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陈子玲
“用一年的时间做影响一生的事”,这是希望乡村教师计划的理念,是广大报名响应号召来到乡村支教的志愿者的追求。
今年9月,广东省乡村支教教师计划再度起航,阳江迎来了75名支教志愿者。他们当中,有刚刚跨出大学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有申请继续留下的“老”志愿者……志愿者在支教的岗位上,用爱心、细心、耐心关怀每一个学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陪伴他们成长。
回到阳江实现“支教梦”
怀揣“支教梦”,1995年出生的阳江女孩曾晓丹2019年回到家乡,连续三年参加支教。过去两年,她教过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科学、实践等课程,非师范“科班”出身的她,已经成长为妥妥的“多面手”,通过不断探索、学习,原本内向的她也变得活泼、开朗。
支教的工作比较琐碎,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好,辛苦的同时,曾晓丹品味到教师工作的新鲜感和成就感。她告诉记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平时发现问题,她会留心、提醒,帮助学生改正。曾有一个调皮的小男生,上课经常做一些小动作影响课堂纪律。曾晓丹知道他想通过这些方式引起大家注意,没有批评,反而让他负责班上的纪律,尽量找机会表扬他。小男生得到认可,变得更加认真、负责,不再是一味地捣乱,成绩也慢慢进步了。
“用一年的时间做影响一生的事,我非常认可项目的理念。年轻的时候能坚持做一件事,等以后老了回忆起来,应该会很有意义。”曾晓丹说,支教也让她明确了职业规划,希望以后继续当老师,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温暖学生们的求知路。
虚心学习探索教学方法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关芷君对农村充满了好奇,也将支教列入自己的计划。今年是她第二年参加支教,她选择了阳东区那龙学校,成为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支教老师连续几年走进那龙学校,该校探索建立“师徒结对”模式,总结、分享教学经验。作为班主任,关芷君非常认可精细化管理——不仅要选班干部,还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配工作,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成才打好基础。
教学方式决定教学质量,除了虚心请教学校的老师、与其他志愿者交流教学心得,关芷君还常常通过网络观看一些精品课程,不断吸收别人的经验。设计课堂小游戏,帮助学生认字;奖罚分明,推行“积分制”,给表现良好的学生发小红花,还可以用积分兑换抽奖机会,表现不好的,就会被“罚”上台表演节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的性格也越来越开朗。
“乡镇、乡村的学生有相当比例是留守儿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关心他们,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让他们感到温暖。”关芷君说,爱是相互的,平时学生们的感谢、悄悄话、小卡片都让她感受到教师这份职业的成就感。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乡村教师计划”2016年由团省委联合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省志愿者联合会共同发起,是“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简称“山区计划”)的子项目。该项目发起后,许多志愿者积极响应,到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开展一至三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开展缓解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结构性短缺的情况,提高当地教育教学水平,为乡村孩子点亮心中的灯。
为进一步推动“山区计划”两大专项“乡村教师计划”和“一校一社工”的开展,团市委积极协调有关工作。从城市到乡村,从大学生到教师,2021-2022年度,阳江共有7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阳东区、阳春市、阳西县共16个镇27所乡村小学支教,其中有3名为“一校一社工”志愿者,这也是阳江首年开展此类志愿服务。
来自不同城市,怀着相同的梦想,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到基层去、到乡村去,传播知识火种,锻造如火青春,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上一主题 : 市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下一主题 : 林道平会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文卫平一行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