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3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曾佛杨、关基望、陈注承(从左到右)赴穗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宋福亮摄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2日上午,一场特别的欢迎仪式在江城区人民政府举行。陈注承、关基望、曾佛杨3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赴穗成功捐献归来,他们的无私奉献为陌生的血液病患者点燃重生的希望。欢迎仪式上,3名志愿者分享了自己捐献的心路历程,市红十字会、江城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是一项伟大的生命工程。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有将近3000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关基望、曾佛杨、陈注承分别是阳江成功捐献非血缘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第41例、42例、43例。
文/阳江日报记者 官文婷
“只是顺手之劳,助人是件平常事”
陈注承是一名房产中介,虽然今年只有36岁,但坚持无偿献血已有18年之久。谈及献血的初衷,陈注承说:“我现在还记得‘献出热血 拯救生命’这些宣传语。”在儿时,陈注承总能在街上或者电视上看到无偿献血的宣传广告,不禁感慨原来普通人也能做“救死扶伤”这么有意义的事,那时他便在心里种下了献血的种子。2007年,高考结束后的陈注承和同学结伴到血站献血,也开启了自己的献血之路。
2017年,在一次献血的过程中,陈注承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毫不犹豫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没想到7年后,真匹配成功了。”陈注承回忆,今年8月底,正开车回家的他接到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称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并询问他的捐献意愿。
“没问题,我可以捐。”陈注承坦言,得知这个消息后,当时自己的内心十分平静,没有太大的起伏,立马便答应了。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感受,陈注承说得最多的就是“平常”两个字。在陈注承看来,这跟“伟大”扯不上边,在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普通人伸出援手做好人好事十分常见。“只是顺手之劳,助人是件很平常的事,相信其他人遇到也会帮的。”
捐献前体检时,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佳,陈注承的身体健康指标未能达标。于是,他开始调整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多运动。第二次体检时,陈注承的指标终于合格。今年11月初,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前往广州南部战区总医院进行捐献前的准备。经过几天注射动员剂后,11月9日,他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打动员剂的时候确实会感到有点乏力,但现在已经完全恢复了。”陈注承说。
“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救人不能退缩”
33岁的小伙曾佛杨和陈注承一同前往广州捐献造血干细胞。“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想到能救人一命,我还是要去做这件事。”说出这句话时,曾佛杨的脸上掠过一丝羞涩,他不自觉地挠了挠头,但声音却坚定而有力。
2021年,曾佛杨受身边一位坚持献血的亲友启发,踏上了无偿献血之路,并于次年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今年8月,曾佛杨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即答应了捐献的请求。
然而,当家里的妻子和孩子得知这一消息时,却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我的孩子今年12岁了,上有老下有小,需要考虑的东西比较多。”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家人担心捐献会对曾佛杨的身体造成伤害。曾佛杨理解家人的担忧,但他内心深知自己不能坐视不管。
通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曾佛杨了解到与他配型成功的患者是一个小孩,而且年龄和自己的孩子相仿。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捐献的决心,“我是一个父亲,我能深切地体会到患者父母的心情。我想救这个孩子,我必须这么做。”为了让家人同意,曾佛杨搜集了大量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科普资料,耐心地向妻儿解释捐献对身体无害,而且能拯救一个生命。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家人终于被他的坚持打动,同意了他的决定。
捐献后,曾佛杨收到了一封来自受捐者的感谢信。信中,受捐者深情地写道:“无论孩子将来走到哪里,取得多少成就,他都不会忘记自己身体里流淌着一位不知名好心人的血液,以及那份永恒的感激之情。”曾佛杨说,看到这些文字,他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在他的帮助下,患者和患者家庭得到了新生,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希望更多人加入,让爱心传递”
“我从2019年开始献血,那时候我刚生病手术住院,深刻体会到了献血的重要性。”关基望回忆道。那次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献出的热血可能在关键时刻拯救一条生命。于是,献血成了他每半年一次的习惯。
去年献血时,护士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虽然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了解,但听说能救人,关基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时工作人员说匹配成功的概率是万分之一,我觉得很渺茫,所以加入后也没太在意。”他笑道。
然而,命运似乎对他有着特别的安排。今年9月,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一通电话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他匹配成功了!虽然感到有些突然,但关基望很快平复了心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献。捐献前,关基望在网上查看了关于造血干细胞的介绍,了解到它相当于“生命的种子”,能够拯救一个患者的生命。尽管网上有一些关于捐献后有副作用的言论,但他还是克服了恐惧,决定救人。
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于今年11月2日前往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进行捐献前的准备。经过6天注射动员剂和数小时的干细胞提取,他成功完成了捐献。对于这次捐献,关基望是瞒着父母,悄悄进行的。“他们年纪大了,认识里总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有害,肯定会反对。”关基望无奈地说。
捐献完回到阳江,关基望休息了两天便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虽然工作人员建议多休息几天,但我身体没有什么不适,很快就恢复了。”关基望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让更多人知道捐赠造血干细胞对身体影响并不大,并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中来,让爱心传递,让生命延续。
上一主题 : 市中级法院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公众开放日活动
下一主题 : 激发派驻活力 擦亮监督探头
2025-03-25
2024-12-06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