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区中心长者饭堂,老人们在用餐。
江城区城南街道正凡长者饭堂,饭点时间一到,就餐者陆续来到饭堂,有序排队打饭取菜。
1月10日,中午饭点到了,江城区中心长者饭堂人来人往,饭菜飘香。“这里环境不错,服务好,到点就能吃上一口热乎饭,我介绍了好几位邻居过来尝一尝。”家住甘泉路的73岁老人冯翠莲边吃饭边感叹。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等现实原因,一些老年人特别是失能、独居、空巢等老年人,遇到“做饭难”“吃饭难”等问题,长者饭堂顺势而生。在阳江,长者饭堂的开办方式多种多样。有的自建厨房开办,有的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有的由社会力量独立开设,有的则是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增设……我市积极推进长者饭堂建设的同时,不断延伸养老服务。全市39家长者饭堂,捧出一顿顿热饭热菜,托起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 策划/杨国华 ■ 统筹/许晓峰
■ 撰文/阳江日报记者 林可欣 张嘉元
■ 摄影/阳江日报记者 梁文栋 梁 园
出门即可用餐
长者饭堂叫好又叫座
“菜品丰富,比外卖和饭店实惠。”“干净卫生离家又近,我在卡里充了100元,不想做饭的时候来这里解决午餐。”1月10日中午,在江城区中心长者饭堂内,老人们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开心交谈。
每到饭点门庭若市,市区环城东路旁的这间长者饭堂引起了越来越多街坊的注意。一些路过的行人停下脚步,进去打听饭菜的收费和口味。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饭堂的用餐标准为每人每餐12元,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只需支付8元,饭堂补贴4元。自2023年12月28日开业以来,每天都有新面孔组团来“体验”用餐。
同一时间,阳东区塘坪镇北甘村的老人三三两两,结伴走进村里的长者饭堂。吃一口热气腾腾的焖鸭肉,配上土豆、青菜和一碗胡萝卜猪骨汤, 老人们就着绵软的米饭,吃得津津有味。“一个月交100元,就能每天准点吃上热菜热饭。”莫爷爷连续用餐几个月,他对这里的服务和菜品竖起大拇指。
省民政厅驻塘坪镇北甘村第一书记罗许平介绍,考虑到长者们的消化能力与营养需求,北甘村提供的饭菜以软糯、低油、低盐、低脂为主。时值冬日,该饭堂还结合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医生的医嘱,在餐饮配置及营养搭配上做了调整,适度增加了热量。
在阳西县上洋镇,白石村长者饭堂依托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立,采取“中央厨房+配送”的模式运营。饭菜由当地敬老院厨房做好,再用三轮车配送到几公里外的白石村长者饭堂。从饭堂做好到老人们吃上热饭,一般不超过20分钟。
“以前村里困难老人煮一锅粥,做点咸鱼小菜,就应付一天。如今,老人们聚在一起,三餐准时,交流更加频繁了,气色和精神面貌比以前好多了。”白石村党总支副书记姚轩说。
以“吃”为纽带,小小的长者饭堂,不仅是民生服务“小场所”,也成了增进邻里情感的“大阵地”。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民政局深入系统推进长者饭堂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以北甘村、白石村为代表的39家长者饭堂,带着饭菜的香味走进老年人的日常,让老年人在一顿顿热饭中吃出“幸福味道”。
发挥社交功能
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
1月10日上午10时许,江城区中心长者饭堂楼上的活动室人声鼎沸。三楼棋牌室内,老人们精湛的棋技让围观者拍手叫好;低龄老人和退休的街坊在二楼活动室的乒乓球桌上挥舞球拍、奋力搏杀……
中场休息间隙,王阿姨放下球拍和记者聊起了她和球友们的“日常”。她和几位爱好运动的老邻居是多年球友,平日里时常到人民广场“约球”。自长者饭堂开业以来,她们便把“大本营”搬回了家门口长者饭堂的楼上。“不用担心日晒雨淋,运动完和球友下楼吃饭,方便得很,每天至少在这里待上两三个小时。”王阿姨对这个新的“大本营”赞不绝口。
和城市里的长者饭堂别无二致,北甘村长者饭堂也发挥着社交的“小天地”功能。饭前,老人们或跟随电子屏幕的指引跳健身操,或围坐在桌子前相互打趣、侃天侃地。
罗许平介绍,在空心化比较严重的北甘村,一些自然村内,几条巷道才散居着几位老人。村里利用饭堂作为平台,让留守老人们聚在一起,帮助他们组团养老。同时,借助各级职能部门力量,引入专业社工及志愿者参与为老服务,并链接医院、公益基金、心理咨询等不同行业领域的机构组织参与结对共建,将爱党爱国、适老运动和心理咨询等为老服务,系统纳入社区养老服务,丰富养老服务内容。
为推动“他治”向“自治”转化,北甘村长者饭堂还成立了“长者饭堂膳食管理委员会”,让老人们选出代表参与食材采购、饮食搭配、财务监督等工作。北甘村干部兼长者饭堂负责人杨东说,如此一来,工作人员能精准掌握长者们的诉求,而且长者们的参与积极性与荣耀感不断提升。饭后,不时有老人自发地参与扫地、擦桌子等力所能及的辅助性工作。
北甘村的做法并非个例。每天下午,老人们聚在白石村委会长者饭堂楼上的活动室内读书看报、下棋打牌、K歌聊天,现场气氛其乐融融。当前,我市正在不断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将长者饭堂打造成为老年人社交、娱乐、休闲的港湾。
除了加强沟通交流,老人们集体用餐还架起了邻里守望相助的桥梁。前不久,北甘村里一名独居老人没有准时就餐,他的“饭搭子”留意到情况后及时反馈,村委会随即派人上门探访,了解老人的需求,并及时提供帮助。
在白石村,邻里互助的故事也不断“上演”。村中的特困户有叔身患尿毒症,隔天就要到县里医院做透析。得知有叔有时候赶不上饭点,他的邻居姚券在村委会的协调下,主动承担起为其打饭的“工作”。
微利惠民运营 算清背后的“经济账”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长者饭堂叫好又叫座。然而要实现长效运营,厘清背后的“经济账”必不可少。
江城区中心长者饭堂运营项目负责人、市康元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郑经理跟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饭堂共聘请5名工作人员,每天前来就餐的大约为50人次,人均消费8元,每天的营业额三四百元。饭堂的场地、装修以及部分硬件设施由民政部门提供,并免收租金。
“目前,公司在每顿餐食收取8元的基础上补贴4元,这样基本能维持饭菜成本。不过人工、柴米油盐、水电等费用由公司额外支付。”郑经理说,除了厨师人工稍高一些,其他工作人员的月薪为每人3000元左右,每月的人工支出至少15000元。
他补充道,希望通过这样的运营模式,向老年人普及社区、居家养老概念,提供更多老年服务。作为一家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公司未来将以长者饭堂为切入口,在社区内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推出基础性适老化产品,以及包括助浴、理发、医疗等在内的社区养老服务,并依托长者饭堂链接更多资源,在社区内打造老年人服务的“综合体”,期待有更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让老人在15分钟养老服务圈内享受更便捷的晚年生活。
城南街道正凡长者饭堂采取“党建+企业+志愿者”的运营模式,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企业合作,借助现有的场地、设施、人力等资源建立,辅以镇街补贴和发动社会力量捐赠形成多方合力,共同保障长者饭堂的常态化运营。
记者向城南街道正凡长者饭堂有关工作人员了解到,这里的用餐标准是15元一餐,提供四菜一汤。在补贴方面,向年满60岁有配餐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每人每餐收取10元,街道补贴4元,正凡餐饮补贴1元,困难老人则根据有关规定实施阶梯式餐费补贴。“饭菜的分量并不小,有的老两口甚至共享一份午餐,不过这是个案。平均下来,每天有20份来自长者的订单。”岭东北双百社工点社工司徒奕敏说。
正凡长者饭堂一名负责人介绍,这里原来是公司的员工饭堂,每天能提供近100份餐食,长者饭堂在此基础上运营。“每份餐15元刚够维持成本,几乎没有利润。有一定的就餐量才能稍微盈利。”该负责人说,在满足周边社区老人就餐需求的基础上,就餐的社区居民越多,越有助于长者饭堂的长效运营。
提升“造血”功能 让长者饭堂长久飘香
随着一个个试点食堂的开设,如何让老年人暖胃又暖心,如何让长者饭堂餐食和服务质量持续有保障,如何克服资金难题等,是摆在各个长者饭堂面前的“考题”。
采访中,不少运营者坦言,长者饭堂的发展面临市场化运营程度不高、过于依赖政府补贴、布点分散、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制度保障、外部营养的滋润,还需要实现自我的持续造血。
如何让长者饭堂健康持续运营?我市各地进行了有益探索。不久前揭牌的江城区中心长者饭堂,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运营模式,由区民政局免费提供用餐场地、设施,在一楼开设长者饭堂,在楼上提供阅览、康复训练、休闲娱乐等社区养老服务。该饭堂的经营主体正积极探索社会化运营模式,利用临街的便利位置,向周边居民销售早餐,在楼上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展出适老化产品,通过盈利反哺长者饭堂。
和北甘村长者饭堂一样,人气较高的上洋镇白石村长者饭堂也是实行集中就餐、统一餐标、分类补助标准,采取“政府出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慈善捐一点”的资金筹措渠道,向村中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就餐服务。据介绍,从2024年开始,阳西县将把对长者饭堂的补助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保证长者饭堂顺畅运营。
当前,市民政局正在积极探索“中央厨房+助餐点+订餐”的长者饭堂运营模式,即在该局饭堂设置“中央厨房”,在周边的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和有条件的社区服务站建立助餐点,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饭菜并配送到各助餐点,以此扩大长者饭堂的服务覆盖面。
针对筹措运维资金共性问题,罗许平希望尽快将村集体经济堆头做起来,回馈到为老服务中来。同时,继续发动社会组织和团体以及爱心人士,参与到关爱长者、帮助长者中来,多方助力长者饭堂持续健康发展。
也有长者饭堂运营者建议,要联合政府、社区、媒体、慈善机构,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并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捐赠资金及物资的企业与个人,予以公示等形式表彰鼓励,或探索“积分超市”制度,撬动社区、乡村中内部的志愿者力量。对于筹措所得资金,可设立专账专户,合理管理和运用资金。
记者
手记
既需解决吃饭问题
更要重视心理关爱
江城区中心长者饭堂开业以来,周边街坊纷纷奔走相告,不少老人相约打卡尝鲜,赚足了人气。热闹的背后,如何推动长者饭堂从“出圈”实现持续运营值得深思。
除了强化政府统筹,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实施分类差异化补贴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在维持长者饭堂日常运转中至关重要,坚持公益性定位、市场化运营、社会化参与、体系化建构缺一不可。在“为民造福”的统一目标下,各地长者饭堂在服务模式上可以积极创新,基于不同地域基础条件,尊重群众意愿,不断创新优化老年人助餐的组织形式、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积极探索如城乡结对帮扶、慈善资源对接、相邻村镇资源共享等各具特色、方便有效的服务方式。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大及身体状况的变化,生活圈子日益变小,不少老年人缺失了与社会沟通交流的机会,“心理关爱”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显得格外重要。
笔者认为,依托长者饭堂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将长者们的特长发挥出来,让他们在社区体现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自我价值感和存在感。例如让老司法所长充当社区老年人矛盾化解的“法律明白人”,让退休的理发师在助力社区老年人理发上发挥一臂之力;让低龄老年人成为被周边老年人需要的志愿者……
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之余,期待社会各界都行动起来,推动老年人助餐服务和养老服务体系扩面提质增效,让“长者饭堂”可持续运营发展,切实增强广大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上一主题 : 《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彰显江城力量》| 阳江市2023年宣讲短视频获奖作品展播
下一主题 : 七旬老人坠井浸泡一天一夜获救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