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秀在过滤凉茶中的山草药残渣。宋福亮摄
在阳江生活久了,总会有“上火”“热气”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喝上一碗凉茶更让人安心。一碗下肚,充斥口腔的苦劲让人眉头紧皱,随之而来的回甘,又能马上抚慰躁动的灵魂。
实际上,阳江人一年四季都能喝凉茶。回南天喝了祛湿,夏天喝了祛火;秋天喝了润肺,冬天喝了治风寒。这碗黑褐色的液体,蕴含着岭南人民的养生哲学,也是受阳江人欢迎的养生保健饮品。近日,记者走访市级非遗项目“山茶王凉茶”传承人王起秀,了解凉茶熬制技艺及发展状况。
■ 阳江日报记者/何朋键
由祖传秘方精心熬制
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而是有“清凉”功效的中药汤剂。岭南地区凉茶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阳江“山茶王凉茶”,便是其中之一。“山茶王凉茶”由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王起秀,根据祖上传下来的中草药秘方熬制而成。作为“山茶王凉茶”熬制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王起秀从小跟着祖父和父亲学习中医和凉茶熬制。
“我爷爷是阳西横山人,是当时的‘赤脚医生’,他的中医也是自祖上传承的。”王起秀说,当时祖父在横山墟开设“赞元堂”药铺,上山采中草药熬制凉茶,为乡亲调理治病。她父亲王国英也跟随着行医,并将药铺搬至阳西塘口镇,采摘中草药熬制“山茶王凉茶”。
王起秀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2007年到中山大学进修临床医学专科,后来在市区开了这家凉茶铺,进一步传承和创新“山茶王凉茶”。
记者走进王起秀的凉茶铺,只见种类繁多的药材有序码放。提起凉茶,大家耳熟能详的药材是金银花、罗汉果、板蓝根、夏枯草等,实际上,大部分凉茶的配方远比这些复杂。
“大部分是阳江本地的中草药。”王起秀介绍,野生药材采摘难度越来越高,成本也越来越高,“山茶王凉茶”由石灵脂、川破石、石碧风、淡竹叶、岗梅根、蓝红等等20多种中草药配制,具体配比应四季更替调整,“春天湿气重,祛湿的药材就多,秋天干燥,润燥类的药材就多。” 王起秀分析道。
20多种洗净的中草药放进砂锅,层层压实,再加浸过中草药的水,大火煮至滚开,然后调小火,慢熬8小时,浓郁的黑褐色“山茶王凉茶”便可出锅。
在狭窄的厨房里,王起秀放置四五个砂锅同时开工熬制凉茶。伴随着水蒸气的升腾,草药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几乎24小时不间断,晚上熬好的早上卖,早上熬的下午卖。” 王起秀说。
喝凉茶最好“一口闷”
根据中医理论,岭南地区太过炎热潮湿,超出了机体的调节限度,易诱发如脾胃湿热、咽喉炎、口腔溃疡等被人们统称为“上火”“热气”的症状。因此,每个阳江人的成长道路上,永远绕不开“长辈逼你喝凉茶”的“童年噩梦”。喝凉茶降火,是刻在阳江人DNA里的养生哲学。
根据所用原料不同,凉茶可分为“单方”和“复方”。“单方”就是只使用一种药材熬制的凉茶,“复方”就是用多种药材熬制,搭配千变万化,十分讲究药性和配伍,只有潜心研究才能弄懂药理并掌握制法,因此,大多数历史悠久的凉茶铺,都是家族相传。
由20多种中草药熬制而成的“山茶王凉茶”具有疏风清热、解暑消食、生津止渴、解毒去湿、清肝明目、消炎止痛等功效。“我们的配方最大特点是温和,凉而不寒,老人小孩都能喝。”王起秀说,为了让口感更易被大众接受,王起秀在原有配方上适量增加了甘草。
当然,即便有甘草,这碗黑得浓稠的液体,苦味并没有减少。“它是真的很苦,但苦得让我非常有安全感。”前来买凉茶的市民黎女士说。
传统凉茶铺成城市一景
王起秀的凉茶铺是阳江凉茶文化的缩影。到阳江的街头巷尾走一走,既可见到风格各异的奶茶店,也可见到一家家凉茶铺。这些凉茶铺有耳熟能详的连锁品牌,也有一系列以个人命名的品牌凉茶。
一个个装满凉茶的水壶并排摆放,一排排写着凉茶种类功效的牌子让人一目了然……这些装修摆设大同小异的凉茶铺,早已融入生活,成为城市一景。
于阳江人而言,凉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看似很平常,却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浓缩着家长里短的爱;它也很宝贵,是东方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的历史传承。
如果您来阳江,不妨尝试一杯正宗凉茶!
上一主题 : 见贤思齐向榜样学习
下一主题 : 愉景花园周边商铺“花式”霸占停车位
2025-03-25
2024-12-06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