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江城竹编传承人叶任潜心提升指尖上的造诣—— 匠心妙手传承古老竹编手艺

江城竹编传承人叶任潜心提升指尖上的造诣—— 匠心妙手传承古老竹编手艺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23年03月28日 编辑:

 阳江日报记者/梁驰     通讯员/林举飞

鱼笠、簸箕、谷箩、鸡鸭笼、竹篮……这些散发着竹香的器具,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今已逐渐变成了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特色技艺。

竹编,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在漫长的岁月里,不仅为老百姓编织着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承载着许多人难以忘记的回忆。近日,记者走进江城区中洲街道碧桥村莲塘自然村,走访市非遗项目江城竹编传承人叶任,听他讲述其与竹编制作的不解情缘和故事。

初见叶任,老人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已74岁高龄的他,额头上布满皱纹。叶任说,碧桥村的竹编工艺有上百年的历史,他从十多岁时,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这门手艺,到现在已经是从事竹编制作60多年的老匠人。

竹编制作的前提是选好竹子,碧桥村的竹编材料主要有单竹、泥竹、石竹、黄竹等。叶任告诉记者,单竹纹理一致,易于加工,泥竹兼有韧性和硬度,是做骨架的好材料,石竹硬度强,一般用作承重,他会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材料。

一根竹子,要变成可用称手的器具可不容易。刮青、破竹、刮平、分层、起底、编织、锁口,经过一道道工序,一根普普通通的竹子,在匠人手中,可以变换出万千形态。

其中,“破竹”是竹编制作工艺的首道工序。只见叶任用竹刀将竹子按照四等分剖开,竹子变成了一根一根可用的篾丝。接下来,他搬出自己的“传家宝”剑门刀,这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他将篾丝放在剑门刀上,轻轻一拉,反顺两次,竹条多余的部分就与之分离,这样,每根竹条的宽度都是均匀的,这是保证竹篾宽度一致的秘诀。

这个过程中,纤细的竹丝经常会插到手指里头,“像我现在手上的皮已经很厚,竹丝刺进来都没什么感觉了。”作为一名竹编制作匠人,要经过多年磨炼,手艺才能达到精熟的程度。叶任双手厚厚结茧的皮肤,都是岁月和技艺的沉淀。

一经一纬编出无穷创意,千丝万缕织就有形精品。加工好的竹篾根据不同的器物形状使用不同的编制手法。叶任主要使用的是经纬编织法,在横竖交叠间,穿插采用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工艺,使编织出的竹器更加精美。

曾经,竹编是碧桥村最重要的产业。在当地村民、98岁老人叶昌英的记忆里,因碧桥村缺少耕种土地,整个村子都以竹编为生,所编织的箩筐、簸箕、提篮等生产工具制作精细、美观耐用,主要供应给海陵、平冈、白沙、合山等地。“漠阳江旁的竹编厂里,200多人一起做工,场面十分恢宏,连空气中都是竹制品特有的气味。”叶昌英回忆道。

80年代后,竹编制品慢慢被塑料、不锈钢等工业制品取代,而竹编匠人也失去了用武之地。现在,叶任偶尔利用闲暇的时间来为工厂编织竹器。他有些遗憾地说,“现在年轻人嫌麻烦、来钱慢,都不愿意学,我最大的心愿是有年轻人愿意学,别把这门手艺给弄丢了。”

1163108_308382

叶任在家门口编织竹制品。 宋福亮 摄

上一主题 : 我市举行健身气功、太极拳站点联赛 展示健康向上运动风采

下一主题 : 多部门联合开展义诊活动 市里专家到乡村 送医送药暖人心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