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文旅+”让乡村越来越和美

“文旅+”让乡村越来越和美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4年06月03日 编辑:

东门苗家小寨村民跳起苗家舞蹈。梁文栋摄

 阳江日报记者/李柳枝

夏时,罗琴山下,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江城区双捷镇乐安村就座落于此,这是我市一个较为集中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生活着200多户1400多名少数民族同胞,基本为来自云南的苗族人。

自1990年首批“探路先锋”过来,30多年来,苗族同胞们逐渐将乐安村当成了第二故乡。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用勤劳的双手,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他们注重融合发展,努力建设美好家园,和美乡村越建越宜居。

30多年前迁居乐安村代耕土地

杨发明祖籍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是最早一批来到乐安村定居的苗族同胞之一,也是当初主张从家乡迁居到乐安村的领头人。5月30日,听闻记者来访,杨发明早早地等在家里。

“在家乡云南时没抽过水烟筒,来到乐安村才跟当地村民学的。”借着这个话头,杨发明回忆了上世纪90年代初带领乡亲们到乐安村开启代耕生活的经历。那时候,杨发明有一位堂妹嫁到茂名电白,有一次机缘巧合下来到红十月农场,了解到乐安村有很多丢荒的田地无人耕种。回到地处偏远山区的家乡后,她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没有水田只有少量贫瘠旱地耕作的族人。

“当时我们的主食是玉米,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听到有地方可以种稻谷吃上大米饭,大家都无可避免地动心了。”杨发明表示,1990年24户族人每户派一个代表不远千里来到乐安村,与当地村委会、村民接洽土地和耕种问题。最终,整个乐安村共让出200多亩土地,双方口头约定或书面签订了长期代耕协议。

1991年农历正月初六,首批36名苗族同胞正式迁居乐安村。他们一部分人负责开垦撂荒田,一部人到附近的采石场捡石头卖以换取基本生活物资。种植的第一造稻谷收成后,这批“探路先锋”各自将家人接了过来。此后,在乐安村“能吃饱肚子”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苗族同胞分批迁居到乐安村。

乐安村云南籍村干部陶剑荣介绍,前后一共有5批次云南苗族同胞来到乐安村,至1995年基本迁居完成。对于迁居过来的苗族同胞,乐安村合理规划居住地并加强服务管理,形成集中居住自然村。现在,乐安村下辖33条自然村,其中8条自然村全部为迁居过来的少数民族代耕农,还有3条自然村为迁居群体与当地传统居民混居。

从竹棚搬进楼房生活条件大改善

自迁居到乐安村后,苗族同胞们便决心扎根在这片土地。耕田、伐木、挖药材、打零工、蓄养家禽……凡是能解决温饱和改善生活条件的事情,他们从不吝出力,铆足了干劲,兢兢业业地为幸福生活而奋斗。30多年来,这批苗族同胞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最明显的是住房。刚迁居到乐安村时,苗族同胞们几户人合居在临时搭建的竹棚里,居住环境十分简陋。“漏雨刮风,冬天冷得不行。”提起当时的场景,杨发明记忆尤深。2005年,杨发明建起了一幢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的两层半楼房,足够一家人居住。

“去年他们家又建了新房子!你看,就是前面那幢三层半的楼房。”记者顺着陶剑荣手指方向看去,一幢崭新楼房映入眼帘,与不远处绿油油的田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图。

说着话时,杨发明近80岁的母亲吴光英悠闲地在房前屋后转悠着,不时照看一下一盆盆造型奇特的风景树,那是孙子近些年买卖做生意的风景树。“前几天有人出2000多元买这盆树,不过我们没同意。”杨发明指着眼前一个盆景说,盆景生意这两年行情不太好,一家人还是以种田和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杨发明家住房的变迁是整个乐安村苗族迁居群体的一个缩影。如今,大家基本建起了楼房,甚至一家不止一幢楼房,还有少数人在阳江城区购买了商品房。陶文金和杨开莲两夫妻也是迁居乐安村的首批苗族同胞,两人育有三儿三女,一家人在乐安村麦垌自然村共建了3幢楼房。陶文金告诉记者,平时就他们二老照看房子,女儿们出嫁了,儿孙在外工作学习,都有各自的住处。逢年过节时才会回到乐安村团聚。

共建共治共享助乡村美丽蝶变

近两年,乐安村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深入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文旅融合发展,成功实施东门苗家小寨特色村建设项目。

身着靓丽苗族服饰的游客们或以展现苗族文化的墙绘为背景拍照,或漫步在极具苗族特色的风雨长廊,或流连于文化广场前的民族特色商铺。这是东门苗家小寨自今年初开寨迎客以来常见的场景。

得益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苗族同胞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苗族村民李国强跟村集体租赁了两家商铺,分别经营云南米线和苗族服饰租赁生意。他告诉记者,节假日客流量大时,米线店曾创下每日3000元的营业额。

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成功打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扶持起了关键作用,但也离不开当地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动工前,有9户经济条件较困难的苗族居民需要拆除危旧房,江城区委统战部、双捷镇政府等有关方面积极筹资,分别给这9户家庭补贴3.5万元房屋重建费用。苗族同胞们心怀感激,主动筹措建房所需的资金。

有赖于大家的支持和配合,苗家小寨最终如期迎来开寨仪式。闻此盛事,在阳江定居的苗族同胞们纷纷慷慨解囊,共筹得7万多元用于开寨及春节期间的活动。其中,苗家小寨每家每户都捐了款。苗族村民李正良说:“政府投资那么多钱建起这么好的村寨,其他地方的苗族同胞们也积极捐款,我们作为本村人要是没有行动起来都说不过去。”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苗族同胞们历来有“主人翁”意识。麦垌自然村是一条苗族村寨,早在2013年,该自然村21户居民便自筹资金约13万元用于村道建设,成为当时乐安村为数不多完成村道硬底化的自然村。2018年,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局拨付20万元,用于完善麦垌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

乐安村是我市多措并举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和共同发展的真实写照。来自千里之外彩云之南的苗族同胞们,三代定居于此,将“他乡”变“故乡”,村美民富的幸福新画卷越绘越精彩。


上一主题 : 全市清理违停充电车辆572辆

下一主题 : 我市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推动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