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刷单本就违法 返利更是诱饵

刷单本就违法 返利更是诱饵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5年01月09日 编辑:

近日,市反诈骗中心盘点2024年阳江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结果显示,排名前十的诈骗类型有:刷单返利类,虚假购物、服务类,冒充电商客服类,贷款、代办信用卡类,游戏产品虚拟交易类,冒充领导、熟人类,冒充公检法类,网络婚恋、交友类(非杀猪盘),杀猪盘类,虚假征信类。其中,前五类的发案数约占总发案数的四分之三,刷单返利类诈骗占比26.7%,成为“诈骗之王”。市反诈骗中心还公开了各类型诈骗的典型案例,解析其中诈骗手法并发布提示。

 阳江日报记者/官文婷

■ 通讯员/李鸿凯

刷单返利类|充值4.6万元,返利却是一场空

2024年11月19日,马先生在汽车后视镜上发现一张色情广告卡片,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后,马先生下载了某“约炮”App。在该软件上,客服告诉马先生,要充值激活会员,不过充值的钱会返利到他的账户上,让他不要担心。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马先生扫描了对方的收款码进行转账,并成功收获了返利。第二天,马先生又向对方的账户转账,但这次的返利却迟迟没有到账。此时客服表示,因马先生操作失误,数据出错,还需再转两笔才能修复。马先生转账后,发现账户被冻结,客服又称再转7万元才能解冻。随后,马先生接到市反诈骗中心的预警电话,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共损失4.6万余元。

民警提醒,刷单返利类诈骗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目前该类诈骗已从简单的刷单返利模式,升级为新型复合式诈骗。诈骗分子将刷单返利与网络赌博、色情信息、兼职招聘等形式结合,使得诈骗更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骗子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诱骗受害人做任务,再以操作失误、任务超时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

警方提醒,群众切勿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或点击未知网络链接。不要被返利迷惑,更不要抱侥幸心理相信骗子的承诺。此外,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且往往伴随着诈骗风险,切勿贪图小利,陷入骗局。

虚假购物服务类|卖闲置物品被骗6万余元

2024年11月15日,市民小凤(化名)将家中闲置的吸奶器放到二手网站变卖,商品很快就被人买下了。但过了一会,买主却找到了小凤,称由于小凤没有开通“消费者保障权益”功能,导致其所拍下的订单无法显示。由于对平台规则不熟悉,慌忙中的小凤向买家咨询了“消费者保障权益”事宜,并在对方的诱导下,向其指定账户转账十次,一共被骗6万余元。

民警分析,诈骗分子通常会伪装成潜在买家,利用卖家对交易平台规则不熟悉的心理,编造各种理由诱导卖家进行转账操作。此外,骗子还会在交易平台上发布明显低价出售物品的信息,当有消费者咨询时,骗子会要求其添加QQ、微信私下转款、扫码进行钱款交易。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再以缴纳海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其继续转账汇款,最后将其拉黑。

民警提醒,通过网络平台交易时一定要仔细了解商家、买家的真实信息,多方面真实评估,交易时最好有第三方担保。交易过程中若对方提出私下钱款交易,一定不可轻信,要选择正规的购物服务平台,对于异常低价的商品要提高警惕。

冒充电商客服类|客服来电保险到期?别轻信!

2024年12月29日,市民李先生在上班时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支付宝百万保障保险服务的客服经理,并声称李先生的支付宝百万保障已过免费试用期,继续使用每个月要扣款800元。听到要被扣钱,李先生立即要求取消百万保障服务。在“客服”的引导下,李先生开启了屏幕共享,并将支付宝的余额转入自己的银行卡中。随后,李先生又根据对方指示下载了手机银行App,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和密码。完成操作后,“客服”称过一会就帮李先生取消百万保障服务,随后李先生发现卡内的26983.5元被骗子转走。

民警分析,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信息,冒充平台客服人员,以保险服务到期、快递丢失、航班取消等为诱饵,获得事主的信任。当事主提出退订或改签的要求后,诈骗分子又会以在线远程指导为由,诱导事主下载远程控制App或视频会议App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等,远程查看、操控受害人手机。随后通过“屏幕共享”等远程操作受害人手机进行转账、盗刷。

民警提醒,不要轻信自称客服的陌生来电,有任何疑问可以向官方平台核实;一旦发现被骗,要注意保留相关转账截图、聊天记录等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求助。

贷款代办信用卡类|信用卡没办成反被骗2万余元

2024年4月5日,市民章先生在用手机浏览网页时,一个办理信用卡的广告信息弹了出来。章先生点开了广告页面,并按照指引填好了申请信息,随后一名工作人员添加了他的微信,并称其银行流水不够,要求刷流水。于是,章先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先后6次向其提供的银行卡转账,被骗2万余元

民警分析,诈骗分子通过网页、微信群、QQ群等渠道发布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信用卡套现、办理大额信用卡或低息贷款等信息,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以受害人信用分不够、流水不足,或以收取“保证金”“手续费”“服务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民警提醒,群众如需贷款、办理信用卡,请前往正规机构。凡是作出“低利息”“放贷快”“不需要任何资质”等承诺的,都极有可能是诈骗。凡是以缴纳“解冻费”,刷“银行流水”等名义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的,都是诈骗。


上一主题 : 阳江港大桥部分路段“严管”,12日起桥上违停将被严格处罚

下一主题 : 国家、省专家齐聚阳春,探讨如何守住群众健康“生命线”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