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舞狮舞龙闹新春

舞狮舞龙闹新春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3年01月29日 编辑:

 谭夏阳

春节是指汉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它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疫情三年,拨开雾霾,今年的春节终于恢复了正常。就让我们通过邮票来分享民俗吧。

 拜年 ◆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跟长辈或者左邻右里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初一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待到初二那一天,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子。

中国邮政从2015年起,为增加新春气氛,连续三年发行了拜年邮票,每套单枚,展现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过年时人们相互拜年的情景(下图)。画幅中有对联,有福贴,两个穿新衣的汉族小孩站在大门口作揖互道祝福,极具喜感。不过,由于后面两年的画面过于雷同,突破性不大,故往后就取消了这一发行计划,意犹未尽最好。


◆ 大扫除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之后,便正式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家家户户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除了卫生清洁,大扫除还有另一重含义:由于“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新加坡也属于华人圈,其在2022年农历春节期间发行了一枚庆祝新春的小型张,主题内容就是“大扫除”(左图),只见画面洋溢着一派红色的、喜气的景象,一家大小在扫地、除尘、抹窗、清洗……忙得不亦乐乎,但却是满心喜悦的——因为“春节”就要到来了。


◆ 吃团年饭 

团年饭,又称年夜饭、团圆饭,特指除夕的阖家聚餐,具有圆满的寓意。丰富多彩的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讲究意头,以求吉利。中国人在这一天,无论身在多远都要赶回家,热热闹闹地吃上这顿一年以来最丰盛、最重要的晚餐。

北方大部分地区,除夕这一天包饺子,与平时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谁吃到了包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圆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中国邮政发行于2000年的《春节》邮票(上图),其中的小型张表现的正是北方家庭一家团聚,一起包饺子的场景,只见大人在忙活,小孩子戴着虎头帽在一旁玩耍,其乐融融;以红底绿图的剪纸形式装饰边框,温馨而年味浓郁,非常具有代表性。团年饭当然是最热闹的,全家围坐于一起,吃得火热,也聊得火热,这时吃火锅正好驱除严冬的寒气,这是南方与东南亚地区最喜欢的年夜饭形式。也有吃盆菜的,盛行于广东深圳和香港新界地区,这些地方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新加坡邮政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以“春节”为主题发行了两枚小型张邮票,表现内容分别为“火锅”和“盆菜”(下图左右),画面非常喜气,节日氛围浓厚,令人惊喜。


◆ 贴春联、门神、窗花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的时候,意味着“过年”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这个时候,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除了春联,家家户户还要贴窗花、年画、福字,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得是否端正;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也有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或年画,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澳门邮政发行于1994年的《吉祥物》邮票(下图左),其实就是一组寓意美好的年画。此套邮票三枚设置,以不同造型的胖娃娃和相应吉祥物为主图,背景配以古钱或瓦当中的篆体字,体现了“年年有余”“多福多寿”“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

澳门邮政于1997年发行了一套《门神》邮票(下图右),其中小型张虽然表现的是门神,但设计者在大门之外还加上了一副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是“福 寿”。门神与对联相互支撑,相互补充,最终构成极具生命张力的一个整体。——看来,对联才是真正的灵魂,它让整个场景变得“年味儿”十足起来!


 舞狮舞龙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习俗。香港邮政于2021年发行了“非物质文化——龙狮文化”特别邮票,展现了舞狮、舞貔貅、舞麒麟和舞龙四种形式,小型张是舞火龙。

香港邮票中的“舞狮”形象,即为南狮。南狮又称醒狮,以广东的醒狮最具代表性。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醒狮原名为瑞狮,意为吉祥如意。鸦片战争时期,战火蔓延到南方,因为“瑞”字发音与广东方言的“睡”谐音,具有民族忧患感的佛山人便将其改为“醒狮”,寓意“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从此,“有华人之处,必有醒狮”,这成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澳门邮政1992年也发行了一套“舞狮与舞龙”邮票,色彩饱满,也相当有特色。

 其他活动 

由于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三开始,至翌年元宵节结束,时间跨度很大,所以庆祝活动也相当丰富,多不胜数。中国邮政发行于2000年的《春节》邮票中,三枚表现内容分别为“迎新春(贴窗花)”“辞旧岁(放鞭炮)”和“闹社火(舞龙)”(上图),都相当重要。

澳门邮政1994年发行的“春节”邮票,首日封(下图)也是以小孩子放鞭炮为图案,其四枚邮票的内容分别为:“‘逗’利是”“游花市”“制油角”和“写挥春”,都是具有南方特色的过年节目,其中“‘逗’利是”即讨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  


上一主题 : 2022年网信系统持续加大执法力度

下一主题 : 杨文龙到市各民主党派调研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