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启动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为学生系好心理健康『安全带』
阳江三中高三学生参加心理游园活动。
文/图 阳江日报记者 盘聪颖
让孩子茁壮成长,关键在于滋养其健康的心灵。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市多所中小学已经行动起来,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今年起,教育部决定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此背景下,我市各中小学有哪些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家校社如何共育,打开青少年“心”的钥匙?近日,记者采访了多所学校的心理老师,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发展策略。
转 变
少年心中有烦恼 不再“羞于启齿”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烦恼,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问题集中在入学适应不良、亲子关系紧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问题大多出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学习压力大、过度依赖网络等;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问题多为升学压力、亲子或师生矛盾突出所致。
六年级的果果(化名)是一名离异家庭的小孩,每次和妈妈交流的时候,妈妈总是与他强调成绩、学习,常常导致他不愉快。“其实我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本想和妈妈聊天释放一下压力,但面对妈妈的期望,我只能强迫自己再学多一会。”果果说,相对来说,他还是认同爸爸的教育方式,除了学习之外,爸爸还会教予他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他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让他收获颇多。
对于上初一的学生小敏(化名)而言,心理压力主要源自学业。小敏记得刚开学的那段时间,课堂节奏跟不上、知识点记不住、作业不会做等问题每日都困扰着她,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她无所适从。“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我还偷偷地哭了几次,生怕跟不上老师和同学们的脚步。”小敏坦言,后来她走进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经过心理老师、同学的帮助,她慢慢地走出了心理困境,逐渐适应并喜欢了学校的生活。
和小敏的做法一样,如今到学校的“心灵驿站”发泄、放松和寻求帮助,成为不少中小学生“充电”的方法。“我们平均一周要与12名学生进行个体辅导,越来越多学生实现了从‘难开口’到‘主动说’的转变。”阳江二中心理老师李秀梅表示。
阳江三中心理老师苏恭华同样留意到,现在勇于向心理老师说出烦恼的同学正在变多。以前,男同学由于羞于开口、缺乏倾诉对象等,很少会到心理咨询室发泄情绪或寻求老师的帮助。现在,不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遇到心理问题时,都能够大胆寻求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苏恭华分析,之所以出现这个喜人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另一方面,是家长的“病耻感”和谈“心”色变的现象减少了,部分家长察觉到学生情绪变化时,还会主动让孩子寻求心理老师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临近高考的高三男同学阿豪(化名)便是如此。前段时间,阿豪在校学习时总是会觉得异常烦躁、焦虑不安,可他却找不到原因。后来,他在家长的鼓励下,主动寻求了学校心理老师的帮助。经过几次心理咨询,他才了解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升学压力,他害怕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而焦虑。 “在心理老师的引导下,我慢慢地进行了心理调适,努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高考。”阿豪说。
举 措
用好积极心理学探索内心幸福感
在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里,我市多所中小学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如阳江三中开展了高三学生心理游园、家庭教育讲座、趣味心理集市等系列活动;阳东二中举办了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广东省“一米阳光”心理健康教育巡讲公益活动等;阳江二中策划了心理漫画征集评比、教师讲座、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起来,得益于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5月20日,记者在阳江二中看到,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内设有畅心室、舒心室、悦心室、怡心室、团体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宣泄墙、沙盘模具、音乐放松椅、AI智能服务机器人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李秀梅介绍,这个学期起,学校新建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增加了使用面积和场室功能,可以“一键式”满足学生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放松宣泄等心理需求。
而在阳东二中,校园的宣传栏中、走廊上、教室里,“情绪管理,我有妙招”“字母正能量”“积极心理品质”等有关于心理知识的标语随处可见,有助于学生形成阳光、乐观的生活理念;阳江三中则是将心理课程和学生生涯规划进行融合教育,每个年级都制定了相应的学习主题和心理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现自我。
“开设心理课程和打造心理咨询室,对我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小敏表示,在心理课上,她学到了很多心理知识,用来打败抑郁情绪;而心理咨询室既是心灵休憩的空间,也是倾诉的窗口,她可以得到完全的放松。
建 议
家校社联动发力 提升学生“心”能力
被心中的乌云遮蔽了阳光,孩子们该如何寻找“曙光”?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多位心理老师给出了建议和解决方法。
江城一小心理老师周文宁建议,小学生应学会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与社会交往,也可以通过听歌、绘画、写日记等方式合理表达与宣泄情绪。李秀梅认为,初中生应学习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可以每天记录3件开心的事情,有利于增强幸福感,化解抑郁情绪。在苏恭华看来,高中生要提高自我认识,学习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避免过度焦虑。平日可以多做运动,或向老师、同学、家人大胆表达自己的心理诉求。如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心理老师或专业人士帮助。
“对于心理问题,预防的作用大于预后治疗,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也应作出努力。”苏恭华表示,家长一是要平等地和孩子交流,避免用“过来人”的身份进行说教;二是定期开展“倾听一刻钟”亲子活动,多倾听和关注孩子的情感诉求;三是家庭成员之间多一些积极互动的语言,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四是家长要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掌握和孩子科学沟通及相处的方法;五是加强家校互动,多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六是向 “病耻感”说“不”,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未来的发展之道,苏恭华认为,学校首先要配足配齐心理老师,打造心理咨询室,引入智能机器设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注重对老师的培训,给予老师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提升空间;建议聘请心理督导师,帮助心理老师排解困惑和压力,解决心理教育的“卡脖子”难题和提供创新的方向。心理老师及其他课任老师也需主动提高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学习和学生沟通的技巧,提高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
延伸阅读
考场紧张也有“急救”办法
高考在即,考生们或多或少感觉到考前压力,对此,阳东二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献上了一份助考心理“锦囊”,助力学生以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走向考场。
冯秋梅表示,考前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有助于学生全神贯注地答题。如果感到焦虑、紧张和烦躁,不妨采取自我暗示减压法,多肯定过去的学习成果来鼓励自己;同时可以采取焦点转移减压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还可采取肌肉放松减压法,从上到下逐步放松面部、颈部等部位的肌肉,每天1-2次,每次10分钟,可以达到缓解焦虑的效果;冥想法、呐喊法也有消除紧张感、调节情绪的作用,亦可以在考前一周慢慢减少学习的强度和时间,使用过渡性减压法降低学习压力。考前几分钟,同学们可以在草稿纸上写下担心、烦恼或其他心情,能有效减少考试焦虑。
如果在考场上感到紧张,该怎么办呢?冯秋梅推荐了以下考试中情绪“急救”的方法:第一,可以暂停答卷,闭目稍作休息,或通过深呼吸法调节情绪,情绪平复后再继续作答;第二,不要因为紧张情绪而乱了阵脚,也不要责怪自己,接纳当下的情绪和感受;第三,花短暂的时间倾听内心,询问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些什么,此刻心中的答案会成为考场上作答的“能量棒”。
上一主题 : 让“星星的孩子”也能绽放光芒
下一主题 : “文化中国行”国际媒体参访团走进阳江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