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费先霞 任绍华
陈思捷 曾宇萍
虽处深冬,南海之滨的阳江却暖流涌动,随处可见的忙碌景象,展现出勃勃生机——
“我们采用了当前先进的高压级联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更安全等优势,将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伴随着最后一个开关成功合闸,我省首个海上风电储能项目——峡安储能站并网运行,现场工作人员难掩喜悦。
海陵湾上,阳江港大桥如巨龙盘旋,重量近2600吨,堪比30节高铁动车组车厢的首片钢箱梁成功吊装,标志着阳江港大桥主桥施工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中远海运集团旗下“泛亚航运”运营的大型集装箱船“新永昌9”挂靠广泰隆码头,首条阳江港至三亚港直航航线正式开通,打通了我市与包括南沙自贸区在内的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的水路运输通道。
一个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场场国际盛会接连举办、一批批企业家争相投资……开局之年展开局之势,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市上下击鼓催征、聚力前行,形成众志同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
过去一年,阳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实施市委“433”工作安排,以头号工程之势推进“百千万工程”,以闯劲干劲拼劲再出发,推动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阳江新篇章。
过去一年,阳江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主动融入“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坚持举“改革旗”,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在服务大局中开辟新领域、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能。
过去一年,阳江锚定发展目标,既有坚定“路在脚下”的决心,又有“奋力一跃”的果敢,强化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具有阳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阳江将在新的起点上固本强基、蓄势聚能,勃发昂扬斗志,朝着现代化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一)
阳江是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延伸第一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素来是商贸繁荣之地,有着开放的城市基因。
45年来,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阳江。今天的阳江,正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走稳改革之路,扩大开放之门。
回望过去一年,阳江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实施“深度融湾工程”,提升硬联通能力,深化软联通协同,深度“融湾”步伐坚实有力。
打造综合交通体系,积极拥抱世界——
这一年,交通建设全面提速:开展重点交通项目百日攻坚行动,36个总投资120亿元重点交通项目加快建设,截至2023年11月底完成投资116.7亿元。广湛高铁进展全线最快,阳江港大桥主塔成功封顶,阳江机场选址通过专家评审,阳信高速主体工程建设加速推进,阳江港多个码头泊位建成,阳江-盐田“海铁联运”班列开通,“机场+双高铁+高速路网+亿吨大港”的大交通格局加快构建,与大湾区核心城市距离进一步拉进。
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发展软实力——
这一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政企直通车”等机制,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一网通办2.0”建设,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个体工商户服务中心,为全市16万多个体工商户提供贴心服务;发布“粤水安”平台,填补我省海上安全治理“一网统管”空白。把2024年作为营商环境年,推进营商环境立法。2023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4699户,同比增长19.44%。
“走出去”“引进来”,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这一年,“朋友圈”越来越广: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前往香港、武汉及东南亚、欧洲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组建招商引资、企业筹建、企业服务三支队伍,在北京、武汉等地增设6个招商联络处,签约项目170个、总投资1241.6亿元。成功举办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3)、第22届刀博会、国际调味品创新博览会,在世界媒体峰会等国际会议宣传推介阳江,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重点展会,阳江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近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出炉,阳江作为重要增长极,与珠海、中山、江门携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
支持政策加码,为阳江扩大对外合作创造了更有利条件。这意味着,阳江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互联互通更加便捷,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阳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和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二)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在广东这个“大块头”中,阳江经济堆头偏小,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阳江的根本出路。
回望过去一年,阳江知重负重、砥砺前行,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制造业当家,实施“产业振兴工程”,以“4+4”支柱产业为主攻方向,在应对挑战、攻坚克难中闯出一条新路来。去年1至11月,工业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海是阳江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资源,是实现综合实力新跃升最重要的优势——
在阳江青洲海域,粤电青洲一、二和明阳青洲四等1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完成建设,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约占全省45%,巨大的风机叶片迎风而转,清洁能源从这里源源不断输出。
国际风电城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倬粤锌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等项目动工,绿能示范产业园加快推进,蓝水新能源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0个月时间。
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建设,全球首台“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养殖网箱”实现首网收鱼,国内首创的风渔融合智慧渔业养殖平台项目开工,阳江深水网箱数量、产量均居全省第二。
一年来,阳江坚定不移“向海发展、产业立市”,把沿海作为主战场,加快打造蓝色海洋名片,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加快发展,目前超百亿企业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3家,产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
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在广青压延厂,3号退火酸洗生产线全长560米,车间内10名技术操作工各司其职,一轧黑卷不锈钢从入口段“上线”,约10分钟即在出口段“蜕变”为20多吨重、可塑性更强的白卷。去年6月,广青压延厂3号退火酸洗生产线正式投产,一系列新节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实际运行后结果超出预期。
广东金辉公司自主研发了DIVPOLISH开刃技术,将国家级非遗工艺和德国的现代流水线技术相结合,并对整个开刃工艺进行重塑,达成全系列产品锋利度均远超ISO国际标准的目标,最高可达到其锋利度要求的2.2倍。
一年来,阳江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核心工艺、关键设备等方面短板,强化科技攻关和产学研用,推动170家工业开展技改,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11家,广青科技获评省先进材料领域链主企业、金风科技获评省新能源领域链主企业,翌川科技、世纪青山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高能级产业平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年来,阳江集中资源力量,建好做优发展平台,4个县(市、区)产业园纳入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总规划面积76.67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73个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近40亿元,新建成标准厂房17万平方米,力推“拿地即开工”等模式,园区承载力不断提升。
这一年,阳江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上深度谋划、蓄势赋能,立足资源,做强特色,在新赛道上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三)
“百千万工程”是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推动阳江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的重大历史机遇,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
一年来,我市举全市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坚持“四级书记”一起抓,建立贯穿市县镇村四级指挥体系,创新制定“1个施工图+5个工作清单”,全力以赴推动“百千万工程”在阳江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我市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和亮牌评价方案,并在每次市委常委会会议上,组织2个来自不同县区、同类型的镇(街道)作专题汇报,比思路、比措施、比成效,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超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强劲势头。
用行动见真章,以实绩论英雄。一年来,全市各地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全领域、全链条挖掘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阳西县、东平镇、沙扒镇、春湾镇和 53条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阳西县、阳春市分别上榜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发展潜力十五强。东城镇、织乑镇上榜全省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程村镇入选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成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531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推动“市直管镇”试点工作,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县镇村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阳江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底气。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我市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高质量推动绿美阳江生态建设,深入实施绿美阳江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城乡展现新面貌新气象。
我市坚持城乡一体推进绿化美化工作,提升城区公园品质,加强城市绿道、碧道、森林步道建设,充分利用乡村“四旁”“五边”空地,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拆违还绿,用“绣花”功夫塑造自然与景观水乳交融的绿美空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大力发展特色林业经济,加快发展阳春春砂仁、阳东益智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扩大牛大力、油茶、坚果种植面积,推动阳东大八、塘坪、红丰等地木器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生态富民产业蓬勃发展。
一年来,我市完成林分优化提升 6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2 万亩,阳春市晋级绿美广东竞风华比赛全省十强,海陵岛获评全国“和美海岛”。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连续三年完成目标任务,漠阳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
一串串数字,一项项荣誉,是市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变化。阳江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胜势,发展“短板”正在变成“潜力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漠阳大地徐徐展开。
(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灵魂,是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过去一年,阳江以积淀深厚的高凉文化、海丝文化,魅力无限的山海风光、以海为襟的开放包容,吸引了更多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将内在的文化禀赋转化为外在的社会价值,阳江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名片,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实现新跃升。
阳江坚持以文塑魂,源远流长的高凉文化、海丝文化,造就了漠阳人爱国爱乡、奋发自强、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
阳江是古高凉、古高州的核心地带,被隋文帝册封为谯国夫人的冼夫人,一生致力于民族的团结和包括阳江在内的岭南地区的开发,广开实干爱民之风。我市积极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把高凉文化、冼夫人文化以及海丝文化打造成阳江的特色文化名片。
“南海I号”是阳江展示海丝文化的头号窗口。去年,“南海I号”考古发掘历时十年、全面完成,“南海I号”沉船总体保护项目正式启动。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预计今年6月投入使用,将与广东海丝馆“珠联璧合”。乘上“一带一路”的良机,古高凉的古海上丝绸之路必将焕发出盎然生机,创造新辉煌。
阳江坚持以文润城,画诗联翰墨飘香,名师大家人才辈出,非遗文化、工匠精神代代传承,九街十二巷古韵犹存、焕发新活力。
阳春市获颁“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广东省楹联文化之乡”牌匾;“鼍城至美 山月故乡”纪念关山月诞辰110周年优秀美术作品展成功举办;脱胎于非遗项目的蒜蓉即食阳江豆豉、金花坑春砂仁干果和阳江风筝祈福香囊等入选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名单……多彩的文艺活动、多样的艺术空间日益成为市民群众无法分离的日常,涵养着城市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我市瞄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目标,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实现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在保护中留住城市的根和魂,在活化中激发城市新风采。去年,南恩路成为我市首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我市继续推动河堤路、太傅路创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加快推进太傅路、河堤路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打造“鼍城行大运”传统文化旅游路线。西濑老街流光溢彩的夜晚火爆“出圈”,暂别七年之久的江城逆水龙舟赛火热开赛,点燃全城热情,充分彰显了阳江团结一心、逆流而上、勇立潮头的奋进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阳江坚持以文促旅,整治提升旅游消费环境,推动文旅市场劲奏凯歌。
“牧海耕田 诗意阳西”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大澳渔村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海开渔节千帆竞发震撼人心,阳春鸡笼顶越野赛名噪一时,“绿美阳江·中国蚝都”2023年程村美食文化周共享“蚝”情万丈,一批特色活动吸引八方来客。
(五)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字字温暖人心。
为了这个目标,阳江亦是全力以赴、步履不停。
过去一年,我市精耕细作民生沃土,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一系列彰显民生温度的政策措施,犹如冬日阳光,温暖着百姓生活,让阳江这座幸福宜居之城,成色更足。
幸福感来源于安居乐业,生活便民——
“以后再也不怕下雨天了!”不久前,70多岁的陈女士与另外687户住房困难家庭拿到了城南公租房二期项目富阳花园的房号,圆了多年的“安居梦”。
“家附近就有好学校,步行几分钟就有社区公园,周边交通便利、路网通达……”家住市区新江北路的刘阿姨表示,“家门口”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便捷。
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我市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和功能优化,规划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广覆盖的基本公共网络,形成“市级—片区级—十五分钟生活圈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筑规划更科学、管理更精细的宜居之城。
幸福感来源于病有良医,老有颐养——
近日,国际著名心脏病学专家林延龄教授以阳江市心血管中心主任身份来到市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两周的教学和指导工作,将先进理念、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留在市人民医院,更好地服务辖区心血管病患者。
过去一年,我市医疗机构频频与“国家队”“省队”牵手,在医、教、研、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将一流专家、一流技术引到百姓的家门口。
扎实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发展,目前全市共有4个医共体,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阳西县成为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示范标杆,百姓健康福祉不断“加码”。
我市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去年全市建成24个综合功能养老服务中心,建成“长者饭堂”39家,阳东北甘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幸福感亦来源于幼有善育,学有优教——
“我对新校园充满了期待,真心为能在这里学习感到骄傲。”2023年9月6日,踏进阳江一中初中部大门,新生关淘语开心地说。阳江一中初中部如期落成,进一步夯实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基础。
过去一年,我市加快推动教育重点项目,新(扩)建江城一中、阳西一中等学校19所,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2.23万个,是近年来新增公办学位最多的年度,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
幸福感,还体现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多方面——
2023年,落实落细“稳就业16条”,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减负稳岗,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四围大道二期项目等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新建社区体育公园8个;全市已安装二维码门楼牌127.6万张;5G基站超千个……
一组组民生数据,串联成不断上行的幸福曲线。我市以民生为“笔”,实干为“墨”,把“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让民生清单变成一份份幸福清单。
行走在阳江,柔和的日光,洒满每一个角落,驱走了深冬的寒意,捎来春天的气息。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放眼广阔的漠阳大地,“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正深深镌刻在每位奋斗者的肩上。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阳江将坚定信心、开拓奋进,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打造绿能之都,建设海丝名城,努力推动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阳江新篇章。
文字统筹/费先霞
上一主题 : 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推动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提供坚强保障
下一主题 : 提升服务能力 维护侨胞权益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