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新技术降成本 用好品质提效益
阳江日报记者/林显军
经营800亩水稻,农忙时节却不用请一个工人,还能给周边农户提供收割、烘干服务,这是记者在种植大户陈建明家的见闻。
11月24日,记者来到阳东区大沟镇沙冈村,陈建明正在烘干车间和前来装运稻谷的司机交谈。一车车刚收割下来的稻谷被倒进机坑,经过机械分离、精选后,自动分批进入六台大型烘干机。烘干后,稻谷由一人借助设备进行装包、封口,再由传送带传到货车上。
彼时,陈建明的三个弟弟正在田间收割水稻。记者来到田头,只见两台收割机在稻田间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谷粒装满拖拉机搭载的车厢后,就送到烘干车间。眼前100余亩的水稻,半天工夫已经收割大半。
“这几年主要是我们四兄弟在打理水稻,我爸也算是退休了。”陈建明说,他们兄弟四人都掌握水稻种植管理的技术,也都会开农机修农机,每到农忙季节,四人分工合作,效率非常高。
他们的父亲陈植桓的事迹在大沟镇广为人知。从2009年开始,陈植桓就流转承包丢荒地种植水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曾获得全国种植大户、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等荣誉。
“现在种地不用像我爸那时候那么累,基本用机械操作完成。”陈建明说,就以收获环节为例,以前的收割机没现在的先进,他们要一边收割一边装包,再扛到车上。没烘干机前,找地方晾晒稻谷更是一件麻烦事。
兄弟四人在购置农机方面很舍得花钱。除了正在运作的烘干机外,记者看到,在仓库另一侧还停放着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购置农机前期的投入比较大,但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是增加了收益。”陈建明介绍,他们目前有20多台各种农业机械。
“现在只有育秧和施肥的时候需要聘请两个工人帮忙,其他生产环节一家人就能完成。”陈建明告诉记者,农村雇工越来越难,工价上涨,规模种植必须要依靠机械。近年的农机补贴政策力度大覆盖面广,农户购买机械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
机械种类齐全了,农机作业服务自然成了一项新业务。陈建明说,他们依托“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社员和周边农户提供代耕、代种、代喷药、代收、代烘的一条龙服务。“这个月每天都有农户预约收割作业,或者让我们安排烘干。”陈建明说。
他们还从品种上下功夫,通过提升稻谷品质提效益。陈建明说,今年晚造,他们种植了六个品种的水稻,都是考察了解过的优质品种,碾出的米更加绵软香糯,市场价格也更高。“我们今年还跟一个大米加工商合作,他们需要哪个品种我们就种哪个品种。”他认为,这种订单式生产的模式有望继续推广。
陈建明认为,规模化耕种、产业化经营是今后种粮的大趋势,依靠人力或者光顾着种地很难有大发展。“要整合土地规模经营,让新农机用得上,引进好的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样才能越走越宽。”陈建明说。
上一主题 : 市妇联举办垃圾分类亲子趣味活动 践行垃圾分类 你我共同参与
下一主题 : 继国内首台10兆瓦海上风机并网发电后,东方电气再谋新突破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