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日报记者/许倩
清晨7点,缪耀生循例去查看在野外露宿一夜的牛群,然后赶着牛群,迎着朝阳,于青山绿水间步行几公里,牛边走边肆意吃草,到10点再把牛拉回树荫下乘凉歇息。下午4点,等过了夏日艳阳最炙热的时刻,又拉上牛慢悠悠地享受约两个小时的天然翠绿“大餐”……不疾不徐,生活平淡而充实,城里人向往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也不过如此。
从一头扶贫牛到一大群黄牛,阳东区塘坪镇平山村余粮自然村村民缪耀生脚踏实地养牛4年,不断努力提升养殖技术,年收入从几千元增至几万元,日子越过越殷实,在村里有着“最励志”养牛户之美誉。“牛跟人一样,吃饱了就睡,吃得好自然长得快。而且牛很少生病,卖的价钱也好。”56岁的缪耀生语气轻快,但养牛也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
自市区驱车20多公里,记者来到我市曾经的88条省定贫困村之一——平山村,村里一棵老龙眼树下是一座2017年由危房改造而成的水泥平房。平山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缪祖顺介绍,村里之前共有42户贫困户,通过购买黄牛分发给贫困户养殖、出资入股光伏发电及绿萝种植等项目,这几年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
勤摘“贫困帽”、喜奔“小康天”,缪耀生便是最好的例证之一。2017年住上危改房还没来得及高兴,缪耀生的妻子便被查出癌症晚期,借了亲戚几万块保守治疗,同时依靠低保户每月几百块补贴买药。种几亩田、靠天吃饭、三餐不定,家里生活、儿子读书全靠亲戚接济和政府补助,加上妻子重病在身,每天过日子都像煎熬……希望的转折出现在挂点帮扶单位送来的一头已怀身孕的黄牛。
拿到第一头属于自己的黄牛后,缪耀生积极向村里村外的养殖户和老人求学取经。三个月后,母牛顺利产下牛公崽,加上原先帮人托管的一头小牛也逐渐长大,他又出资把它买下来。坚持每天勤快放牛,尽量让牛群吃上优质野生牛筋草,遇到牛“生病”就对症下药,加上及时配种,缪耀生的牛群快速繁衍,从一到多。
驻村扶贫干部谭翱健告诉记者,当年通过扶贫项目共向平山村13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分发黄牛,现在缪耀生养得最好,而且逐年增多。“本地牛粗生粗养自然会大,关键还是要用心。”缪祖顺说,村里养猪的人居多,养牛的人偏少,缪耀生在养牛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短短四年时间就繁育出了10多头小牛,平时还会向其他村民传授技术,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养牛“土专家”。
“黄牛生病无非就是热气、翻不了身、发胀胆、烂蹄病等几种类型,我从老人那里学来的土方法基本都管用,一试就灵。”缪耀生颇有心得地介绍,如果牛流口水、经常伸舌头,一般是牛喉咙发炎导致,在村里找到水蕉头的根茎,沾点盐放进牛嘴巴里,口水流出来就好了。如果牛“热气”虚脱、岔气了,他会寻几味野草药,和水熬煮后喂牛喝下。如果牛肚子发胀,可以把黄疸草舂烂磨碎,和水一起喂牛。如果遇上牛蹄发脓溃烂,可以用石灰油浸泡,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2018年,缪耀生的妻子患癌去世。悲痛过后,缪耀生一个人更加细心照料牛群,牛群队伍日渐庞大,缪耀生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每年卖两三次牛,有时卖300多斤的大公牛可以赚一万五千多块钱,卖小的牛崽也有七八千元,牛的行情一直都好、稳定。”缪耀生说,从前儿子在市区做着月薪2000多块的工作,一天忙十几个小时,现在家里债务还清了,还不愁吃穿、不用靠人,也不用担心那么多事情,生活好过多了,儿子也去广州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了。
田间地头,头戴草帽的缪耀生常常顶着烈日、穿着雨鞋、拉着牛绳,缓缓地步行放牛。即使是一个人,生活也要过得充实漂亮,勤奋好学便是缪耀生努力奔向小康的“致富密码”。“养牛就是要吃得苦,遇到刮风下雨天也要去放牛,只要辛勤付出,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这位老农憨厚说道。
上一主题 : 志愿服务文明实践走进千家万户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