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道德模范 - 33年坚持义务疏通灌溉渠

33年坚持义务疏通灌溉渠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19年05月09日 编辑: 黄勇

58069

■ 本报记者/陈海涛      

邓芬红把村委会赠予他的四面锦旗,亮堂堂地挂在屋子外面正对着大马路的竹竿上。锦旗上用醒目的黄色写着“一心为公,义举流芳”“常常做好事,人人都敬重”等赞词。锦旗的布料有些已经泛旧,有些依旧鲜艳,但在邓芬红心中的分量却是一样重。看着它们时,老人心头不自觉地涌上来一种荣誉感,仿佛这是对自己的一个重要交代。

1934年,邓芬红出生在阳东塘坪朋江村。邓芬红年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无以为继,曾一度乞讨过活。这一段坎坷的少年时光,曾给邓芬红的生命注入了灰暗的底色。但是,骨子里要强的他, 暗暗鼓励自己要努力打拼。

4月初的一天,记者与85岁的邓芬红见面。他身穿一件比他的小身板大几号的保安制服样式的外套,脚穿一双黑色旧皮鞋,腰间别着一个小包。手机铃声响了,他从包里面掏出手机,接听、对答,一点也不含糊。邓芬红现住在朋江村一间由政府财政补贴修盖的平房里,房子对面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朋江村委会。

年轻时候的邓芬红,是一位劳动标兵,做事总冲在前头。据他回忆,1980年前后他担任生产队队长,农忙时他一个人挑秧苗可以供给10多个农民插秧。他挑起两担秧苗轻快地走在田埂上。再后来,他在治安队担任治安员,肩负维护一方稳定的责任,也是十分尽心。邓芬红说,他曾与小偷斗智斗勇,出谋划策引贼出洞,被誉为抓贼能手;他还给民警提供线索,协助警方缉拿吸毒人员。

讲起这段经历时,邓芬红眉眼里满是自豪。他手里拿着烟斗,说话间歇,捻扯下一撮烟丝,点燃抽一口,而后随着烟雾陷入回忆。“如果没有共产党,我连饭都没得吃。”每每回忆起儿时的不幸,邓芬红至今依然会潸然泪下。从艰苦岁月里过来的人,更懂得珍惜和感恩。采访中,邓芬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现在过上吃穿不愁的生活,离不开共产党和乡亲的支持与帮助。饮水思源,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给予他人一些帮助。

农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障。然而,灌溉渠不通,农田无水则废。就像固执的人眼里揉不得沙子一样,邓芬红心里也见不得农田荒废。近33年来,邓芬红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情——疏通朋江村那条近1000米的灌溉渠,确保500亩农田不失耕。邓芬红说,在他50来岁的时候,他还有力气,就和村民一起去疏通那条在田间蜿蜒千米的灌溉渠,为它清淤除草。后来,随着年纪渐长,活干不动了,他就出人工钱,雇请村民来完成这件事,一直坚持到现在。

记者采访当天,正好是村民开工除草的日子。20名村民从灌溉渠的一端,沿着沟渠清淤除草,花一天的时间让这条灌溉渠重新展现生命力。当天,邓芬红带着记者沿着县道599线来到一片视野开阔的农田处。他指着那里的一条灌溉渠告诉记者,这条灌溉渠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实现了“三面光”,但是时间一长,丛生的杂草和堆积的淤泥使水渠难以发挥作用。为使农田有水可用,灌溉渠一年要进行三次清淤除草工作。一次人工费用少则1000余元,多则2000多元。这么多年来,邓芬红坚持为这条灌溉渠的清淤除草工作“买单”。

邓芬红说,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这条灌溉渠,一天要到那里走上好几遍,就连晚上做梦也会梦到它。这些年来,正因为有邓芬红的挂念和行动,这条灌溉渠每年依旧泛着活水,周边500亩农田也还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被问及这么多年一共捐赠多少钱用于疏通灌溉渠,邓芬红说他没有记账,不清楚这笔数目。记者按平均每年5000元的费用,以连续捐资15年时间来算,累计至少也有7.5万元。除此之外,他还捐资修路方便村民出行,逢年过节给孤苦无依的老人送去生活费。

次日,邓芬红在电话里笑着对记者说:“灌溉渠通水啦,那水哗啦啦地流,水势很猛。”也许在邓芬红的心目中,千金散尽还复来,而更让他开心的事,是看到灌溉渠响起潺潺流水声。

邓芬红温暖的善举在朋江村传扬开去,正如那四面锦旗迎着风飘扬。

图:邓芬红把村委会赠予他的四面锦旗,挂在屋子外面。宋福亮 摄


上一主题 : “最美奔跑者”35年的执着坚守

下一主题 : 立志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