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杨辉南
2024年12月9日中午,邹振山放学回到阳春市八甲圩镇的出租屋里,等待父亲邹栋做午饭的时候,与妹妹玩闹了起来,略显苍白的脸庞,有着自信的笑容,里面透着坚毅。11岁的他与记者分享了梦想:长大后,想当兵,保家卫国。
晴天霹雳
确诊重型地贫
2014年,10年前的大年初二,万家灯火庆团圆,6个月大的邹振山却高烧不退,全家人奔走在八甲镇卫生院和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却带回来了邹振山确诊重型地贫的消息。从此,这个男孩的命运就此改变,定期输血吃药可能伴随他的一生。
邹振山确诊重型地贫后,邹栋和妻子邹玉泳来到八甲镇官河村委会,向时任妇女主任廖高珍述说孩子的病情,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掉。邹振山的爷爷也患有重病,家庭生活本就困难,往后邹振山每个月要输血吃药,一家人生活的担子更重了。消极沉闷的情绪在这个家庭蔓延开来。
“你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要对这个生命负责。”廖高珍一边安慰邹振山的父母,一边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此后的日子,廖高珍会有意无意地路过邹振山家中,走进屋子里坐一坐,跟邹栋和邹玉泳两夫妻聊聊天,临走时,还会掏出一百几十块钱塞到邹振山身上,给他买营养品。
多方合力
助解家庭困境
很快,村委会为邹振山争取到了阳春市妇联和民政部门的救助,缓解了邹振山的医疗压力。邹栋和邹玉泳也慢慢从悲伤绝望中走了出来,开始谋划将来的生活:邹栋继续留在东莞打工,为家庭提供经济来源;邹玉泳留在家中,照看长辈和孩子。
“语文、数学两科总分第一名”“英语科二等奖”“三好学生”……邹振山不上学的时候,邹栋一家借住在其弟弟家,红砖墙上贴满了邹振山的奖状。邹栋回忆起过去的生活,邹振山每个月要到医院输两天血,一个月输血吃药的费用就要3000多元。“这十年太不容易了。”说着说着,这个坚强的男人,眼中泛着泪光,又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2019年,考虑到孩子的上学问题和照顾家庭的因素,邹栋辞去了东莞的工作,回到官河村。起初,他以为只要吃苦肯干,在八甲镇找份工作不难。可事情并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邹栋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只能调整思路,妻子到镇上当服务员,自己留在家中照顾家庭。
知道邹栋的情况后,廖高珍为他争取了村中的保洁员公益性岗位和护林员岗,并让他到官河村的合作社工作,而且为了让他方便接送小孩上学,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现在,3份工作加起来,邹栋每个月有将近4000元的收入。在困顿之际,社会的善意之举,又让这个艰难的家庭步入正轨,重燃生活的希望。
爱心汇聚
重燃生命之光
“麻烦廖书记安排人转送一下,谢谢!”一次转账,一句问候,这是廖高珍与珠海市荣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胡姐”每月固定的交流。2022年,珠海市荣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的爱心团队来到官河村,认识了邹振山,从此结下了缘。公司副总经理洪文宏介绍,每个月,公司会资助邹振山300元生活费,还多方联系,为孩子寻找适配的造血干细胞,并承诺尽公司所能,解决手术费用问题。
听到这个消息,邹栋的世界瞬间点亮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重型地贫唯一的办法,而十几万元乃至几十万元的手术费用,他想都不敢想。现在,他似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到了邹振山健康的未来,还有实现梦想的路径。他说,再艰难,也要咬着牙坚持下去,为了孩子,也为了支撑孩子前行的那群人。
去年,一群退休妇女干部来到官河村学习,获悉邹振山一家的情况后一个个眼含泪水,当场为邹振山捐款3300元。廖高珍希望,以自己的“光”汇聚更多的“光”,让更多爱心人士一起照亮这个孩子的未来。
2022年,已经是官河村党总支书记的廖高珍,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廖书记即将动身前往北京开会之际,邹振山看到很多村民写诗给她。于是,他也写了一首诗送给敬爱的廖书记,感谢廖书记给他带来希望,让他对生活充满信心。
“小时候,打针很痛,会‘哗哗’地哭,现在不会哭了,因为不怕了。”邹振山自豪地说。
上一主题 : 关爱在身边 呵护“她”健康
下一主题 : 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增强治理腐败效能
2025-03-25
2024-12-06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