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
元夕或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
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被称为元宵节
元宵起源
相传
汉文帝为庆祝平定诸吕之乱
每逢此夜
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后来,司马迁创建《太初历》
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唐宋年间
元宵赏灯的习俗非常兴盛
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
处处张挂彩灯
满城的火树银花,繁华热闹
特别是在宋代
元宵赏灯持续五天
灯的样式更加丰富多样
正如辛弃疾词中所述: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民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是相同的,都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要和家人在一起吃“元宵”。
2、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许多地方都会有猜灯谜的活动,寓意着今年能喜气洋洋、平平安安。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大家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3、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未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这其中还有这样一个说法,由于“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4、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庆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5、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大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6、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7、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会丢了性命。
8、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于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元宵诗词
《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赏析:新正元旦之后,人们忙着拜节、贺年,但是新衣美食、娱乐游赏的活动却比较少,元宵节则将这种沉闷的气氛打破,把新正的欢庆活动推向了高潮。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远处的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似明月高悬。为这节日增光添彩的,当然还少不了美丽姑娘的欢声笑语。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这首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上元夜》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赏析: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崔液组《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了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元夜》 朱淑真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赏析:这首词把元宵盛会描写得绚丽多彩,然而笔锋一转,又写一对情人 无心观赏,只能利用这段时间短暂相聚。"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把一对情人在元宵相会时的复杂心境揭示得淋漓尽致,感伤万端,因为他们还不知日后能否再相见。
元宵灯彩
映照着人间的烟火与团圆
愿天长地久
花好月圆
上一主题 : 【我们的节日·元宵】一起来猜灯谜,喜庆闹元宵
下一主题 : 【我们的节日·端午】端午节挂艾草习俗由来的传说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