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传承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大力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市人民医院共同开展2023年“敬老月”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无障碍环境共建共享。”旨在普及健康知识,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不断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设无障碍环境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医学指导/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 陈立胜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它为新时代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无障碍受益人群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该法案要求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无障碍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为老年人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更强的法治保障。
老年人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主要有四点:
1.便利的出行条件:老年人通常行动不便,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出行方面。他们需要有无障碍的人行道、坡道、电梯等设施,方便他们出行。
2.安全的居住环境: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他们需要有无障碍的住宅设计,如无障碍入口、无障碍卫生间、防滑地板等,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易于使用的设施和服务:老年人对设施和服务的易用性有较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有无障碍的公共场所,如无障碍厕所、无障碍座椅、无障碍通道等,方便他们使用。
4.温馨的社交环境:老年人对社交环境的需求也很重要。他们需要有无障碍的社交场所,如无障碍休息区、无障碍活动场所等,以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
满足以上这些需求,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和享受社会资源。
无障碍环境建设对老年人的意义:
1.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提供安全与独立性:例如,安装扶手和无阻挡的通道可以减少跌倒的风险,轮椅坡道和电梯则使得老人能够自主进出建筑物。
2.降低行动上的不便:无障碍空间的设立,还能在老年人的日常行动中降低不便。设计宽敞的过道和门厅,易于操作的门把手和开关,使得老年人在使用手机、推车等工具时更加方便。
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对老年人的生活至关重要。政府和社会正在加强相关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更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享受幸福晚年。
饮食均衡多样化
满足需求特殊性
医学指导/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 费春羡
营养膳食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的基础。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不少变化,如合成代谢降低、肌肉量减少,骨骼的矿物质减少、消化酶、消化液分泌减少导致消化功能减退。基于这些特点,老年人的营养和饮食都有特殊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食物多样化,主食应粗细搭配。每天食物应包括五大类:谷薯类、鱼禽蛋肉类、豆类奶类、蔬菜水果类和油脂。每天主食摄入量200—300克,如果消化功能较好,建议适当吃些全谷物食品或粗粮。粗粮指除大米、白面以外的其他粮食,其中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膳食纤维含量高,利肠通便,对老年人能量利用、控制体重、调节血糖、预防慢性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年人每天最好能吃谷薯类及杂豆200—350克,其中粗粮50—100克。要粮豆搭配,荤素搭配,黑白搭配,尽量做到一天饮食中有米有面,有粗有细,有主有副,有菜有汤。
2.少量多餐,食物细软,足量饮水。过分饱食对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应以七八分饱为宜。老年人可能有咀嚼、消化功能下降等问题,可以将全天食物分配到4—5餐,食物应加工得更细、更软一些。这样可以保证获得较充足热量,也有利于营养吸收利用,平时注意适当补充水分。
3.饮食清淡,少油、限盐。老年人一般较“重口味”,但是过多的油、盐会增加心脏、肝脏、肾脏的负担,有损心脏、肾脏的健康,容易引起血压增高。所以在做饭时需要控制油、盐的摄入,每日用盐一般不要超过6克,少吃腌制食品。每日用油量限制在25克以内,可选用多种植物油,少用煎炸的烹调方式,少吃或者不吃油炸、油煎等胆固醇脂肪较高的食物。
4.多吃果蔬。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新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防癌、防便秘都有重要作用。老年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最好深色蔬菜约占一半。水果200—400克。保证每餐有1—2种蔬菜,每天吃2—3种水果。
5.常吃富含优质蛋白的动物性食物。优质蛋白是维护人体正常免疫所必需的营养。常吃鱼、禽、蛋和瘦肉类,能保证优质蛋白质供应。建议每天吃鱼类水产食物40—75克,蛋类40—50克,禽畜肉40—75克。适量摄入奶类、大豆及其制品,建议每天饮用250—300毫升鲜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对乳糖不耐受者,可尝试酸奶,同时每日应摄入适量的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干等。
总之,老年人在平时当中要注意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合理,营养均衡,适当锻炼。
秋季养生正当时
医学指导/市人民医院治未病科护师 骆兰
指导老师/副主任医师 许爱婷
中医养生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法为宗旨,进行综合性的养生保健活动,从而达到强身防病,祛病延年益寿之目的。而秋季健康养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炎热夏季造成的损耗,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因此秋季需要格外重视养生保健。
起居养生:秋季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因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养收敛。深秋时节,风大转凉,应及时增加衣服。秋季干燥,老年人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面宜常洗,发宜常梳,早晚漱口。可涂适量润肤露,保持皮肤滋润,防止皮肤干燥瘙痒。临睡前,宜用热水洗泡双足。要定时排便,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因二便失常而诱发疾病。
饮食养生:中医认为,秋季的燥气与人体相对应的脏腑为肺,所以秋季的进补原则以养肺为主,平补兼润燥。老年人经常食用药食同源的食物,如汤谱类有:百合汤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山药汤可健脾胃,补肺益肾;银耳汤能润肺化痰,养阴生津;栗子汤能健脾养胃,补肾强骨。水果类有:石榴能生津液,止烦渴;苹果、梨、葡萄、柚子、桃子等也可以预防秋燥。
运动养生:老年生活动静应该有节制,不论坐位、睡眠、行走,都要保持一定的规律,以防“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可以适当锻炼,坚持做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气功等,从而达到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衰老。
穴位按摩:可每天按揉中府穴,先顺时针再逆时,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补益肺气。中府是肺经的起始穴,也是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起始点。从穴位的位置来看,靠近肺脏,内通肺气,具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宣肺平喘的功效,同时又因中府穴与足太阴脾经交会,因此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此外,常按摩肺俞穴有补充肺脏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肺之背俞穴,所谓背俞穴,就是该脏腑之气输注在背部膀胱经上的点。它反映了该脏腑气血的盛衰,也可以用来治疗对应的脏腑病证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所以肺俞穴不仅是治疗肺脏疾病的要穴,也是补益肺脏的首选穴位。
慢性心力衰竭的自我管理
医学指导/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一区副主任医师 吴光龙
指导老师/主任医师 叶广宁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呼吸困难、乏力、水肿为主要表现。心衰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住院患者的主要群体。但由于慢性心衰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出院后如何避免心衰反复,成为病人和家属最关注的话题。慢性心衰“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出院后的家庭自我管理尤为重要,有助于减少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及再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饮食指导:心衰病人应限制盐的摄入,心功能二级食盐<5克/日,心功能三级<2.5克/日,心功能四级<1克/日,适当限制水的摄入,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加重心脏负担,食物以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和易消化、清淡为宜。少量多餐,晚餐勿过饱,可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牛奶、瘦肉、淡水鱼等。
药物指导:将病人服用的各种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时间,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同时向患者讲解药物的服药注意事项。服用利尿剂时应准确记录24小时尿常,将24小时出入量记录单发给病人,教会病人正确、准确计量出入量的方法。考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老年人居多,如不能准确地记录出入量,建议准确地测量体重并记录下来。准确,意思是每天统一时间、统一穿着、统一状态来测量体重。
生活指导:做到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劳累。可做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长期卧床者可经常做深呼吸运动,鼓励适当做下肢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注意天气变化,谨防外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感冒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外出时戴好口罩,避免感染,以免诱发和加重心衰。
心理疏导:向病人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发因素、症状及治疗方法,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正确面对疾病。另外,还要向患者家属讲解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如过度思哀或过度忧思会引起病情反复或加重。日常生活中,可以拿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来正确引导病人,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 整理/谭兴孚 廖兆军
上一主题 : 践行生态理念坚持科学治理
下一主题 : 爱护家园,谨防外来物种入侵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