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多人中招!“学习机免费送”套路深,当心踩坑!

多人中招!“学习机免费送”套路深,当心踩坑!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5年03月03日 编辑:
记者帮办

商家说免费送学习机,最后自己却被忽悠花了几千元?近日,市民陈小姐致电本报“民生热线”反映,称她在市区人民广场年货市集上遭遇“学习机免费送”套路,花费2788元买了一台学习平板电脑。事后,陈小姐发现学习机的质量与宣传不符,要求退款,维权过程却十分困难。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的“学习机免费送”营销套路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生,不仅被媒体多次披露,多地消委会还专门发布相关消费提示。这些商家活跃在美食节、年货节等展销活动或在街头摆摊,以免费送礼为噱头吸引消费者,最后诱导消费者高额消费。等消费者意识到不对,商家早已撤摊离去。市消委会提醒,家长为学生购买电子学习产品时应选择正规门店,以免陷入不法商家的消费陷阱。

 阳江日报记者/官文婷

市民报料
花数千元“买”劣质学习机,退货维权难

1月27日,市民陈小姐带着孩子来到市区人民广场春节便民年货市集,准备买点特色年货回家。逛没多久,她和孩子就被人群挤到一个AI智能学习机的摊位前,工作人员正在派发毛绒公仔,引来不少市民哄抢。随后,工作人员拿出几个AI智能机器人,表示还有许多礼品送。“现场指到谁就送给谁,除了我,还有好几个市民拿到了这款AI机器人。”陈女士告诉记者,看到实打实赠送礼物,她驻足在了摊位前。

接着,工作人员又展示了一台学习机,并称该品牌学习机在京东网购平台上卖4000多元,此次活动免费送出10台,但是配套的学习资料需要家长掏钱,共2788元。为了验证工作人员的说法,现场不少家长打开京东App搜索,发现这款商品价格与工作人员所说的一致,纷纷举手表示想要这款学习机。

“当时工作人员又指到了我。”不过,这次免费的学习机并没有直接给到陈小姐手中。工作人员以测试诚意度为由,让被选中的“幸运观众”将手机交给工作人员,并放到摊位的桌面上。陈小姐认为,工作人员此举应该是在筛选有意向购买的市民。其间,工作人员不断用“再穷不能穷教育”“要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等话鼓动市民购买。“工作人员说这台学习机可以用十几年,还反复问愿不愿意为孩子花钱。”陈小姐说。

在现场氛围的带动下,陈小姐向工作人员扫码支付了2788元,购买了该款学习机和资料卡。陈小姐表示,当晚连她在内,一共有10位市民付了钱。但回到家后,陈小姐发现学习机的质量和服务并不像工作人员所说的那么好,“机器质量很差,还是二手的,里面的学习资料也无法更新。”

随后,陈小姐拨打收据上的联系人电话要求退款,但对方不同意。在陈小姐的强烈要求下,销售人员让陈小姐填写了退款申请单,并约定2月3日处理退款。到了这天,销售人员表示要再过两日,再后来索性不回复“失联”了。

在活动主办方和承办方协助下,商家承诺扣除560元激活手续费后,将剩余钱款退回给陈小姐。据了解,目前陈小姐购买的学习机已通过快递寄回商家,快递公司在代收退款后再转至陈小姐账户。

记者调查
“免费送”套路层出不穷,多人中招

记者在陈女士提供的收据上看到,她当时购买的产品包括终身使用学习资料版权一套、某品牌学习机一台,落款处盖着“AI智能售后服务专用章”。在学习机的外包装上,显示该学习机的制造商为中山市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网上公开资料,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5月,目前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记者网上搜索发现,各地媒体曾多次报道“学习机免费送”的套路案例。据报道,2月13日晚,东莞的林先生在某商场元宵美食节活动中,被一个免费送学习机的摊位吸引,销售人员不断用“免费送”“家长要舍得为孩子花钱”的话术诱导消费者。现场销售人员见林先生犹豫不决,直接拿起林先生的手机输入付款金额,再交还他输入支付密码,林先生最终支付了2200元的资料卡费用。拿到手后,林先生发现学习机十分劣质,摄像头也是松动的。在民警的帮助下,当晚购买学习机的多位市民才获得全额退款。

在某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关于“学习机免费送”的消费投诉更是多达上千条。除了省内的中山、珠海、深圳、东莞等城市有消费者“中招”,浙江、广西、河南等省份也有相关的案例被曝光。

记者梳理发现,商家推销时“送”出的学习机品牌五花八门,但是营销套路基本大同小异。这些商家往往在展销活动、商超门口或人流密集处搭建简易舞台,先是通过赠送纸巾、玩偶等小礼品引起市民关注,等人群聚集后再开始宣传赠送学习机。现场家长在营销话术的洗脑下逐步陷入商家的套路,高额购买配套学习资料。当消费者事后想要退货退款时,商家早已撤走,消费者难以维权。

部门提醒
流动摊位有风险,购物要“三思”

针对“学习机免费送”营销套路,中山、东莞等地消委会曾发布消费提醒。2023年4月,中山市消委会发布消费提醒称,“学习机免费送”营销套路并不新鲜,但多地消费者仍频频上当被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流动销售方式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也让监管和执法增加难度;另一方面,此类“套路深、话术强”、在法律的边缘“游走”的商家,要从法律层面界定其销售行为“违法”并不容易。

目前,市面上电子教学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商家的促销陷阱也不少。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临时展台、流动摊位购物风险大、保障小,建议消费者到证照齐全、且有固定店面的商家购买商品,其产品质量保障、售后服务相对完善。购买前,要注意了解所选产品的功能,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按需选购。选购时,注意查看产品标签标识是否注明厂名厂址、产品用途、使用方法、相关认证等商品信息,仔细甄别学习机的品质、功能和服务,不要购买“三无”产品。

广大消费者应该理性、审慎对待各类“零元购”“免费送”“免费抽奖”“免费体验”等商业宣传活动,不被活动现场“争先恐后”的购买气氛误导,对类似销售经营套路、话术要保持警惕,详细了解是否存在额外收费项目,以免坠入不法商家的营销陷阱。购买后,须向商家索取正规发票或者购买凭据,票据上注明购买产品的基本信息,并保存好相关购买凭证。消费者遇到涉嫌诈骗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上一主题 : 巾帼展风采 岗位大练兵|市政府热线服务中心举办知识竞赛活动

下一主题 : 海事部门开展内河桥梁水域“立体巡航”,排查船舶碰桥安全风险隐患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