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潘静思 通讯员/谢绍意
“太感谢了,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没有组织的帮扶,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在阳春市岗美镇轮岗村,村民莫益卫分别握住驻村扶贫干部林文献、吴崧伟和村干部的手,连声道谢。多年前,莫益卫因病致贫,经过建档立卡精准帮扶,如今生活越过越好。
2016年,阳江开放大学、市气象局分别选派林文献、吴崧伟到轮岗村,开启新一轮的扶贫攻坚工作。初到村里,看着眼前生产生活条件落后、不少村民还住着泥砖房的景象,他们感触颇深。为了改变当时的情况,二人梳理扶贫思路,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整治人居环境,再提档升级,发展产业经济。
通过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和当地实际,林文献、吴崧伟二人与村委会干部商量决定在轮岗村发展特色畜禽养殖产业,按贫困户的意愿购买猪、牛以及白鹅等畜禽发展生产,并组织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参加各类农业技能培训。莫益卫因病致贫期间,二人经常到家中看望,为莫益卫落实医疗补助,利用扶贫资金帮助他扩大生产规模。“扶贫干部不仅带来好政策,还带来了好技术。”莫益卫说。尤其是经过培训指导,养猪产业初具规模,收入也实现翻倍,莫益卫还搬进了后建的小楼房。
“都说脱贫难,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更是一场硬仗。”驻村工作组除了完善道路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外,还积极引导贫困户入股到光伏项目,通过村集体“造血”功能,为大家带来长达20年的稳定收益。经过两年多的对口帮扶,轮岗村91户贫困户超过2018年省定预脱贫标准,预计年底实现脱贫出列。
扶贫扶智方能“拔穷根”,林文献是教师出身,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每当看到孩子因贫困而放弃学业,他就格外揪心。村里一位女孩因父母患病家庭困难而中止了学业,了解情况后,林文献鼓励女孩继续完成学业,帮助其申请到市卫生学校就读,并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怀。此外,为保证51名贫困学生在外求学能准时足额领取到生活补助,林文献还利用微信收集或直接到学校帮助孩子们补充和完善助学信息,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吴崧伟看来,扶贫工作就好像经营一个“家”。从入户精准摸底情况,为乡亲们建档立卡,到整理数据材料,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和措施,扶贫的这些年,他们早把村民当作“一家人”,把贫困户的事情当作“自家事”,如今谈起轮岗村的情况,两人都如数家珍。回首驻村工作经历,吴崧伟谦虚地说:“我们只想当好扶贫路上的铺路石,我们做的,都是扶贫干部应该做的事情。”
然而,对口帮扶轮岗村并不是他们第一次扶贫了。早在2013年,吴崧伟到阳西县塘口镇周南村带动村民科学种养发展生产,推动建设高标农田“三面光”水渠,打造南药和尖椒示范基地。同年,在距周南村18公里的阳西县织镇大泉村,林文献也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解决了农田丢荒、垃圾堆积、洪水淹浸等急难问题,落实专项资金发展北运椒产业,建成文化中心等惠民项目。
多年来,在我市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像林文献、吴崧伟这样扎根基层、敢于攻坚、以民为先的“无名英雄”不胜枚举。据统计,当前,市、县(市、区)共派出驻村干部649人,驻村两轮94人,三轮驻村均参与的25人。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扶贫干部长期扎根在扶贫一线,是联系帮扶贫困户的桥梁和纽带,为我市积极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图:在岗美镇轮岗村,扶贫干部吴崧伟(左二)、林文献(右一)到村民家里了解情况。宋福亮 摄
上一主题 : 扑下身子为群众创造平安环境
下一主题 : 中宣部追授李夏“时代楷模”称号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