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用雕塑艺术思考人生冷暖 ——阳江籍艺术家黄奔凯的“雕塑情”

用雕塑艺术思考人生冷暖 ——阳江籍艺术家黄奔凯的“雕塑情”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23年02月13日 编辑:

1160369_307329

黄奔凯与雕塑《魂铸先秦》

1160370_307330   

作品:《两小无猜》

1160371_307331   

作品:《摘星》

1160372_307332

作品:《独奏》

和黄奔凯老师见面的时候,正是冬春之交,料峭的寒风中开始有了暖意。他在佛山南海乡下的工作室外,几棵树摇动枝叶,阳光剪出几条细碎树影,打在门窗上。

在门外时不时听到一阵阵凿子锤子和金属的碰撞声,推开工作室大门,只见切割火花四射。一个穿T恤衫、牛仔裤的中等身材的男人,披着齐肩头发,正跑来跑去指挥几个学徒切割大型雕塑作品。这个有点像艺术家又有点像包工头的人就是黄奔凯。尽管户外温度只有十来度,室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黄奔凯说,这是为惠州廉洁文化教育基地项目展览在做准备,又是一个忙碌的春天。

文字/李宗君  图片/受访者供图

1、天赋少年与父亲的眼泪

1976年,也是一个春天。黄奔凯出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阳江。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也是唯一的男生,家里人对他格外疼爱。几个姐姐放学后要回家帮忙种菜浇水,但小奔凯却有闲暇时间,可以去中山公园的书画榜看看,感受民间浓厚的艺术氛围。“那时候中山公园一边是书法榜,一边是画画榜,小时候我们经常会去那里,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常常天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对于年少的这段经历,黄奔凯记忆犹新。

艺术的种子一旦深植心中,遇到适合的土壤和气候,便要发芽、开花。因为喜欢画画,所以班里的手抄板报和墙报,黄奔凯都主动承包了。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美术老师发现了黄奔凯的艺术天赋,推荐他去当时本地有名的美术老师冯应式那里学画画。“那时候学画画不用钱的,老师觉得你是个好苗子,就会跟你的家长说,让他来学画画吧。我的父亲是个退伍军人,平时看起来严肃,但内心很关心我们。虽然他不懂艺术,但他说,‘老师说你画得不错 那你就去学一下吧’,后来我就一路坚持下来,学了基础的素描、色彩,一直到高中。”黄奔凯回忆说。

勤奋,好学,有画画天赋。这是中学时代老师和同学们给黄奔凯的一致评价。1997年,黄奔凯以全市最高分考上广州美术学院。听到这个喜讯,老父亲流下了眼泪。“我父亲一直不怎么擅于表达自己,当时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一开始很开心地问我,怎么样?考到没有?我说考上了广州美院。结果下一刻他神色黯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高兴。后来到了晚上喝了酒,父亲哭了,他喃喃地说其实不知道是希望我考上,还是不希望我考上,因为那时候读艺术学校的费用比普通高校贵很多。”看到父亲的眼泪,黄奔凯的眼泪也没忍住,因为他了解家里的困难,也理解父亲的苦衷。

最后,在父母和几个姐姐的努力下,黄奔凯的学费终于还是凑齐了。选专业的时候,从来不知道雕塑艺术为何物的黄奔凯,选择了冷门的雕塑系。“当时比较热门的专业是设计、油画、国画这种,雕塑算是广州美院比较冷门的专业。但是那时候房地产刚好开始发展,雕塑的需求量比较大,我听一些师兄说,雕塑可以在外面炒更赚钱,可以半工半读赚些学费。”一想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里分担一些经济压力,几乎是毫不犹豫,黄奔凯就选择了雕塑系。

父亲的眼泪犹如一道精神的闪电,时刻提醒着黄奔凯要想成功必须全力奔跑。周一至周五,教室里最勤快的身影是黄奔凯,可是一到了周六日,却总不见他的踪影。原来当别的大一同学还在感受轻松的校园生活时,黄奔凯已经跟着师兄出去勤工俭学了。

也许命运的安排总有深意。日积月累的社会实践,也让年纪轻轻的黄奔凯积累了不一样的实战经验。“雕塑在学校学的是基本功,但是很多材料上的处理,还有造型上的艺术处理,都要通过实战才能够锻炼出来的。就像一些公园大型的雕塑,在学校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大的空间给你做,但是我在社会上就可以接触到很多,也可以把学到的理论更多地运用到实践中。”

2、凭热爱和执着闯进雕塑殿堂

有人说,如果你真正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你就会不遗余力,也不会畏惧苦累。慢慢地,黄奔凯发现做雕塑,就像在读立体的诗,听有形的音乐,他越来越着迷这种不一样的造型艺术。“一开始学做雕塑都是从泥塑开始的。这个塑造的过程中,泥巴那种温软柔顺的感觉,深深地吸引着我。一堆泥巴经过揉打、炼造,再经过双手捏造,把它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造型和形体,那种从无到有的艺术快感深深地吸引着我。”

感受到雕塑不一样的力量和美的黄奔凯,在艺术和生活之间找到了一条隐隐联系着的线。他一头钻进雕塑的世界里,创造了一件又一件备受称赞的雕塑作品。

毕业那年,黄奔凯的作品《城里城外》获得了“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优秀奖。第二年,作品《情愫》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6年,合作作品《唐韵》和《柔术》双双入选“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佳作奖。2009年,个人作品《摘星》以及合作作品《家园》同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摘星》被评为获奖提名作品。

《摘星》作品塑造了3个家庭成员的形象,爸爸抱着妈妈,妈妈举着娃娃,娃娃双手高高伸向天空。整件作品可爱温馨,寓意深远。谈起《摘星》的创作灵感,黄奔凯坦言和从小父母言传身教的家庭观念有关。“爸爸从小教育我们,要有家国情怀,我个人对家庭一直比较注重。2008年我第一个小孩出生以后,当时特别想把这种喜悦、把这种初为人父的感想,通过雕塑表达出来。2009年全国美展,我创作的《摘星》作品幸运入选,并代表广东省到中国美术馆展览。”

《一路向家》是黄奔凯在2014年创作的一件作品。作品塑造了春运期间一群骑着摩托车回家的农民工形象。“在两广地区由于距离不太远,两地外出务工的农民为了节省路费,一到过年就会成群结队骑着摩托车回家。我观察到这个事情时很感动。因为全世界可能只有中国有‘春运’这个概念。我们讲究团圆,无论多远,都要回家过年。任何雕塑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更是生活艺术的直接体现。所以我灵感一来,就创作了《一路向家》这件作品。”

创作源于生活,关注人们日常生活冷暖的雕塑作品,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才能获得认同。《摘星》《一路向家》《家园》……这一系列作品,正是黄奔凯洞察人间冷暖创作出来的,表达出他始终不放弃为美好未来奋斗的决心。这组作品也成了黄奔凯雕刻人生的转折点,让他的艺术创作生涯获得了一次大丰收,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他的雕塑造诣。

2011年,黄奔凯入职广州雕塑院,成为了一名职业雕塑家。

3、将生活感悟完美融入作品中

进入广州雕塑院的黄奔凯如鱼得水。他秉承岭南文脉,从国际化视角、多领域开拓门类,将艺术融入生活,创造了一批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而倍受雕塑界瞩目。

2017年,黄奔凯雕塑作品《突击》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2018年,作品《粤剧——武生》入选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2019年,作品《魂铸先秦》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国家一级美术师、前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钟志源曾这样评价黄奔凯的作品:“我觉得一个艺术家最关键的是思维方式和创意体会,这两点黄奔凯都把握得很好。他的创作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发展,融入很多时代特征。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不忘初心,他天然拥有一个艺术工作者应该有的责任感。”

2021年,黄奔凯和王卫宁合作创作了《普罗米修斯与夸父》。 雕塑里两个有力的神话形象一左一右,一个从天上盗火种,温暖人间;一个追逐红日,追逐心中的理想方向。他们是东西方人类文明的伊始,渴望光明,追求光明,不断超越自我,是奥运精神的诠释,也是抗疫精神的力量源泉。2022年,这件作品入选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展出。

除了原创的架上雕塑作品,黄奔凯还创作了大量的城市艺术雕塑。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文化传承的点睛之笔,需要投入更多心血来打造。黄奔凯最近创作的一件大型雕塑是给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动力潜艇专家黄旭华老先生做塑像。“整个创作过程历时半年,经多次遴选、小稿、中稿、大稿的完善制作,前后共设计了九个方案。“征得黄旭华院士本人同意,塑像最终做出的效果是黄旭华院士手拿书本,塑像下方是黄旭华院士和团队于1970年研制出的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这座雕塑将安放在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校园里,我希望它能激发学子们学习黄旭华院士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黄奔凯说,尽管创作文化广场、街心公园、各种博物馆的大型雕塑既苦又累,但他痛并快乐着,坚持用作品展示城市的核心精神和文化气质。“架上雕塑往往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对生活的理解,相对自由一些。而大型雕塑和架上雕塑的主要区别是,大型雕塑是环境雕塑,必须适合安放的环境。你设计出的环境雕塑契合当地的文化和环境,才会有生命力,才有存在感。我们城市需要更多这样的文化元素,我很乐意也很投入地去做这个事情。”

在艺术的天空里,黄奔凯幸福地坚持着,并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新模式。随着技艺越来越娴熟,理念不断创新,泥土、木头、石头、玻璃、陶瓷,大自然的很多材料都成了黄奔凯利用的工具。运用各种材料做形式与语汇上的转换,并用它们来表现作品,让原本没有生命的雕塑注入灵魂,伫立于世,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同样,在经年研习的雕塑技艺中,一座座充满灵性的雕塑,成为了黄奔凯通往理想彼岸的帆船。

人物介绍

黄奔凯,1976年3月出生,广东阳江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文学学士。现为广州雕塑院学术部部长、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一主题 : 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活动 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下一主题 : 喝酒犯下命案,又因喝酒暴露行踪 阳春一潜逃16年命案疑犯落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