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以两家店铺做掩护的地下交通站

以两家店铺做掩护的地下交通站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19年07月04日 编辑: 黄勇
漠阳江边的渔洲路和埠尾路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以两家店铺做掩护的地下交通站

  阳江日报记者/刘再扬     

“七一”前夕,记者从市区太傅路进入渔洲路,看到的大多数都是民国时期建设的岭南式骑楼建筑,由于对骑楼街面保护得好,这些近百年古色古香的店铺仍在继续做生意。今年88岁的“老党史”林恩葆说,就在这条街上,掩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地下交通站之一:均祥店

“太傅路、渔洲路、河堤路和埠尾路由于靠近漠阳江,在以前陆路不发达的年代,凭着便捷的水路,将阳江城与港澳、广州、江门和阳春等地紧紧沟通,成就上述街区那时商业的繁华。”林恩葆说,1946年11月,为了加强内地与香港党组织的联系,中共江城党组织在渔洲路92号开设了均祥批发商行,那时,这个铺子很小,不甚显眼,成为中共阳江特派员的工作机关和中共中区特派员设在阳江的一个活动联络点。

近日,记者重访这个革命旧址,看到已没有了92号门牌,周围只有88号和94号,这两个铺面之间还有一个铺面,但没有号码。据现渔洲路96号之一的住户谭先生和仍在渔洲路做药材生意的原阳江药材公司员工陈先生介绍,原渔洲路88号到92号等几间铺面在解放后归阳江药材公司所有,由于这几个铺面较窄,后来拆建连在了一起,成了今天这个模样。今渔洲路88号现做着比较大的米粉和面粉等生意。

林恩葆说,1946年9月,按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中共阳江县委撤销,改为特派员制,中共阳江特派员是司徒卓。同月,中共中区特派员调余经伟来阳江,负责中共中区党组织与中共香港党组织的交通联络工作。10月,中共粤中副特派员黄庄平(黄祥)到阳江,直接指导阳江县党的工作。其时黄庄平分工抓开、恩和两阳工作。他的到来,对阳江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黄庄平到江城后,住盐场衙9号陈国维家。其时,陈国维家在渔洲路有一间店铺正歇业,他与司徒卓商量,为了便于党的地下工作的开展,决定将该店装修后作为批发商行,借以掩护开展地下活动。该店店面很小,大家称之为“三坑瓦”,装修后开设商店,作为特派员工作机关。店子的开业资金由党员集资解决。其时,曹何拿出父亲给他看病的1000元港币,林良荣交来稻谷10担,陈国维也拿出了一笔钱。

同年11月,均祥店正式营业,业务由司徒卓全面负责,曹何任交通站交通员。林恩葆说,当时均祥店从江门和香港购进煤油等日用品,运出去的则是阳江土产黄糖、草纸、鸭蛋等。为了便于运输,商店添置了一条机船,船上大工是香港地下党员张飞。商店开业以后,机船来往于香港、江门等地,船上押货的是地下党员,有时则安排需往返上述地区的人员代替。

司徒卓多次利用押货的机会,到江门、香港等地联系工作。均样店开业后,以经商形式掩护特派员的地下活动。白天,店里进进出出是手执货单的各商店经纪;夜里,店门关上,店子里全都是自己人,阅读文件与各种进步书刊、报纸,研究斗争形势与决策。

1946年冬,司徒卓与曹何押货前往香港。船靠香港码头,司徒卓登岸,立即与曹何来到弥敦道生活书店与赵荣接头。赵荣原任中共阳江县委宣传部长,5月到香港治病,在此期间,他与阳江党组织保持着联系。司徒卓到港后,从他那里取回组织文件、进步书籍和《华商报》《大公报》等。货船每次都靠在埠尾码头起货。

林恩葆说,均祥店营业期间,也曾出现过险情。由于店里来往人员中不少是操外地口音,他们的谈话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有几次,县警察局派人来店中察看,还派出便衣前来侦查。其时陈兴虽是台山人,可是他来阳江时间长了,说得一口流利的阳江话,对外称是陈家的人,一点也没有引起注意,每次都避过了检查。均祥店作为阳江特派员工作机关和中区特派员活动据点,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从事地下工作。

1947年2月,均祥店因故停业。接着,党组织又开了一间广源店作为地下交通站。

地下交通站之二:广源店

“当年党组织开设的广源店在江城埠尾路11号,以经商为掩护,作为地下交通站,先后接待了多批地方党和部队的赵荣、梁昌东等负责人。”今年85岁的阳江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杨世坚说。

行走在埠尾路上,一间连着一间的商铺延续着昔日的繁华。记者一行找到11号时,看到该铺已建成了三层新楼房,店铺经营花生油、咸干花生、生抽、豆豉等,店老板对该店曾经是革命的地下交通站表示很惊讶,也很敬佩。

埠尾路一些老街坊告诉记者,该路以前是泥路,感谢人民政府通过整治改造,将埠尾路建成了漂亮的沿江景观路,让他们有了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杨世坚说,1947年3月,埠尾路是漠阳江边的一条街道,那里靠近埠尾码头,街上开设的都是咸鱼行。广源店以经商作为掩护,为便于与各个交通站和游击区、香港党组织的联系,主要经营山货,也从江门、香港购进火水(煤油)等商品。广源店的开设资金,主要由党组织负责人司徒卓在加拿大工作的两位哥哥提供。其时,两位哥哥的儿子未找到工作,当他们得知司徒卓要开商铺时十分高兴,分别拿出6000元和5000元港币,交给司徒卓经营店铺,并约定事成以后,各人安排一个儿子进店工作。

司徒卓任广源店经理,其爱人谭年负责管理商店的日常事务,曹何任交通员。广源店跟均祥店一样,是设在阳江城的中共阳江特派员工作机关,也是中区特派员与香港党组织联系的联络点。

1948年2月,中共香港分局召开“二月会议”,会议对各游击区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和大搞武装斗争等方面工作作了全面的布置,指出华南各地的武装斗争,从“小搞”阶段转入“大搞”阶段,号召各地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武装部队,要放手发动群众,大搞武装斗争。

“二月会议”后,同年6月,中共香港分局在中共粤桂边区党委属下设立了一个分委机构,定名为中共广南分委,书记冯燊,常委谢创、吴有恒、欧初。阳江、阳春直属广南分委。     

1948年清明节前后,冯燊将香港的事情处理妥当,打扮成商人的样子,身穿唐装衫,脚踏薄底布胶鞋,手提藤笈,在政治交通员李君恰护送下,在香港码头乘坐党组织江门交通站的机船,首先到达江门,接着乘船转往沙扒,最后由沙扒从水路到江城。当天,守候在码头的司徒卓立即将冯燊接到广源店住宿,并通知中共两阳特派员李信到广源店会面。李信来到广源店,把两阳武装部队从“小搞”到“大搞”的军事斗争情况,与地方党配合军事斗争的活动情况等,向冯燊作了汇报。并请示冯燊,调整阳江党的组织机构,成立中共江城中心区委,建立中心交通站等,方便了与其他交通站和部队的联系。     

“从那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阳江、阳春的武装斗争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最终迎来了两阳的解放。”杨世坚说。

站在埠尾路上,漠阳江上吹来阵阵江风,让人如沐春风。革命前辈的艰辛付出,让今天的人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图:埠尾路11号(右起第二间)一带街景。刘再扬 摄

上一主题 : 中宣部就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征求意见

下一主题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纪实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