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做秤凭的是良心,称的是信誉”

“做秤凭的是良心,称的是信誉”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3年05月08日 编辑:

  苏家旭全神贯注制作杆秤。 受访者供图

■ 阳江日报记者/梁驰

千百年来,木杆秤是行商坐贾的必备之物,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黄金通道的阳江,至今依然保存着完好的木杆秤制作技艺。

20世纪50年代,阳江设立衡器厂,专业做杆秤、卖杆秤,甚至开设培训班,培养专门做木杆秤的手艺人。在制作木杆秤的师傅中,要数苏氏最为出名。苏家通过传统的家族式传承,历经四代,一直坚守这项渐行渐远的老手艺。

“叮叮、当当……”近日,记者走进木杆秤第三代传承人苏家旭家中,年逾70岁的他正在刨秤杆。苏家旭一边给记者讲述阳江木杆秤的发展史,一边打磨木杆。在他的手中,一根原本稍带弯曲的原木逐渐变成了笔直光滑的木杆,木杆秤的雏形显现出来。

木杆秤制作看似简单,但做工精细,只要稍有偏颇便会失之千里。从选料、刨杆、杆胚打磨、包铜皮、定“叨口”、安“叨子”、定盘星、刮墨线、定刻度、钻秤花、钉秤星、打磨、涂抹石灰、清洗、装秤钩、秤砣、打蜡、校秤等十多道工序,每一步都容不得一丝马虎。

苏家旭告诉记者,一杆承受15公斤重物的木杆秤要钻将近300个秤孔,这道程序要极具耐心,稍有疏忽就会戳穿木杆而前功尽弃。打好木杆秤的秤孔,再将细铜丝插入秤孔中,剪断、锉平,用锤子敲打铜丝后,突出的铜丝就陷入秤孔里,也叫秤星。

“做秤凭的是良心,称的是信誉。”苏家旭笑着说,一杆秤好不好,不用试,看一眼就知道。杆秤有大有小,长的1.7米到1.8米,短的才35厘米,称重能从半钱到500斤,中间误差甚微。杆秤制作虽然有先后顺序,但其间的分寸很难拿捏,凭的全是手上功夫,没有十几年的沉淀做不出形神兼具的好秤。

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加方便快捷的电子秤逐渐占领了商铺摊档。如今,来买杆秤的大多是老年人,偶尔,有鱼贩子前来购买,因为渔船上浪大潮湿,电子秤偶尔会失灵,要备一杆木杆秤。

做杆秤挣不了多少钱,但这些年来,苏家旭依然坚持着,没有把这门手艺给丢掉,他对做秤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这种情怀感染了他的儿子,也是木杆秤第四代传承人苏志勇。作为一个设计师出身的苏志勇认为,木杆秤有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周岁抓周、婚丧嫁娶、新屋乔迁……都有木杆秤的身影。他把传统的木杆秤工艺特点与阳江五金行业的刀具、茶刀相结合,借鉴杆秤文化设计出不一样的文化产品,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传播杆秤文化,助力杆秤技艺向前发展。



上一主题 : 【曝光台】环卫工每天扫出3车垃圾,市区一夜市收摊后一片狼藉

下一主题 : 记者巡城 多个路段树木倒伏路面积水,城管部门清理倒伏树木排涝除险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