类教材中,发行量位居前列,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使用中大本《现代汉语》。希望这本教材可以达到先生的预期目标,为先生的现代汉语事业画上圆满的句号。


 市作协主席林迎:

黄伯荣先生是阳江人民的骄傲

杰出的语言学家黄伯荣先生,是阳江人民的骄傲。我们纪念黄先生,特别要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学术贡献。

成就卓著,语言巨匠。黄先生先后出版或合编出版了语言学专著23本;由他主编的《现代汉语》(黄廖本)再版9次,总发行量近1000万套,创造了同类统编教材的最高纪录。作为教育家,他先后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青岛大学任教,他在语言教育界的影响力,难有出其右者。

关注家乡,倾情方言。1948年他在中山大学时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阳江话词汇研究》;退休后,他一直萦怀于心的是著述《广东阳江方言研究》,留下了两尺多高的手稿,300多张长短不一、颜色各异的小纸条;2018年,当他的亲友团队把这部洋洋洒洒80万言的著作整理编纂成功时,足以说明,为了家乡,为了方言,他奉献了一辈子的心血。

品德高尚,光昭日月。他的第一个本科弟子傅雨贤、青海大学教授戚晓杰、得意门生李炜,都把最美好的字眼送给自己的恩师:治学严谨、真诚热情、为人厚道、善良可亲;对后辈关爱有加,堪称一代楷模。

在家乡阳江,当人们谈起黄伯荣先生时,没有一个不为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巨大成就而深深感动。盛德在民长不没,漠水长忆黄先生!


 市高凉文化研究会主席冯峥:

黄先生是研究阳江话 第一人

研究阳江话,黄伯荣先生不是最早的一个人。据我手头掌握的资料,至少早在1928年,就有人研究过阳江话,并且编辑出版了四卷本的《阳江土语字典》。但是限于当时的印刷条件和研究氛围,仅在一些文人圈子之间交流,没得到广泛流传。从这一点来说,和伯荣先生研究阳江话在国内权威报刊发表论文,著书立说,正式出版,广泛发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可以说,是由伯荣先生开始,阳江话才登入汉语研究的大雅之堂,与国内普通话、客家话、闽南语等各大语种相提并论平起平坐。

更重要的是,伯荣先生的阳江话研究,是最先使用国际音标注音的。此前的研究,都是使用切音,或是汉语拼音两个方法。换句话说,伯荣先生是把阳江话推向国际的第一人。还有,以前研究阳江话的著作,都仅止于集字注解的字典类,像伯荣先生这样上升到语法的理论研究,也是第一人。

伯荣先生是阳江人的骄傲。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此前民间就有人自发举办了纪念他的活动,为此,还不惜天价从网上搜集了伯荣先生的早期著作,可见伯荣先生的事迹感人至深。由此可见,你只要对家乡做了好事,家乡人都不会忘记你。


 黄伯荣女儿黄绮仙:

父亲的未了心愿是在家乡

建一个语言纪念馆

父亲有一个未了心愿,就是想在家乡阳江建一个语言文化纪念馆。父亲一辈子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他想建语言纪念馆,绝非为了炫耀自己,而是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文化自信使然。

为了父亲这个遗愿,我一直在努力着。2013年5月12日父亲去世,当年8月阳江举办第二届南国书香节,我和家人筹办了一个“语言学家黄伯荣学术主题馆”,目的是纪念和宣传先父的学术思想。当时许多参观者都有共识:“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展馆,长期展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年,我有一个新的想法,就是建一个现代汉语公园。以“黄伯荣学术展览馆”作为公园的主要建筑,公园里可以立一些语言学家的塑像,设立各个不同的体验区。比如,汉语语法区可以有分析句子成分的模块;阳江方言区可设语言转换角,输入普通话,会输出阳江方言,输入阳江话可输出对应的普通话;点击谚语儿歌模块,可以听到久违的阳江谚语和儿歌;可设书法欣赏、创作区,以及文字溯源区、楹联诗词民歌擂台等。总之,通过公园的各种体验式设计,让游客在享受休闲的同时,又能学到知识,特别是要让孩子们增加对汉语言的认知,增加对汉语言学的兴趣,让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瑰宝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上一主题 : 中纪委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正风肃纪工作

下一主题 : 阳西县织镇苏村小学实现学生午休“躺着睡”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