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陪伴才是老人的防诈良方

陪伴才是老人的防诈良方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4年12月11日 编辑:
筱苏

临近年底,家里老人接连接到多个声称是“儿子”“女婿”打来的电话,以各种理由要求老人汇款或提供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好在我们做子女的会经常提醒,让老人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法,所以上述“亲情诈骗”没有得逞。

近年来,冒充亲人对老人实施诈骗的案件屡见不鲜。在涉老诈骗案中,很多骗局其实并不高明,之所以能屡屡得逞,关键在于骗子摸准了老人的心理特点,以老人对亲人的关爱作为实施诈骗的突破口,拉近与老人的心理距离,打消老人的疑虑并获取信任,为行骗作好充分铺垫。

曾经有博主拍过一个视频,测试父母的防诈意识。视频中,有的父母防诈意识超强,一眼就识破骗局直接挂断电话,还有老人连续质问并言明要举报“骗子”。但同时,也有老人警惕性不足,接到“亲人”电话,不经思索就报出了身份信息……

防范涉老诈骗,固然需要多部门形成合力,但更离不开子女的“亲情防护”。由于工作繁忙,有些子女没法常回家看看,没能及时了解父母需求。久而久之,老人缺乏积极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孤独。这时接到“亲人”电话,往往会被骗子的“亲情炸弹”击中,就上当受骗了。因此,子女即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要通过打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与老人多交流,让老人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减少心理上的孤独感和不安感。这样,不法分子自然很难下手,老人的生活也会越来越舒心、安心。

子女还要多给老人普及反诈知识,提醒老人谨慎对待陌生来电及链接,并要保持警觉和冷静,避免因情绪波动而草率决定,遇到拿不准的事情一定要和家人商量,保持沟通。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帮助老人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帮助老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绑定相关信息,教会老人学会合理设置手机权限,避免因疏忽而泄露个人信息,增强老人自我保护能力。

老人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社会安。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我们既要保持高度警惕,又要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老人防范上当受骗不仅是老人自己的责任,更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尤其需要老人子女主动作为,打好“亲情陪伴牌”,筑牢防诈安全网,让骗子没有可乘之机。


上一主题 : 大数据“杀熟”:别让算法偏向寒了心

下一主题 : 被执行人拖欠老人赔偿款21年,法院团队倾力执行追回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