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漠阳大地终圆本科高等教育梦

漠阳大地终圆本科高等教育梦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19年07月23日 编辑: 黄勇

阳江日报记者/刘云鹏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连日来,阳江加快推进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好消息,刷遍了阳江人的朋友圈。当前,阳江正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在这关键节点上,建设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意义,不仅仅是本科高等教育空白的填补,更能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阳江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原动力。本报记者多方采访,访谈了相关高校领导、职能部门、企业负责人及业内专家学者,旨在呈现阳江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光明前景及其将带来的系列积极影响。

集聚人才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焦兰生,市长温湛滨为总指挥的建设指挥部,批复成立了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筹建办公室,加快推进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阳江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话题,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有着多年高等教育经验的阳江职院院长李德豪告诉记者,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作用之一,就在于吸引、集聚人才。“对阳江整个教育格局都是一个质的提升,通过这样一个形式的‘人才驿站’,吸引、集聚一大批人才。”他说,高校是创新的源头,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课题都和当地产业紧密结合,更能有效解决阳江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李德豪认为,无论是合金材料、风电等阳江新兴产业,还是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服装、能源等传统产业,都需要和高校合作获得技术和人才支持,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立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现在都说‘技术研发中心’这个概念,其实人才愿意去哪里,哪里就是技术研发中心。”李德豪强调,发展最根本的还是人才,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最大作用之一,正是聚集人才。

“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阳江方方面面都有深远影响,头一个就是填补了阳江本科高等教育的空白,圆了290多万阳江人多年以来的一个教育梦。”市教育局局长陈小锋说,此外还有助于提高本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加强产学结合,推动阳江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将大大加强人才培养力度,陈小锋认为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提升城市形象,为阳江主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扎实人才支撑。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联德表示,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成为政府的思想库、智力源和高级技能人才的供给地,进而打响地方战略,使阳江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技能人才支持。

当前,阳江正重点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和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对这两大产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广东广青金属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磊说,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紧缺,已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阳江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他认为,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致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它的成功建设,将为我们合金材料产业企业发展、培养对口专业人才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新鑫说,作为阳江海上风电的主要投资开发者,三峡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巨大且紧迫。“风电作为阳江新兴产业,骨干力量之一就是应用型技能人才,而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立,将为相关产业和企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他认为,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将极大提高阳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速度和程度,并起到“催化剂”般的重要作用。

做优校企合作立足阳江服务大湾区发展

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对口帮扶队长、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曾新安对应用型高校的意义深有感触。“国外的应用技术学院,如瑞士和法国的一些钟表和酿酒学校,规模很小却可以成为全球行业标杆。就因为当地有非常强的产业支撑,高校和企业间互相促进。”他说,这些学生毕业后无论在当地还是跳出去,都是这个行业的中坚力量。

曾新安建议,阳江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更应定位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省的特色产业,甚至辐射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一定要有这样的大视野、大格局,应用型人才虽不是做尖端高科技研究,但他们一定是动手能力强、宽适应的工匠型人才,入行快、受市场和行业欢迎,他们将是企业的中流砥柱,这就是我们培养的方向和目的。”他语气肯定地说。

“隔壁的茂名现在是两个本科、四个专科。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生这个群体,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李德豪举例说,东莞理工学院的做法值得阳江学习。“他们的信息、化工、环保、机械和电子等学科和当地产业结合紧密。”如和长安镇合作建立了一个产业学院,“主要是做先进制造,把当地企业最新的设备先放到产业学院里,让产业学院的学生去操作,一年左右再把设备放回企业。因而学生可接触最新的技术和设备,不少人毕业后就在本地就业。”

此外,东莞理工学院还有华为学院、微软学院、中兴学院等等,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服务上,东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此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五邑大学等都可为阳江提供不少启发。“五邑大学虽然是综合本科院校,但理工学科占了60%,他们充分结合当地产业,在轨道交通、纺织、信息和轻化等学科方面成效显著。”李德豪说。广东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将为阳江地区的企业培养大量应用型技能人才,进而成为企业创新、生产的中坚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十足动力。“高校带动阳江合金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持续保持创新力和发展劲头,这对阳江产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企业反响强烈希望建立人才和技术合作

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筹建工作,由华南理工大学采取“校对校”结对的形式对口帮扶,筹设阶段华南理工大学将选派骨干人才帮扶我市完成新院校的整体筹建工作。曾新安感慨地说:“华南理工大学派出的帮扶队伍可以说是‘最强阵容’,不少成员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他说,全面提升阶段华南理工大学还将从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帮扶新设院校,提升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内部治理能力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工学、材料学和农学,都是华南理工的强势学科,而这又和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方向高度吻合。”曾新安告诉记者。

陈小锋表示,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为高水平、应用型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院校,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服务于阳江产业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学校按在校生12000人规模建设,总规划占地面积2000亩(其中预留实训用地1000亩),分三期建设,其中首期占地500亩,在校生5000人。

广东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阳江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大大降低合金材料企业人才流失率与用工成本。“对企业而言,改变了以往人才培养模式,极大缩短了培养周期,能很快完成高校人才与企业的对接,很大程度的降低了企业人才引进成本。”许新鑫告诉记者,阳江将建设千万千瓦级的海上风电产业,同时也引进了大批企业到阳江落地生根,但技术型人才瓶颈也随之而生。“作为阳江海上风电投资企业引领者,三峡急需一批能满足生产经营需求的技能人才,我们对阳江加快推进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由衷表示支持!”

市五金刀剪协会副会长、市佰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谭中明,曾在深圳大学工作、现被广东海洋大学聘任为硕士生导师,对和高校合作颇有体会。他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为本地制造业特别是急需人才的传统产业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作出相当贡献。“佰伦也是省五金刀剪工程技术中心,在发展中一直和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院校合作密切,如新材料、热处理等。如果家门口就有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那即可更便利、全面、深入合作。”他充满期待地说,应用型本科院校肯定会设置和阳江产业贴近的相关专业,大大推动包括五金刀剪在内的阳江传统产业发展。

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广东纳丽德移动照明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梁兵则表示,教育的作用就是让每个人都各展其才,“阳江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长期来看它的价值不会低于建一个研究院。”对于办学模式,梁兵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宽广的视野,应该更接地气,跟当地企业、产业结合,把学生送到生产一线去实操。“现在的市场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很大,尤其是制造业特别需要‘金字塔’形的人才结构,最基础的那一层,就是应用型技术人才。”

举全市之力筹建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

阳江能够顺利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阳江的亲切关怀,凝聚了市委市政府的心血。据了解,为落实省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点工作部署,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省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新建迁建高校对口帮扶工作,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对口帮扶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今年初,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在全省教育大会上要求阳江加快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省长马兴瑞在粤西片区工作现场会上提出大力支持建设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副省长覃伟中专门听取了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筹建工作汇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筹建工作,第一时间召开了市委常委会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决定举全市之力筹建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焦兰生、温湛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重点工作推进会研究推进筹建工作,多次带队前往省政府及省教育厅汇报筹建工作情况,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

李联德表示,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建设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是落实省委提出的“1+1+9”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破解阳江教育和人才发展短板,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具体行动,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外化表现。

当前,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正稳步有序推进,根据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将于2021年9月建成并正式对外招生。接下来,我市将加快土地有效供给、办证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华工帮扶团队的智囊团作用,尽快制订完善校园规划设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筹建工作等“四个方案”,想法设法落实好各项资金,狠抓筹建工作进度和质量,按时保质完成各项筹建工作。


上一主题 : 落实责任确保人民群众住房安全

下一主题 : 志愿者每月到市区城东养老院开展义剪活动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