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规范与教育需双管齐下

规范与教育需双管齐下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4年07月04日 编辑:

学生放学到文具店选购卡牌。

近段时间以来,中小学校园里掀起了一阵“集卡风”, “奥特曼卡”“小马宝莉卡”“蛋仔派对卡”……各类层出不穷的卡牌,成了小学生之间的“社交密码”,他们不仅甘愿花费零用钱购买这些卡牌,若抽到珍藏款就会收藏;还会拿着卡牌“对战”,通过游戏的方式相互交换,甚至公然售卖。一张小小的卡牌,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家长应如何正确看待孩子“集卡”现象?连日来,笔者走访了解学生的“集卡”情况以及家长们的态度。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学生沉迷“集卡”不能一禁了之,更需要家长、老师的耐心引导,协同教育防患“成瘾”问题。

 文/图  阳江日报记者 林娜娇

现象
小学生群体热衷于“集卡”

近日,正值傍晚放学时间,笔者来到江城十三小周边,看到多家文具店都挤满了挑选商品的学生。笔者走进其中一家文具店,一进门,该店卡牌售卖专区十分显眼,“奥特曼”“火影忍者”“斗罗大陆”“小马宝莉”“蛋仔派对”等游戏卡牌摆满货柜,还分为传奇版、竞技版、黑钻版、荣耀版、收藏版等多种版本,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有的典藏版卡牌套盒价格甚至接近千元。随后,笔者以家长的身份向店主咨询卡牌的详细信息,店主马上热情地介绍:“通常男孩子比较喜欢“奥特曼”或“火影隐者”系列卡牌,女孩子则喜欢“小马宝莉”或“蛋仔派对”系列卡牌。以上版本的卡牌都很畅销,有的学生还一口气买下几百元的卡牌套盒。”

“叔叔,我要买这套荣耀版‘宇宙英雄奥特曼’系列的卡牌。”与店主交谈之际,笔者遇见了四年级学生辉辉(化名),正在货柜前仔细挑选着卡牌,他边选购边向笔者科普卡牌的相关知识,如卡牌有等级之分,卡牌按照珍稀程度,分为“R”(Rare,指稀有)、“SR”(Super Rare,指超稀有)、“SSR”(Superior Super Rare,指特级超稀有)几个等级,平时他和伙伴玩卡牌时,需要凭借着高等级的卡牌赢得游戏,等级越高的卡牌就越容易获胜。因此,为了能抽到高等级的卡牌,辉辉甘愿不断花钱购买。

“我喜欢收集‘冬日童谣’‘小马宝莉’‘明星爱豆’‘卡皮巴拉’等系列的卡牌,目前已经收集了50多张,花了300多元。”另一名一年级学生暖暖(化名)同样喜欢收集卡牌,由于只能整包购买,里面的卡牌是随机抽选的,因此她平时攒下来的零用钱,几乎都用到了购买卡牌上。暖暖表示,文具店、便利店等地方都可以买到这种卡牌,身边不少同学都在玩卡牌游戏,这也是她们社交娱乐的一种方式,大家互相比卡、换卡。

家长
担心孩子沉迷过度影响学习

在笔者采访的学生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集过卡,多数学生为“集卡”投入了零花钱,男生以收集游戏卡为主,女生则更追逐动漫卡、爱豆卡。不少学生表示,“集卡”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社交游戏”,通过“集卡”游戏能交到许多新朋友。

谈及热衷“集卡”的原因,二年级学生熙熙(化名)告诉笔者,不论在学校还是家里,都有同学朋友喜欢玩卡牌游戏,久而久之,他也加入了“集卡”的队伍。“有了卡牌,就更容易交到新朋友,而且,谁收集的卡牌越多、卡牌的等级越高,谁就更有实力,更容易获得游戏胜利。”熙熙说。

玩“卡牌”虽是孩子的一种社交游戏,但在许多家长眼中,花费大量金钱、精力去“集卡”就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家长赵女士发现,孩子最近频繁向家里人索要零花钱,上个星期竟一口气花了300多元。经询问,赵女士才了解到,儿子的零花钱主要用于购买一款“火影忍者”的卡牌,大部分是从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的,小部分是与同学相互交换的。对于孩子疯狂“集卡”的行为,赵女士担忧地说:“孩子年龄尚小,自控能力差,且心智不成熟,这种‘集卡’行为不仅会影响学习,还容易扭曲孩子的金钱消费观。”赵女士说。

“学生为了抽到稀有的卡牌,把本该放在学习上的精力用在‘集卡’上,这就本末倒置了。”家长金女士认为,孩子收集卡片的过程中会产生攀比心理,导致孩子无心学习,一心只想着如何收集更多的卡片,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不过,也有家长认为,学生“集卡”并非洪水猛兽,姑且淡定。只要孩子不过分沉迷,仅是利用课余时间适度娱乐,家长不应过度干涉。“‘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我给孩子送了一套卡牌礼盒当作儿童节礼物。其实,和伙伴玩卡牌游戏也是孩子舒缓心情的一种方式。”家长梁先生说,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家长应给予尊重和理解,拿捏好尺度即可。他与孩子约法三章,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适当安排游戏时间

建议
引导孩子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

“小马宝莉”“火影隐者”等卡牌丰富了学生的童年,但孩子过度沉迷“集卡”又成了家长们的心病。有教育界人士认为,“一刀切”的“禁令”对成长阶段的孩子可能也是一种伤害,容易诱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老师不应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应耐心引导。

针对学生热衷“集卡”的现象,江城一小心理老师周文宁分析,“集卡”的流行,正是商家抓住了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把孩子对动漫、明星、游戏的热爱转移到卡片产品上,加以炒作,打造一个“卡牌社交”圈子,让孩子容易沉迷其中。卡牌具有潮流和社交属性,孩子在购卡、换卡的过程中可以结交到新朋友,在一定的程度上契合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另外,“集卡”这种盲盒的营销方式激发了孩子对未知卡片的期待感,容易引发成瘾性刺激,产生赌博的心理,一旦沉迷就会衍生诸多问题。

应该如何防止孩子“集卡”成“瘾”?周文宁认为,家长老师宜疏不宜堵。当发现孩子沉迷“集卡”时,家长不能视“集卡”游戏如“洪水猛兽”,也不能让这种行为“野蛮生长”,应理性引导,积极发挥卡牌游戏的正面作用。如卡牌中通常会标注人物的战力值,可以将这些卡牌随机组合,让孩子计算一下组合起来的总战力,就可锻炼孩子的运算能力;引导孩子手绘卡牌中的人物图案,就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审美能力;引导孩子从“集卡”转移到集邮、集币等,可以加强他们对历史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等。周文宁建议,一方面,家长应尊重理解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与孩子分析沉迷卡牌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孩子明白金钱来之不易,应科学地支配和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家长可利用该类游戏采取一些的奖励机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色时,适当地奖励孩子,与孩子在购买卡牌时沟通好,理性消费,消除孩子购卡的攀比心理。“理解和陪伴是预防孩子‘集卡’成瘾的良方,家长在陪伴的同时可借机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发展其他爱好,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更有益的事情上。”周文宁说。


上一主题 : 校园短波

下一主题 : 北惯镇举行“禁毒杯”篮球赛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