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下岗夫妇养鸡闯出致富路

下岗夫妇养鸡闯出致富路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19年05月06日 编辑:

阳春市石望镇简东村一个养殖场内,养殖户麦国良半蹲着,正往地上撒鸡食。大棚内养殖的肉鸡井然有序地啄食,蛋槽内排满了刚产下的鸡蛋。

麦国良与妻子陈冠娥原是下岗工人。10余年来,从下岗再就业到养鸡场打工起步,之后自己承包山林办养殖场。从散养千余只鸡起步,夫妻俩凭着勤劳和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养殖近万只鸡的规模。

打工学到技术自办养殖场

2001年,麦国良、陈冠娥从阳春轴承厂双双下岗。下岗没几天,麦国良就开始另谋生路,去了一家养鸡场打工,负责运送鸡苗,兼当饲养员。日积月累,他掌握了一整套肉鸡养殖技术,也对市场有所了解。

2005年,麦国良和妻子商议,办一个自己的养殖场。刚开始养殖规模只有1500只,在山上租了一块林地,搭建简易棚架。鸡养大后,两夫妇载着到菜市场售卖,或交给其他档口。卖鸡有了收益后,规模也逐渐扩大。

起早贪黑养鸡,夫妻俩手上有了些积蓄,对养殖技术和销售也更有信心。2010年,麦国良筹集资金60多万元,回到了老家石望镇简东村,在离村背后近2公里远的山坡岭上,租用山地100多亩,铺设了用水、用电等设施,建设了现在这个标准化养殖厂房。

麦国良的养殖场,分为孵化室、小鸡育成场及两个现代化的养殖大棚,这是他综合考虑了养殖成本、市场需求和效益设计的。为了保证鸡肉质鲜美,鸡生长期放养在山林,保证活动空间和运动量。100天后则在养殖棚管理,保证喂食营养均衡及鸡蛋的鲜度。

勤摸索善总结成为土专家

在小鸡育成场的外围,记者就听到悠扬婉转的音乐声,再看原来是入口处安置了播放机。“这完全是个意外得来的经验。”麦国良给记者介绍了这种养殖方式的由头。

原来在2010年5月,他们在养殖第一批鸡苗时,一些鸡苗突然死亡,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更令人头疼的是完全摸不清鸡只死亡的原因。后来麦国良请技术人员前来解剖,发现鸡苗内脏出血,才得知是因遭受外来噪音刺激。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麦国良采用平时给鸡苗播放音乐的办法,让鸡苗适应噪音环境,这样可以稳定“鸡情绪”。从那以后,在养鸡场播放音乐,就成了麦国良的“养殖经”。

一边摸索,一边不断总结和完善养殖技术,夫妻俩也成了养鸡的“土专家”。在肉鸡繁育、饲养、防病等环节,夫妻俩摸索出一套科学现代化的养鸡技术,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喂料、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管理,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消毒、防病,夜里和冬季还要给鸡补光,定时给鸡播放音乐。新的养殖场鸡只成活率高,效益好,品质也获得市场的肯定。

肉鸡和土鸡蛋年销过百万

目前,麦国良的基地养殖有5000只三黄鸡、2000只仙居鸡,年出栏量达到15000只左右。除了供应菜市场,阳春的不少饭店也采购麦国良的鸡,因为口感好、味道香,在当地有了一定声誉。

“我们主打的是品质,价格常年稳定在28元/公斤左右,受到市场波动影响小。”麦国良告诉记者,场里的肉鸡一般养殖200天左右出栏,保证了鸡的肉质,一只鸡的重量一般为1.5-2公斤,也是市场接受度高的重量范围。加上鸡蛋的销售收入,养殖场一年的营收超过百万元。

如今,麦国良夫妻的养殖场肉鸡产蛋率高,每天产蛋有150多公斤。鸡蛋除了供应菜市场,从去年开始,夫妻俩看到城市消费者对农家鸡蛋的需求,就开始在朋友圈“叫卖”。他们将农场的新鲜鸡蛋,直接快递给城里的消费者,口碑逐渐传开,也积累了一帮顾客,提升了养殖效益。

“去年开始我们还种植水稻,用鸡场产生的农家肥施肥,主打有机健康大米,供不应求。”麦国良如今又有了新想法,继续开发好家乡的青山绿水,种植生态健康的农产品,种养结合提升效益。


上一主题 : 暴雨天“公主抱”温暖患者心

下一主题 : 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