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买车、购物享受会员服务等对消费者而言,原本是较好的消费体验,可不少消费者却因此经常收到广告推销短信和电话,部分推销电话甚至能够准确说出消费者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及近期所购大宗商品等信息,让人愤怒和心惊。那么,消费者在日常消费活动中应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一旦遭遇个人信息被泄露,又该如何维权?
调查 购房后遭到装修公司电话“轰炸”
提起个人信息被泄露的话题,市民周婷(化名)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她去年春节过后在市区某楼盘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去年底正式收楼。由于买房后手头拮据,周婷暂时没有装修的打算,也没有去了解任何与装修相关的事情。让周婷意想不到的是,收楼过后没多久她就频繁接到不同装修公司、建材商家以及家居定制商的电话。这些电话有时候在工作时间响起,有时候是在午休时间,有时候在晚间休闲的时候,让周婷烦不胜烦。
“很容易可以判断出,这些推销的人知道我的真实姓名、联系方式、房产位置等信息,试想一下如果有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该多让人害怕啊。”周婷表示,有一段时间她所在的微信业主群里,很多人表示被不同商家频繁骚扰,怀疑是开发商将业主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业主们虽然感到愤怒,但最后都选择了忍耐,而没有采取其他维权的举措。
记者了解到,除了购房外,网络购物、美容、购车等也是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重灾区。市民李华(化名)表示,除了购买汽车的第一年没有接到保险公司的推销电话,往后每年车险快到期时,都会收到各家保险公司推销车险的电话或短信。“我怀疑我的汽车信息在保险行业内是共享的。”李华无奈地说,后来实在疲于接听推销电话,只要对方一表明意图,他都直接回复称已经购买了下一年的车险。
法规 商家有义务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
市工商部门介绍,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商家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有保护的义务。如果有证据证明是商家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泄露了,商家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广东荣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昳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规定,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除此之外,单位工作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会受到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会面临刑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九条,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也有相关规定。
支招 消费者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市工商部门相关人员表示,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消费者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他建议,消费者要提高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防范意识。例如:向商家提供个人信息时需谨慎,不是必须提供的、与本次消费无关的信息坚决不提供;网购的快递包裹,先撕掉外包装的个人信息再丢弃;参与电子商务活动时,有效运用匿名注册,除了必须提供的个人信息外,其他信息不要随意泄露。
此外,当消费者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可能通过商家被泄露出去后,消费者应积极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商家或网络交易平台联系,要求立刻删除有关信息,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保留证据,及时向12345投诉举报平台、12315互联网平台或直接向工商部门进行投诉,依法维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杨昳建议,为更好地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比如,使用身份证复印件时,应在复印件空白处注明该身份证复印件提供给什么机构、用于处理什么事情;不需要保存的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单据应及时撕毁,不能随便丢弃;尽量不要在电脑、云盘等存储自己的账户、密码,或者身份证、房产证等相片;不要为了贪图商家赠送的小礼品而向商家提供自己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等信息。李柳枝 谭楚钰
上一主题 : 市公安消防局开展“打通生命通道”专项督导检查
下一主题 : 广东省旅游安全暨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在海陵岛举行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