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场镇那蓬村美丽的乡村环境。宋福亮摄
■本报记者/林显军 通讯员/刘建辉
青砖灰瓦的传统岭南村居群落,拆掉危旧房屋,巷道铺上水泥砖,漫步其中让人流连;村口的风水塘,围上了木栅栏,成为一道景观;色彩鲜艳的农民画跃然墙上……近日,记者走进江城区埠场镇那蓬村,处处可见乡土风貌,满眼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看到如今的美景,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这个村庄却是另一番模样:道路坑洼不平,不少房屋年久失修,污水在巷道间横流,草棚柴堆到处乱堆,脏乱差导致整个村子缺少人气。
那蓬村位于江城区西南部,与城区接壤,山清水秀,田园阡陌,是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的故里,也是我市的88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该村党总支书记关仕兼说,那蓬村虽与城区接壤,但一直以来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短板。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村的面貌,2017年,那蓬村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了建设好家园,村两委、村民和外出乡贤齐心协力,可谓是花了一番心思。在重要的基础设施方面,那蓬村完成了7.5公里村道的拓宽,新铺设了总长5公里的村内道路,村中大部分巷道实现了硬底化。全村建好了雨污分流系统,16个自然村全部设有公厕、垃圾屋。
“自从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下水道改造后,老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了。现在走在村里,跟城里的街道一样整洁。”说起这些变化,蓬山自然村村民小组长关迟山脸上挂满了笑容。记者走在村里,已经看不到破旧余房、废弃杂物和随地走动的禽畜。
深入那蓬村,记者总会不经意发觉细微之处的美。新建的小凉亭恰到好处地点缀在村庄之中,朴素的石板台凳毫不违和地安置在大树底下,充满乡村风情的图画和宣传语将农民房装扮得更好看。房前屋后,道路两旁,见缝插针地栽种了绿化花木。整个村子,从“一处美”连成了“处处美”。
村民还就地取材,巧妙利用废弃物品,化腐朽为神奇。在一处拆除了旧房的空地上,种植了鲜花绿植,村民无偿捐出风车、铁耙、板车等旧农具,打造了一个独具风格的农耕展览区。从废旧房屋拆除的木材,截成了一段段,扦插在休闲小道两旁,别具一番乡土风情。小处着眼的修饰,让村子处处散发出一股股乡土味儿、文艺范儿。
关仕兼告诉记者,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那蓬村围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的要求,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融合,建立党员干部责任机制,由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乡贤带头示范引领,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记忆,系得住乡愁。在那蓬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名人故居,乡村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乡土文化让人憧憬向往。
上一主题 : 从传统小渔村走向“全国文明村”
下一主题 : “光盘”理念从酒店餐馆逐步延伸到家庭餐桌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