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我市社科理论界:真抓实干推动阳江经济发展

我市社科理论界:真抓实干推动阳江经济发展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18年04月30日 编辑:

27日上午,我市社科理论界代表以研讨座谈方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研讨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就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目标要求,结合阳江实际情况,为推动阳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市发改局总经济师余华雄提出,我市要在构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下苦功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实现从数量转向质量,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办事的效率大幅提高,经营成本大幅降低。

市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经济管理学副教授肖顺发认为,要人人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当事人。作为党员干部,应当做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先锋。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副教授李联德说,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这就要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把党的各项建设落到实处。

壮大产业集群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阳江开放大学校长梁昌和说,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支撑,要加快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提速、现代服务业提档,推动阳江拥海发展。要抢抓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加快建设高端不锈钢、风电装备、电力能源、先进制造、食品加工、五金刀剪等超500亿元产业集群,增强我市作为珠三角辐射粤西的战略支点的产业支撑能力。

市经信局副局长敖道象表示,要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市工业持续发展,特别是要做实“一园两基地”,推动临港工业发展。其中“一园两基地”是指珠海(阳江)产业共建园,中国(阳江)高端不锈钢产业基地和广东(阳江)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目前,珠海(阳江)产业共建园港口片区1.78万亩新增土地已完成征地,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工业发展和企业落户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接下来,要重点加快广青400系不锈钢冶炼、不锈钢热轧、冷轧等项目建设,打造从基础原材料到不锈钢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在三峡风电装备制造、明阳风机制造、粤水电、中国水利水电四局四个风电装备制造业项目动工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引进更多的海上风电项目进驻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深化区域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梁昌和提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的交汇点,阳江应紧抓广东省在更高起点上持续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的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参与“珠中江阳”经济圈建设,促进湛茂阳沿海经济带加快发展,积极争取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政策红利,不断深化区域合作交流。

市委政研室科长谭燕庭认为,要以“大海陵湾沿海经济带”为龙头,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港湾资源、旅游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技术、资金、项目落户。加强“大海陵湾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升“大海陵湾”在国家和省层面的地位,争取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曾超群提出,阳江要借力全面开放新机遇,利用“南海Ⅰ号”这张世界级的名片,打造世界级的海丝文化产业带。通过积极开展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市民政局副局长田金恒提出,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是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作者,是社会和谐与秩序稳定的影响者,是社会益慈文化的引领者。政府应当大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活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

田金恒认为,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力度。尤其是互助性、慈善和公益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更需要政府支持,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推行“政社互动”,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政策创新设计,为各类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和法律保障。优先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和综合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建立双向可追溯的社会组织监督机制。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教育认为,推动阳江高质量发展关键是靠人才。要提高战略定位,坚持“精准化”引才育才。依托高科技项目、龙头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人才引进与项目落地并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要立足创新驱动,打造“链条式”平台载体。构建集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于一体的全链条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体系,提升人才承载和自主创新竞争力。聚焦激发潜能,营造“堡垒式”发展环境。

阳江广播电视台台长、总编辑薛桂荣表示,人才是事业之本,要通过提升人才培养目标,打通优秀人才引进、培养的通道,为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提供成长的平台和机会,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梁昌和认为,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立足阳江实际,放手发展阳江高等教育,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资源补教育短板、人才短板,培养、造就更多适应阳江发展要求的“本地专家”。(梁宗具)


上一主题 : 市渔政部门集中销毁“三无”渔船违规网具

下一主题 : ​ 阳西沙扒:改善旅游环境 丰富游客体验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