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阳江在行动
■ 阳江日报记者/任绍华 杨辉南
岭南春潮涌,漠阳江水急。
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开春后的广东大地,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刚刚吹响,紧接着又擂响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战鼓。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成为全省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阳江与自身相比,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城镇功能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但与全国、全省先进地区相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乘着党中央和省委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东风,阳江迎来了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时代机遇。
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是阳江缩小与先进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由之路。今天,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部署会高规格召开,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奋力在新征程上谱写阳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为再造一个新广东贡献阳江力量。
县域经济因产业而兴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谆谆指引,为广东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指明努力方向、注入磅礴动力。
地处粤西的阳江,肩负着补广东高质量发展短板的历史责任。阳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江城区大力发展先进装备、五金制品、高分子材料、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智能家电、激光产业等加快集聚;
阳东区“1+3+3”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清洁能源产业强势崛起,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木器制造等传统产业升级提质,高品质紧固件、电子电器、机械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阳春市大力发展先进材料、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食品加工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阳西县加快打造“中国调味品之都”,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加速壮大,绿色建材产业突破发展,海上风电项目已投产280万千瓦;
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成功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年产值突破千亿级大关;
海陵试验区“四季海陵”建设有序铺开,“海陵岛海丝文化休闲游”入选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海陵岛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
克服疫情和经济转型影响,全市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绩殊为不易。但置身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对标全国、全省先进地区的新标杆,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差距依然明显:
去年我市各县(市、区)GDP尚未有一个超400亿元,在全省县域经济总量排位处于中下游;发展质效相对不高,各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仅为5%左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工业支撑乏力,部分县(市、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近三年年均增速均低于2%……
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
面对全省上下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局面,我市各县(市、区)铆足干劲,比学赶超奋勇争先,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江城加快建设中国厨房用品制造名城、广东(阳江)百亿激光光谷、阳江最大电商基地;阳东纵深推进“融湾先行”十大攻坚行动;阳春持续推进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阳西打造多能齐发的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建设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在合金材料、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新培育打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新能源3个百亿产业集群;海陵试验区组建文旅发展集团,加快“四季海陵”高质量建设……
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活动上,我市各县(市、区)“一把手”纷纷表态,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阳江县域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打造强镇促城乡融合
乡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百千万工程”对乡镇的主要定位,就是要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
我市城镇建设水平不高,部分县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均低于50%,镇(街)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等存在短板弱项,这些都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症结所在。
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勇气直面问题,能看得见问题、抓得住症结、拿得出办法,最终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问题解决。
县域的发展壮大,需要更多强镇的有力支撑。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镇村规划,深入推进美丽圩镇攻坚行动,培育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特色小镇,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我市各县(市、区)的镇(街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打基础、利长远,掀起加快推动乡镇高质量发展热潮。
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是乡镇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如何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把乡镇打造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是各地谋划推动乡镇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江城区埠场镇全力打造书画名镇,双捷镇打造农业强镇,白沙街道打造产研协同街区,岗列街道推动建设高铁商务区,城西街道打造电商物流仓储街区,南恩街道建设古韵老街。
阳东区以改革创新激活镇域经济发展功能,明确各镇特色差异化发展定位,不断壮大镇域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北部镇聚焦农业和木器产业、中部镇聚焦工业及其延伸产业、南部镇聚焦海洋经济及饮食文旅产业。
阳春以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为契机,深入推进镇“洁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行动,创建国家卫生镇、省卫生镇,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
阳西县结合辖区8个镇各自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定位,构建织镇作为中心镇,溪头、沙扒、程村3个县域副中心镇,上洋、儒洞、新墟、塘口4个特色专业镇的“1+3+4”城镇发展格局。
我市各地还要着力增强乡镇综合服务功能,持续提升乡镇公共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强化乡镇服务“三农”能力,开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规划不折不扣落实,蓝图才能变成现实。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从春天出发,用辛勤的汗水耕耘,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夯实基础乡村焕新貌
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村。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阳江的乡村也迎来了更高的发展起点,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更多的发展机会,将发展的短板转变成潜力板。
去年,我市粮食面积、总产量实现“双增”,粮食总产量创10年新高。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两年超5万元,有434个村超10万元,52个村超100万元。
我市以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罗非鱼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10个省级、1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引领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我市加快1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继续抓好美丽圩镇建设,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
这些是阳江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底气。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粮食产业化水平低、粮食单产水平落后,部分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面临压力,乡村产业基础薄弱,人居环境有待加强等问题依然存在。
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将乡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要不断推进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积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成更多集体经济强村。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在巩固好全市7.86万亩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成果的基础上,确保在3年内连片3亩以上具备复耕条件的撂荒耕地全部复耕复种。
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城乡融合是未来城乡关系发展的根本性出路。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调要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人才双向流动是关键。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更大力度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
当前,我市正不断育好用好乡土人才,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乡村运营官、产业带头人、高素质农民(渔民)、农业经理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
我市还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农民依托农业产业就业增收,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是随着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进行的流动。这一过程既有农民进城,也有高技术人才下乡。不管是引才还是留才、进城还是下乡,都要努力创造“现代生活条件”,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和返乡的新农人实现安居乐业。
此外,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力度,抓好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要素配置、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一张图绘到底、一盘棋下到底。
阳春市高质量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市镇村生产力布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和生产要素,推动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
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统筹优化城乡规划,明确功能定位,配合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城乡交通互联互通,以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推进镇、工业园、农村融合发展。
瞄准未来规划,朝着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方向前行,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解决“大短板”,离不开“小处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还要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统筹,推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让城乡生活一体融合、各有精彩。
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资源是城乡居民的共同需求。公共资源的城乡差距也是导致大量农民进城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市要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去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公路错车台建设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9000多道错车台建设,超额完成省下达农村公路建设509公里的目标,就是我市着力补齐偏远乡镇农村民生短板、推动城乡融合的一个缩影。
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施工场”,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练兵场”“大考场”。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奋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一定能够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宏伟目标。
上一主题 : 市政协召开八届六次常委会会议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下一主题 : 人人爱绿植绿护绿助力绿美阳江建设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