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金额134.17元,报销金额134.17元,实收0元。”“总金额24.98元,报销金额14.22元,实收10.76元。”……这是阳西县织镇石埗村卫生站乡村医生开具的门诊收费单,所显示的医保结算记录。也就是说,村民在家门口的村卫生站就诊,也可实时享受医保报销服务。
2019年6月,阳西县首次在沙扒镇渡头卫生站试点开展医保“一站式”结算工作。2023年11月,医保“一站式”结算覆盖至全县125家公建村卫生站。当前,我市正全面部署推进村卫生站医保结算工作。历时5年的探索,阳西县形成了一套让政策落地的经验做法。
沙扒镇渡头卫生站,乡村医生赖昭诚给患者看诊。
8月14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沙扒镇渡头卫生站。乡村医生赖昭诚正忙着给患者抓药。“平时注意饮食,不要吃太咸及油腻的食物。”赖昭诚用当地的“海话”,叮嘱一名高血压患者。
看诊、开药、出单……赖昭诚每次给患者看诊完毕后,会在电脑输入诊断信息,并打印出一张门诊收费单。这张门诊收费单上详细列明各医疗项目收费情况,同时注明总金额、报销金额及实收金额。收费信息公开透明,一目了然。其中,“报销金额”便是医保报销了的费用,“实收金额”则是经医保结算后,患者现场需要缴纳的费用。
上午10时许,71岁的陈奶奶来找赖昭诚看病。她因为长期消化不良,患有胃炎。赖昭诚接诊后,给她开了药,总金额为8.94元。经过医保结算报销部分费用后,陈奶奶最终支付费用约4.5元。
乡村卫生站实现“一站式”医保结算,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最直观的感受是村民看病花的钱少了,而且他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医保报销服务,不用跑到镇、县一级医院。”赖昭诚告诉记者,乡村卫生站现在配有电脑、打印机等信息设备,他们与全县其他医疗机构共用一个“云HIS”信息业务平台,医保结算直接在系统上完成。
渡头卫生站作为阳西县首间实现医保“一站式”结算的卫生站,至今已过去5个年头。经过不断地升级改造,这所村卫生站如今的配置,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门诊、药房、治疗室各有分区,而且配备有心电监测、彩超等医疗设备。这让“小病不出村”,有了更好的医疗技术支撑。
11时30分左右,记者在阳西县织镇石埗卫生站,看到和渡头卫生站同样的场景。56岁的英姨半夜总会口渴,时常要起床喝水。“忍了两三个月,抽空来卫生站看看医生。”英姨告诉记者,她平时在家带孙子,没法走远,来村卫生站看病比较方便,也可以享受医保报销。石埗卫生站乡村医生叶国威给英姨看诊后,门诊收费共计24.98元,其中报销金额14.22元,实收10.76元。
此外,记者留意到有一位患者的门诊收费单上实收0元。“这是针对五保户等困难群体的优惠政策,他们看病的门诊费用全部由医保报销。”叶国威解释称。
织镇石埗卫生站。
阳西医共体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阳西总医院是全县的11家医院总称,包括县直3家医院、8家镇卫生院和125家公建村卫生站。
2019年,第一年纳入医保结算试点的,是阳西县塘口镇下垌和沙扒镇渡头2间村卫生站。2020年,阳西县新增沙扒镇来福园村、乌石头村两个村站为医保报销试点站。2021年,阳西县20间村卫生站可实施医保直报业务。2022年,这一数量增至25间。2023年11月,阳西全县125间村卫生站实现医保“一站式”结算。
从试点到全面铺开,阳西总医院将村卫生站纳入医共体管理、逐步推行医保结算工作所遇到的瓶颈及问题进行总结,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规范制度管理是阳西县在推行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首先,阳西县出台了“公立医疗单位去行政化改革方案”,理顺卫健部门与总医院之间的层级关系,分别强化各自的监管职能和运营职能。其次,阳西总医院医管委通过了总医院一院三区统一法定代表人方案,即阳西县直三所医院(阳西县人民医院、阳西县中医医院、阳西县妇女儿童医院)统一法定代表人。
阳西总医院医保管理中心主任赖玉琴表示,统一法定代表人管理之下,资源整合属于“内务”,将原来单体医院之间的交换成本变成管理成本,并将这种管理成本固化到最低。“这就是一体化运营管理的意义,为医共体建设良性发展建立框架基础。”她说。
此外,解决村卫生站人才留用痛点问题。2023年,阳西县全面推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县镇村一体化管理。阳西总医院对公建村卫生站全面实行行政、人事、业务、财务、药械、医保、薪酬、信息等八个方面统一管理,使基层医疗机构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也就是说,阳西县公建村卫生站成为镇一级卫生院的“延伸科室”,连人带站归公家管了。
2023年至今,阳西总医院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共投入645万元。其中乡村医生待遇投入325万元,乡村医生社会保险费投入120万元,县镇村一体化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经费投入200万元。
织镇石埗卫生站乡村医生叶国威是90后年轻小伙。他家祖上三代都在石埗村行医。2009年,他接过父亲的担子,当石埗村的“健康守门人”。叶国威告诉记者,从前的乡村卫生站是自营自销,可以说是“以卖药为生”,收入难以保障。如今,经过医共体建设,乡村医生“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卫生站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村卫生站医保结算的“最后一公里”已打通,这样更好地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医,有效减轻农村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负担。
“在这个系统上,你不仅可以看见患者的过往就诊记录,还可以看到阳西县其他医院医生下的诊断。”赖昭诚介绍,全县医疗机构包括公建乡村卫生站,共用统一信息业务平台。因为信息共通共用,乡村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和判断。此外,他们也可以在系统上查阅到县镇级医院专家、名医对一些疾病的诊断。赖昭诚也将此视之为学习平台,借此提升个人医疗技术水平。
“在医共体建设初期,阳西各医疗机构系统数据相对独立,数据不在医共体的管控范围,信息未能互联互通,存在信息壁垒问题。”赖玉琴说。这时,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变得尤为关键。为此,他们着手规划县域医共体信息化管理,即依托医共体信息化云系统,将县直医院现有的医共体云HIS、云EMR系统,铺设至各镇卫生院及公建村卫生站,实现县、镇、村共用统一的业务系统,从而提高一体化管理水平。
按照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阳西总医院统一采购一批系统服务器,以满足镇、村信息系统上线后的业务需求。总医院为各公建村卫生站配备电脑、打印机、医保读卡器等统一的软硬件设备。目前,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已初步完成,也实现县域医共体内县、镇、村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办理的目标。
阳西县实现125间村卫生站医保“一站式”结算全覆盖,也有赖于全县卫生医疗机构统一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据统计,2023年11月以来,阳西县125间村卫生站普通门诊报销达1.38万人次,报销金额25.23万元。
“村卫生站打通医保结算最后一公里,只是医共体建设中的一小部分。”阳西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崔晓东表示,医共体的系统运作需要各方的合力,最终的指向是提高群众的健康安全水平。
据了解,阳西县目前已成立健康管理委员会,由县委书记任委员会主任,各部门各司其职。阳西医共体内部成立了145个健康管理小分队(每队10人),网格化管理县域50万名群众健康。
网格化健康服务团队将通过信息数据,全面及时地掌握全县居民健康信息和实际情况,即时监测居民既往健康状况,精准问诊,及时调整诊疗方案,作出有效健康指导,提高居民依从性,使居民健康管理更加及时、便捷、有效,进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
崔晓东告诉记者,阳西医共体内目前实施分级防治,即县直医院是“八成治病,两成预防”,镇级医院“五成治病五成预防”,村卫生站“四成治病,六成预防”,充分发挥医共体信息统一的优势与效能,结合医共体医疗健康数据,实现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此外,他们将医保结余资金、公共卫生资金、财政定向资金作为“保健康”资金池,前置支付“保健康”工作。
“云HIS系统数据对医疗大数据统计分析、各类疾病日常监测管理、医共体运营决策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医共体医疗健康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崔晓东说,按照接下来的计划,将完善医共体各类信息化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及医共体运营管理,同时完善居民全生命周期的连续性健康档案,进一步推进县域内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提升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 撰文/阳江日报记者 陈海涛 ■ 摄影/阳江日报记者 陈建华
上一主题 : 阳春监狱五监区联合阳春一中开展助学慰问活动
下一主题 : 阳江14名教师获奖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