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喜深入养殖基地了解生产情况。宋福亮摄
■ 本报记者/陈子玲 见习记者/戴雨桥
她是创业能手,勇敢抓住机遇,尝试新鲜的事物;她是知心大姐,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无私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她是公司总经理,刻苦钻研,多年的实践让她成长为阳江至今唯一的女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这位女能人就是吴月喜,在刚刚结束的“广东十大最美乡村女能手”揭晓仪式上,她被授予“广东十大最美乡村女能手”称号。
勇闯市场赚到第一桶金
吴月喜是阳西县织镇人。1982年高中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工作。当时,农村远没有现在这么开放,许多家庭都是男人外出干活、搞副业,女人留在家中种植、照顾家庭。还不到20岁的吴月喜想通过学习一门技术,取代繁重的农活。
家乡物资匮乏,吴月喜抓住人们对美好服装的需求,打定主意做服装批发生意。她只身前往广州大型批发市场,批发服装、鞋子回到家乡走墟摆摊。每隔几天,她就带着几个袋子的货物奔赴不同乡镇的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后,吴月喜发现,家乡有很多妇女渴望在农闲时能找到一份工作补贴家用。于是,吴月喜来到阳西县城的外贸工艺品公司批发材料,分发给村里的妇女编织草垫。几十元、几百元,除了照顾家庭,不少妇女通过编织获取额外的收入,帮补家庭。鲜有女性抛头露面工作,吴月喜却让大家看到打破常规和女性自身的巨大潜力。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吴月喜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形容自己。她说,既然决心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同时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他人。
勤于钻研无私传授经验
阳江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养殖水产、销售水产品是不少人的出路。
从2001年开始,吴月喜转行从事南美白对虾养殖,在阳东雅韶镇养了100多亩虾、10万尾鱼,并成立了阳江市渔乡子水产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希望将生意做大做强。然而养殖业“靠天吃饭”是横亘在眼前的一大难题,台风让吴月喜“颗粒无收”,试水养殖损失了五六十万元,几乎赔光了她多年来的积累。
吴月喜没有被击垮,她冷静地分析,意识到技术上的缺失是失败的原因,她决定向亲戚朋友借钱,重整旗鼓,并定期到省内和上海的高校进修,学到了很多关于水产养殖的新知识。她结合知识和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养殖方法。
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吴月喜不想让更多的同行重蹈覆辙,她利用公司的力量,通过面对面传授经验、开办培训班、自编养殖资料等多种形式,不定期、无偿给养殖户进行科学养殖技术培训。此外,通过公司网站帮助养殖户发布产供销信息,逐步实现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实行信息化,让15000多名养殖户受益。
“将自己的经验全部与人分享,不怕生意被抢走么?”每当听到这个问题,吴月喜都会笑着回答:“只有没信心的人才会害怕,除了要掌握养殖技术,人们对市场的把握、应对等多种因素决定他能否成功。”
悉心培养水产养殖人才
知识就是力量。吴月喜与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合作,作为两校的水产专业实习基地,共同培养水产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寒暑假,经常有学生来到养殖基地实习,吴月喜免费提供吃住,并亲自指导他们,此外还自费出资培养了2名水产养殖研究生、3名本科大学生和10名中专生。
在田野考察和授课中,不少学员和养殖户提出,能否将讲课的内容印成小册子,让他们随时参考。吴月喜利用3年时间,将自己多年来的心得积累整理成《最新健康水产养殖100问》一书。此外,她发表了专业论文6篇,应邀到省内外作学术报告12场,科研成果荣获阳江市科学进步一、二、三等奖。
多年的辛勤付出让吴月喜收获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广东十大最美乡村女能手”“阳江市第六批市管拔尖人才”等荣誉。吴月喜自嘲是“劳碌命”,年过半百的她没有躺在荣誉上休息,而是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指导15000多名养殖户生产,每年增加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带动着300多名农村妇女就业。
上一主题 : 抓好政策落实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下一主题 : 山清水秀鱼肥生态美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