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张影
特约通讯员/钟剑文
人大代表与选民“面对面、键对键”,构建起听民声、纳民意“三维立体”服务新格局;人大代表将说事、议事、办事场所从联络站搬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农户家里,打造“流动板凳”上的“议事厅”……
走近群众身边,才能走进群众心里。近年来,阳东区大八镇人大立足当地群众忙于农事的实际,搭建“线上+线下”联系群众双平台,打造“固定议事厅+流动板凳”的议事模式,让人大代表联络服务群众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将一条条社情民意“打捞”上来,不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见效。
“双平台”搭建起联系群众桥梁
人大代表履职好不好,平台载体是关键。
走进大八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站内设置有代表接待室、代表档案室、展示功能区、代表学习书吧、主席团会议室、人大办公室等。站内明亮整洁、设施齐全,配有粤智慧平台和自助办公等设备。
据介绍,该联络站于去年6月完成建设,每月安排2天固定接待日接待选民群众,形成“固定议事厅”,社情民意畅通无阻。驻站的阳东区人大代表许燕红在接待选民中得知,新垌村自来水工程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因储水池和管网被淤泥堆积等原因导致供水不正常,影响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镇人大马上联系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及时解决了群众的用水问题,让群众喝上放心水,赢得广泛赞许。
为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大八镇人大重视加强人大数字化系统建设,在镇区显眼位置张贴大八镇人大中心联络站二维码,建立“数字联络站”。群众通过扫码就能反映诉求,与在线的人大代表交流,办理进度、结果反馈、满意度等情况也一目了然。
“固定议事厅+流动板凳会”的工作双平台,既能满足群众线上反映问题的需求,又能线下启动流转办理程序,有效提升代表履职水平。
“流动板凳”拓宽民意收集渠道
“田间地头”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广阔天地,是社情民意最为鲜活、最为集中的地方。
大八镇人大结合当地群众淳朴勤劳、忙于耕作的特点,探索把议事阵地前移,把“板凳”搬到田间地头、群众家门口,拓宽代表联系群众渠道,方便群众向代表反映问题。
大八镇人大代表李允宏在田间地头与村民聊天中得知,大八河河道经常有很多漂浮物,严重影响了水质和河流景观。李允宏现场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协调镇有关部门组织队伍,沿河清理漂浮物,并设立了漂浮物收集点。同时,在镇人大的推动下,镇政府加大了对河道的巡查力度,并增设了多个漂浮物收集设备,确保了河道的清洁与美丽。
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去年以来,人大代表通过“流动板凳”共“打捞”群众意见62条,涉及就业、入学、居住环境、邻里纠纷等方方面面,其中办理完结60条,2条正在施工办理,一大批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逐一得到解决。
“人大代表履职不能‘蜻蜓点水’‘高高在上’,要带着‘凳子’深入一线,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才会信任你,才会将最真诚、最真实的心声告诉你。”大八镇人大办公室主任梁宇说,“流动板凳”是基层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条创新模式,这样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最接地气,提的建议也最为精准、最受群众欢迎。
“三步走”确保建议落地见效
人大代表的建议是人民群众的期盼。
为把每一份群众关切的“民生清单”变成群众的“幸福账单”,大八镇人大实施分类处理、定期督办、跟踪问效“三步走”,建立意见建议分类处理机制,对涉及民生问题的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定期联系相关部门了解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办理结果和办理效能评价机制,确保每一件建议都能得到有效落实,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牛蛙养殖场污染问题,阳东区人大代表梁启宗多次前往周亨村养殖场周边村庄进行调研,实地察看养殖场的排污情况,发现部分养殖场存在污水直排现象,严重污染了周边水体和土壤。随后,他走访了养殖场附近的村民群众,耐心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向大八镇人大提交了关于牛蛙养殖场污染问题的建议。
大八镇人大高度重视,迅速将建议归类、分清办理责任,督促镇环保、农业部门对辖区内牛蛙养殖场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存在违规排放行为的养殖场依法下达整改通知书,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养殖场,依法予以关停。随后,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办理情况进行了回访,了解到经过整改后,养殖场不再排放污水污泥,农田作物产量逐渐恢复,河水开始变清,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纷纷点赞。
上一主题 : 异地办事“零距离” 跨区通办解难题
下一主题 : 让非遗文化之美融入百姓生活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