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寻找阳西上洋镇瓜农的致富密码

寻找阳西上洋镇瓜农的致富密码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19年04月09日 编辑:

早上7时,晨光初现,地上雾气未散,阳西县上洋镇的乡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瓜农们在瓜田里忙着采摘和搬运西瓜,以完成当天的订单交付;不少外地客商经过一夜的奔波,刚刚抵达上洋镇白石村,正盘算着采购西瓜的事情;不远处的旅馆里,老板娘正在仔细地收拾客房,准备开门迎客……

每年清明节前后,西瓜上市之时,上洋镇都会上演这样一幕蓬勃兴旺的画面,与西瓜产业相关的各色人群迎来了他们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

■ 见习记者/李景仪 潘静思 ■摄 影/李 凯

    

    

瓜农致富路越走越宽

张伙生今年55岁,是上洋镇双鱼村有名的西瓜种植大户。1992年从深圳回乡后,他在村里种了七八亩金钟花瓜,亩产2000公斤,一年获利3万多元。周围的村民见他种西瓜赚了钱,纷纷效仿。到2003年,西瓜种植在双鱼村甚至整个上洋镇流行开来。

现在,张伙生一共种有16亩西瓜,包括“黑美人”“甜王”“小麒麟”“绿裳”等品种,亩产2500多公斤,平均每亩的净收益约为8000元。他的西瓜糖分高,口感好,供不应求,尤其受到天津、北京、湖南、湖北等地采购商的欢迎。早饭过后,张伙生和妻子到瓜地里采摘西瓜。两夫妻动作娴熟,先留出一定长度的瓜蒂,用手在藤上一扭,就轻巧地摘下了一个西瓜。仅2个小时,他们就采摘了1000多公斤西瓜并搬运到档口。张伙生的卖瓜档口背靠瓜田,正对着水泥路。“这条水泥路是去年铺好的,看起来干净了很多,运瓜出去也快多了。”张伙生说。

趁着休息的空当,张伙生切开一个新摘的黄肉西瓜,热情地招呼周围的人尝瓜。果肉鲜嫩,清香甘甜,大伙连声夸赞张伙生的西瓜种得好。他谦虚地笑笑说:“在西瓜的成熟期我们特意施了叶面肥和高钙高钾肥,让西瓜充分吸收营养,所以吃起来会比一般西瓜甜。”每年农历10月到11月间,张伙生会先用西瓜种子和蒲瓜种子育苗,然后把西瓜苗嫁接到蒲瓜苗上,过10天左右再移栽到地里,这种嫁接苗的抗病能力比普通直生苗强,可以有效预防蔓割病。瓜苗种下后,要定期浇水、施肥、杀菌、杀虫,如此精心培育70多天,西瓜才算成熟。张伙生除了摸索更好的种植方法外,还坚持参加农技推广站举办的农业专家讲座,学习提高植株成活率、防治西瓜病害、控制农药超标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当天下午,张伙生把这几天收到的3万多元货款交给女儿小芬,让她拿到镇上的银行存起来。他说,要多攒点钱供孩子读书,还准备买辆小轿车。张伙生是村里勤劳致富的典型人物。除了一栋两层半的小楼房,他还在阳西南湖买了一套新房。虽然勤俭朴素,攒有不少余钱,但张伙生并不是舍不得花钱的守财奴,他觉得“会赚钱也要会花钱人生才有趣味”。他告诉记者,上洋镇种西瓜、种荔枝、养猪的80多个农户组建了一个种植养殖微信群,每年农历7-9月是农闲时期,他们就在群里相约组团出去旅行。去年他和小芬去了北京和天津游玩,今年他们准备去上海和杭州。“看看外面的世界,回来更有动力赚钱嘛。”张伙生说着,眼里盈满了笑意。

    

    

外地采购客商纷至沓来

张伙生忙着摘瓜卖瓜的时候,采购商蔡先生正在瓜田间比较西瓜的品质,物色心仪的采购品种。每到西瓜收获的季节,都有大量像蔡先生这样的西瓜采购客商,从全国各地赶来上洋镇。

蔡先生在东莞市从事水果批发零售生意,最近几年都会到上洋采购西瓜。今年上洋西瓜提早一个月收获,市场供不应求。为了提早抢到西瓜货源,他凌晨三点驱车从东莞出发,天色微亮才赶到上洋镇白石村。

稍作休整后,蔡先生便到田间地头挑选西瓜。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在这方面已经很有经验。“形状好、外形俊俏,敲起来要有清脆通透的声音”,蔡先生说,一般挑西瓜要挑八成熟的,途中需要运送2-3天,运到目的地时熟度正好;每户瓜农收购500至1500公斤不等,主要采购“黑美人”和花皮瓜类,销往珠三角及广西、湖南等周边省份。

除了大批量的采购鼓了乡亲们的“钱袋子”外,西瓜装车这道工序还能给村民带来一笔额外收入。“今天请了5个村民帮手装车,每人每天的费用大概是一百多块”,蔡先生介绍说。西瓜装车的时候,他也没闲着,尽量在旁边把关。

有意思的是,与蔡先生直接裸瓜装车不同,有的采购商会用红色网套把西瓜一个个包裹起来,有的则整齐装进纸箱子,有的会装到竹筐中,“他们是运到北方的,路途遥远,这样做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让西瓜保持更好的卖相。”蔡先生解答道。

日暮时分,村子里渐渐飘出饭菜的香味,原本热闹的村口逐渐安静下来。蔡先生的一辆大货车已经装满发车,另一辆也装了近3万公斤西瓜。他拿出手机,打开外卖软件给自己点了一份晚饭。“遇到瓜果收获的季节,很少能吃上一顿安稳饭。幸好这里离镇上还算近,可以选择的外卖种类挺多的。”蔡先生说。

简单的晚饭过后,蔡先生准备踏上返程,回到东莞又该是一天的深夜了……

    

    

西瓜带动下游服务业发展

和蔡先生不停地往返采购不同,有的采购商已经在上洋镇驻扎了半个月,寄宿在附近的旅馆里。罗大姐就是看中上洋西瓜产业的带动效应,“试水”办起了乡村旅馆。

两年前的春天,罗大姐看到络绎不绝的客商来到村里采购西瓜,发现他们到镇上的酒店宾馆住宿并不是很方便,而当时村里的旅馆又寥寥无几。罗大姐从中嗅到了商机,她花了近两百万元,把自家的五层小楼铺了地砖,刷白了墙壁,又买了20套家具、电器及相关配套设施。

“你好,请问是要住宿吗?”每位进门的客人都会受到罗大姐热情的招待。娃娃脸、大眼睛、短头发、花裙子、笑脸盈盈,罗大姐给人的第一印象既和蔼又亲切。她说,“平时店里所有的被单枕套都是我们自己清洗消毒的,来到了我们上洋就是客人,可不能因为住得不舒服坏了名声。”凭借80元到100多元一晚的亲民价格和干净卫生的环境,罗大姐的旅馆生意越来越好。

“我们刚开业的那年,仅西瓜和荔枝丰收的两个月时间,就收入了大约6万块”,谈到致富的“新路子”,罗大姐乐开了花。现在的上洋镇,新增了许多供客商休息的乡村小旅馆,仅是罗大姐旅馆所在的上洋圩河北路就有五六家,“这对村里人来说,再好不过了,本来自家就有空房,这么一来,只要自己手脚勤快些,多少还是能赚些钱的。”罗大姐说。

“这半个月以来,大约接到了100多个订单,有些客商只住一两天,有些则会住上大半个月。预计到荔枝成熟的时候,订单量会更大”,说话间,罗大姐望向窗外,阳光正灿烂,她相信,自己的生活也会如这红日越来越红火。

    

    

“一镇一业”

推动乡村振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洋开始发展西瓜种植业,如今,西瓜生产已成为上洋支柱产业,全国客商慕名而来,上洋西瓜备受市场青睐,背后有什么秘密?

上洋镇党委书记王周凯介绍,一是坚持质量兴农,通过淘汰劣质品种,引导调整改种优良品种,与高校联合升级种植技术,加大实施无公害种植进程,大大提高了西瓜品质和种植效益;二是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产品质量链条管理,保证“舌尖上的安全”,为打造地区农产品品牌打下了基础;三是转变传统销售观念,加强市场引导,通过举办农产品推介活动,配合“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整合营销资源,拓宽销售渠道,做精做细、做大做强西瓜产业。

“目前,上洋镇积极推动西瓜产业规模化发展,建立了双鱼村汶头洞西瓜标准化(省级)示范区,并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16个村标准化种植,年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真正带富了一方群众,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谈起西瓜种植为上洋镇带来的改变,王周凯感慨良多。

“我们正在谋划白沙湾、大树岛海岛、精品民宿及古驿道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王周凯说,希望以此为契机,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发展休闲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新业态。

    

 


“小西瓜”谱写

乡村振兴大文章

从县道605线驱车驶入上洋镇双鱼村,我们沿途看到绿色的瓜田成片相连,一栋栋漂亮的楼房点缀在乡间,不由地在心里对本地村民多了一分敬意,又有些好奇他们何以能将西瓜产业做得那么好。

在跟张伙生交谈的时候,看到他黝黑干裂的双脚和明亮豁达的笑容,我们隐约明白了。他们不过是足够勤劳,足够用心,靠着自己的双脚从播种到收获走过一年又一年,才换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当然,对于一个产业来说,只依靠劳动者进行产品提质还是不够。记者在走访上洋镇双鱼村的过程中发现,当地在西瓜配种、种植、采购、代收、装车、销售等环节基本都形成了标准化的运作模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既吸纳了本地村民参与就业,又使西瓜产业的潜能得到进一步挖掘。而“西瓜节”这样的品牌活动,对西瓜产品的宣传推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上洋“小西瓜”,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谱写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大文章。上洋镇正行驶在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上。


上一主题 : 4000余警力坚守一线保平安

下一主题 : 阳江到佛山车程将缩短半小时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