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日报记者/曾宇萍
桌子上摆放着台式电脑和构思用的草稿纸,一旁的旋转小书架和桌后的木质大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戏曲、小说、政治、历史、医药等各类书籍,李代文的书房朴素整洁。早上锻炼后开始写作,下午伴随着音乐沉浸在书海里,退休后的10年间,李代文一直与书为伴,过着这般简单规律的生活。
李代文出生于阳东区东平镇坑仔自然村,母亲念过私塾,经常唱起《第八才子花笺记》。受母亲的影响,李代文自小便对平仄、韵律有些许了解,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李代文住在外公外婆家里,外婆的村子叫“汝礼堂”,有位私塾老先生陈其硕,喜欢晚饭后在村前圹地向村人讲唐诗宋词。不少人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老先生生气了,李代文就赶紧举手说:“我在听!我在听!”老先生一看又乐呵了:“可教也!可教也!”于是又接着往下讲。
1961年,李代文在东平的良洞小学念书,村里书本十分匮乏。当时南安村有位读书人,人称“三喜公”,家里有少量藏书。三喜公的藏书大多是竖排书,逢人借书,他都要先看看人家是不是真的能读懂并且爱看书。李代文前去借书时,三喜公考了几个字词问题,发现他能够应答,才把书都借给他。像《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这样的章回体小说,李代文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
“年轻时家里比较穷困,那个年代找书买书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大概是因为感受过书籍匮乏的滋味,李代文格外珍惜阅读的机会,不管是什么书都喜欢翻来看看。平日里,他最大的乐趣就是逛书店。哪怕是出差,他也要挤出时间到当地的书店里看看,同事若是看不到他,到书店里找准没错。1996年,他从上海出差乘飞机回来,大背包引起了安检人员的注意,一打开里面竟然全都是书,弄得安检人员哭笑不得。
聊起阅读习惯时,李代文说,书海浩瀚,不可能每本书都细读,所以他习惯“先翻后看”。先去了解类别、作者、内容简介,再挑一个章节看一下,若感兴趣便把书买下来。书买回来后,也还是先粗看一遍,若是符合自己的阅读口味、能引起共鸣,则再细读细品。
李代文的书架上珍藏着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这是李代文经常阅读并且十分推荐的一本书。“近代中国,列强入侵,割地赔款,写满了屈辱与血泪。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人才不会忘了自己的根。”李代文说。
喜欢阅读也让李代文爱上了写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李代文就一直笔耕不辍,目前已出版书籍11本,累计发表了160多万字,涉及戏曲、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在李代文看来,好的作品应该贴近生活,具备通俗性,闭门造车只会割裂作者与读者的联系。他的创作也大多源于生活体验以及阳江本土的风俗文化。2004年,李代文得知某地的群众因为争水浇灌农田引发了冲突,有感于此他创作了小粤剧《三放闸》。在作品中,矛盾不仅得到了化解,同时作品还传达出群众相互体谅、不忘旧恩的美好情感。该剧当时在广州、东莞以及阳江当地城乡演出了80多场,受到了群众的喜爱。
“读书让我获得了知识,懂得了世间的道理,是书籍给了我力量,造就了我。”泡一壶清茶,嚼上几颗核桃,聚精会神看书写作,对李代文而言,再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事了。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