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与热心市民合力救助车祸受伤乘客,其家属多方打听工作地址登门感谢
阳江日报记者/吴梦媚
“承蒙救命恩,感恩于心,愿您及家人,平安喜乐!”经过连日来的多方打听,12月6日,市民林女士将一张感谢卡夹在果篮里,送到阳江日报社,她说:“感谢黄垚森,感谢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是他们救了我的两个孩子。”
原来,11月30日下午,省道277线芳才海鲜饭店路段发生了一起多人受伤的交通事故(详见本报2024年12月2日03版),大家盛赞阳江交警开通绿色通道护送及时,却鲜少有人知道,这里还“藏”着一群不留姓名的施救者。而“守”在救助受伤乘客最前端的,正是阳江日报“懂医学的记者”——黄垚森。
提起那天的车祸,林女士仍心有余悸。11月30日下午4时30分许,林女士的妹夫开着一辆小车载着她和她的两个孩子前去闸坡镇,林女士与两个孩子坐在后排,由于避让不及,该车与一辆重型货车相撞,林女士只觉得眼前一黑,短暂性昏迷了一会儿,“等睁开眼时,就看到我女儿满脸都是血。”
黄垚森说,事发时,他正与同事一起前往海陵试验区执行马拉松赛事的采访任务,在听到“砰”的碰撞声后,他就看到前面一辆小车的车头已经撞扁了,还直冒烟。前方一名重型机车骑手冲了过去,跟多名热心群众一起,有人扶,有人抱,争分夺秒地将车内被困的人员给救了出来。
就在众人拨打完120急救电话而不知所措时,作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省级培训师的黄垚森赶紧下车去帮忙。当时事故车驾驶员双腿发软,但身体并无大碍,情况比较紧急的是两个孩子,小女孩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小男孩的后脑勺肿起一个大包。黄垚森检查伤者是否存在呕吐、颅脑损伤、骨折等情况……经过初步检查,他判断小女孩的左前臂存在双骨折情况,而小男孩的后脑有出血。
黄垚森从自己车上拿来急救箱,给小男孩出血的头部消毒并用纱布包扎止血,又给小女孩骨折的手臂进行复位,当他需要使用固定手臂的用具时却犯了难。他对着群众喊了声:“我需要夹板!”有群众马上折断了些树枝递过来,黄垚森选择了其中最直的两根并在一起。“还缺棉垫和绑带!”热心群众又立刻四散开来返回自己车上找出所有符合“棉垫”标准的东西,围巾、三角布、衣服、伞套……“那一刻,我觉得所有有关布的东西都被递到了我面前。”黄垚森很感动,他将这些工具组合在一起,快速做成了一个固定手臂的应急夹板。
随后,黄垚森和热心群众守在两名小孩的身旁,有人遮阳,有人轻声安慰,直到救护车和交警赶到现场。
“在那个慌乱的时刻,有那么一个人出现在现场并指挥救援,我瞬间就安心了。”林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的头部缝了十几针,于6日拆线了,骨折的左手手臂还打着石膏,儿子后脑勺的肿块也慢慢消肿了,目前看来已无大碍,而这些都得益于黄垚森在现场及时开展的急救措施。
凡人善举温暖阳江。还在医院里打着石膏的小女孩看到林女士在写感谢卡时,主动提出要加上一句话。于是,小女孩提笔写了“感谢叔叔”,并画上了一个笑脸,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上一主题 : 归国留学人员共赏家乡生态美
下一主题 : 普及宪法知识树牢法治观念
2025-03-25
2024-12-06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