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那龙镇田畔一饼店坚持手工制作佛仔饼留住情怀

那龙镇田畔一饼店坚持手工制作佛仔饼留住情怀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3年01月27日 编辑:

阳江日报记者/陈海涛

   见习记者/黄方盈

在阳东区那龙镇田畔社区沿江西路,有一家开了40多年的许珍饼店(也叫“田畔饼店”)。这家饼店手工制作的佛仔饼香甜弹牙,给阳江人留下了独特的味蕾记忆,也成为阳江人的节庆符号和童年回忆。许珍饼店四代人传承坚守的传统佛仔饼制作技艺,于2022年入选阳江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项目名录。

制饼手艺代代相传

“咚、咚、咚!”木制模具敲击桌子的声音在许珍饼店里响起。这是佛仔饼从木制模具中脱模的声音。一年365天,许珍饼店里的佛仔饼从未间断供应,每天手工制作约900个饼。

1966年出生的许强是许珍饼店佛仔饼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人之一。许强说,他听祖父许华玺说起过,他们家是北惯人,但一直在田畔圩开饼店,从事制作佛仔饼等点心售卖。经过数代传承,他们家族制饼的手艺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许强的佛仔饼制作技艺师承父亲许超泳。1980年,许强和姐姐许留珍一起创立了许珍饼店,并坚持以传统手法制作佛仔饼。经过多年的摸索,后来他们又在佛仔饼传统制作手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改良,以红糖代替白糖,这使佛仔饼吃起来比原来多了红糖的香味,口感更丰富。

许珍饼店为保留传统味道,佛仔饼采用纯自然食材,制作过程不加任何添加剂,且一直保持小作坊的产量,多是在田畔圩自销,也会在北惯镇、那龙镇周边一些超市展销。

如今,许强及他的姐姐许留珍、妻子林红、儿子许国华均为佛仔饼制作技艺主要传承人,也是目前佛仔饼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群体。

佛仔饼制作技艺在漫长岁月中沉淀下来,于许家血脉间延续。而这门技艺背后的严谨、细致、耐心等重要品质,也在一代代人之间承袭和发展。

传统风味广受欢迎

1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许珍饼店,见到一番热火朝天的忙碌场面。店门口支了一个饼摊,零售店里制作的各类糕饼,包括佛仔饼、烧饼等。时值销售旺季,许多顾客到店购买佛仔饼作为春节的年货。

走进店内,许强夫妇、许强的姐姐许留珍围坐在案桌前,正熟练地制作着佛仔饼。记者看到,他们先是把一小块的面团塞进一个带有佛像模型的木制模具中,用力按压成型后,将木制模具反过来敲打案桌,一个佛仔饼便跃然眼前。随后,佛仔饼被安排在托盘里排排坐,送进后厨。

许国华在饼店的后厨,负责佛仔饼最后的烘焙程序。他给制作成型的佛仔饼表皮喷水后,送入烤箱,烘烤中途再抽出一次加涂蛋黄液。当烤箱发出“滴滴滴”的提示音,许国华便立即起身来到烤箱前翻转烤盘,动作十分娴熟。“我从小就看着家里父母制饼,这些制作的工序我都十分熟悉。”许国华是一名90后,2009年开始接手从祖辈发展下来的饼店生意。

烘焙数分钟后,金黄油亮的佛仔饼就趣致登场。佛仔饼刚出炉时,饼香扑鼻,软糯香甜,唇齿留香。“很多顾客都是远程驱车来店购买佛仔饼,大家很认可我们店里制作的佛仔饼,称赞佛仔饼味道传统,这也让我从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许国华说。

绵绵饼香延续温情

制作佛仔饼是个起早贪黑的活计。许国华表示,他的父母、姑姑每天要在早上5点起来手工揉面制饼,晚上10点结束工作,一天需搓粉15公斤以上。在中秋节、春节等销售旺季,他们甚至要凌晨3点起床制饼。

佛仔饼以精面粉、糖、鸡蛋为主要材料,要通过混匀、搓粉、发酵、上模、脱模、烘焙等程序。在年轻传承人许国华看来,佛仔饼的发酵过程最考验手工制饼工艺。他说,制作佛仔饼的面团要经过1至1天半的常温自然发酵,需要严格把控发酵时间的长短,气温高,发酵时间短些,气温低,发酵时间长些,这全凭制作者的经验。

此外,烤饼时的温度控制、制作面团的比例、做饼的手势手法……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序都要求制作者有细致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们一家,正是用这样精益求精的标准要求自身,去完成佛仔饼的制作。这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承载了乡亲们对家乡传统味道的深刻记忆。

“有些年轻人返乡看到我们店里在卖佛仔饼,总会买上一袋。这于他们而言,就是童年记忆中快乐的味道。”许国华说,有一位老顾客每到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都会下单购买20袋佛仔饼,说是要和他的亲友一起品尝。

许珍饼店面积并不大,装潢也并不豪华,但这里饼香四溢,许强一家人其乐融融,忙碌而又幸福。许强和家人们围坐在案板前,边做饼边聊天,把家庭里的温情融入了一块块佛仔饼里。

佛仔饼里不仅有家庭的温暖,还有着对乡亲们的人情味。许珍饼店里佛仔饼的价格多年没有上涨,仍是10块钱一袋,一袋里有10个饼。面对物价的上涨,许珍饼店依旧坚守初心,让乡亲们能吃到物廉价美的佛仔饼。佛仔饼如乡间暖烛,温暖着村民的生活。


上一主题 : 春晚首次实现全球千屏播出

下一主题 : 阳江核电春节期间邀请摄影师为留守一线员工拍摄全家福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