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日报记者/王雄基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在经济的牵引下不断流向更好的城市。一个城市的人口增长或衰减,也因此直接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活力和前景。最新出炉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我市现常住人口260.3万人,十年人口增长率达7.48%。阳江,已成为广东省非珠三角地区城市中人口增长率最快的城市。
十年间多出的18万阳江人里,不少是来自外地安居阳江的“客人”。根据人口普查结果,我市目前共有跨省流动人口11.03万人,省内流动人口35.37万人。这些新阳江人参与了阳江的经济建设,也享受着阳江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在一年又一年的相处中,阳江逐渐成了他们的第二家乡。
段冷:爱上这片土地才能享受她的美好
老家安徽宿州的段冷今年27岁,但在阳江生活了12年的他,骨子里已经成了阳江人。
段冷的阳江生活始于学生时代。2009年暑假,还在读初中的段冷跟随哥哥南下,和在阳春生活的父母相聚。还没来时,父亲告诉段冷他在阳春卖鞋,来了后段冷才发现,父亲的主业是收废品,卖鞋不过是将收来的旧鞋子翻新卖掉。恰好当时父亲手上有伤,才15岁的段冷给父亲帮忙,体验了一两个月的收废品生活。
开学后,段冷回归学校,来到阳春市岗美二中就读初二。听不懂阳春话的段冷像很多外地学生一样逐渐变得内向,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初中毕业后,段冷离开了学校,跟父母靠着废品回收站在异乡打拼。这个行业很辛苦,段冷一家靠自己的双手一点点在阳江扎根。
初中的学校生活并非毫无收获,段冷在这里认识了他的妻子。两人在2013年确定了情侣关系,段冷在家工作,等着女朋友读完了大学。 2018年,两人修成正果,段冷这一年正式定居阳江——在父母的建议下,家里借了点钱在阳春城区买了一栋民宅。段冷一家人在阳江有了一个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段冷说,只有爱上你工作的这片土地,你才能更愉悦地享受这片土地的所有美好。多年生活下来,年轻的段冷已经听得懂掺杂着白话、客家话等口音的阳春话,也褪去了读书时的青涩和内向,感受到了阳江人民的热情。如今的段冷时常参加志愿活动,真正变成了阳江的一员。
郭晨曦:期待将父母接来阳江养老
郭晨曦是市消防救援支队的一名参谋,大家最佩服他的其中一点就是,他放弃了深圳、广州甚至老家的工作机会,留在了阳江。
2016年8月,从河南理工大学毕业的郭晨曦被分配到阳江,成为市消防救援支队的一名参谋。初来乍到,郭晨曦对阳江的印象是包容度高。与老家相比,老家虽然城市和经济体量都比较大,但人文环境和对外地人的包容度都没有阳江好。工作没多久,郭晨曦便很快融入了阳江,还和家里商量买下了市区一套40多万元的商品房。
2017年,还没住进新房的郭晨曦自告奋勇报名去援助西藏,一去便是3年。按照优待政策,归来的郭晨曦本来可以选择调去包括深圳、广州在内的广东所有城市工作,甚至可以调回家乡。然而,在和父母一番沟通后,郭晨曦选择留在阳江,成为同事间相传的一段佳话。
“我这个性子就适合留在阳江生活。”郭晨曦说,阳江的自然环境优美,城市绿化也不错,重要的是生活压力不大。让人意外的是,郭晨曦的父母支持他的选择,认为阳江的发展比老家好,值得留下。郭晨曦打算自己结婚生子后,将父母一并接来阳江带小孩养老。
如今,郭晨曦吃东西开始逐渐“阳江化”,口味变得越发清淡。去双捷拦河闸钓鱼和带朋友去海陵岛游玩,也成了他假日的休闲爱好。“去援藏时阳江还只有百利和大润发两家大商场,现在到处是商业综合体,一些境内高速公路也变成了双向八车道。”郭晨曦说,根据他自身的观察,阳江的发展颇具潜力,他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了信心。
赵卫林:阳江是正值壮年的一朵花
赵卫林与阳江的缘分,与阳江的头牌产业——五金产业有关。
赵卫林1994年便开始从事工业设备清洗行业,这个行业主要服务上游的各类五金厂。2000年,在深圳工作了6年的赵卫林被公司派往粤西担任区域经理,其主要服务对象便是阳江的大大小小五金厂。和老板坐湛江长途客车在阳东区钱大妈饭店下车后,赵卫林对阳江的第一印象便是:烂兮兮的。
赵卫林没有想到,那一次下车后,自己会一直留在阳江,甚至会见证阳江的发展。在阳东城区迎宾路租下一栋三层半的民房后,老板便坐车走了,留下赵卫林一个人在阳江打拼。“半个月走烂一双鞋。”赵卫林回忆艰苦岁月说道,当时阳江公交不发达,他每次到岭东、麻演等地拜访客户,常常是坐一段公交走一大段路,每天都是早上出门晚上回来。
阳江有她友善的一面。赵卫林说,在深圳工作时他不会讲白话,客户都不愿意搭理,而到了阳江,就连年老的大伯也愿意用拗口的普通话和他交流。经历多年创业,2006年赵卫林打算在阳江定居。“企业的伙伴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在阳江站稳了脚跟。”如今,赵卫林自己开了一家工业设备经营部,买了车买了房,还生了两个儿子,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阳江。
“人的一生有多少个20年。”赵卫林感慨,20年来,他用辛勤给自己打下了一片天地,同时也见证了阳江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十八子、金辉等企业从一栋楼的厂房,变身成1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企业的配套好了,经商的环境也好了。”赵卫林形容道,如果说2000年的阳江还是一个儿童,那现在阳江正是壮年,像是一朵花一样。
上一主题 : 大力推进“带牌销售”便民措施,方便偏远乡镇群众快捷购车 暖心!阳春交警收到手写感谢信
下一主题 : 我市首届公益漆画研修班开班 为漆画艺术事业培养专业人才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