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唱响创新驱动与改革开放的协奏曲,是阳江赋能产业现代化体系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展望阳江2022年工作安排,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集聚创新要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此,代表委员们围绕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人才引进、营商环境打造等热点,为推动阳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加快人才资源集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科研+平台+产业”一体化格局。市人大代表吴联权表示,这项举措必将推动传统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向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方向发展。科研精确于理论,产业精确于实践,有了“理论+实践+政策+平台”的完美结合,阳江产业技术创新工作必将踏上新台阶。他表示,阳江高新区具有镍合金产业优势,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研发更多高新技术产品,变产业优势为产品优势,变产品优势为发展优势。在镍合金领域,国外通过技术创新出一种产品叫高冰镍,可代替锂电池,较大幅度节约了生产成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市人大代表何燕君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里可圈可点的内容相当多,特别是提及“高标准规划建设阳江科学城,抓好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申建,在滨海新区建设中一体谋划科学城,推动科学城规划与城市空间、交通等规划衔接”内容。看到这项有利于加快人才资源集聚、完善产学研生态链的工作部署写进报告,他感到非常高兴,同时建议阳江科学城规划用地安排相对集中化,考虑到阳江市辖区地理面积相对不大,科学城不能也没必要分布太散。
推动科创平台升级
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市人大代表梁启用表示,近几年,阳江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在科创平台搭建方面成效显著,海上风电、合金材料两大省级实验室成功落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稳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发展。”他建议切实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好待遇,继续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加快推进更多高校科研院所机构建设,为阳江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市人大代表王明利也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市政协委员尚成嘉表示,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不高、重大科创平台建设不足、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是阳江目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水平推动科创平台升级,对于吸引科技人才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符合阳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对于报告中提到的要建立“以省实验室为载体、产业研究院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成嘉建议,两大省实验室和产业研究院可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工作,结合企业需求,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抓住机遇发力见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攻坚行动,推动机制规则与“双区”接轨,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市人大代表李积回建议,阳江应学习深圳经验,在我市设立“企业家日”,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人大代表茹敬艺建议,坚持“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的理念,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营造重商、尊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更有力的法治保障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对接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谋划阳江东部‘融湾强带’发展平台,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市人大代表谢兆星表示,阳东区具备承接阳江东部“融湾强带”发展平台落地优势,建议将阳江东部“融湾强带”发展平台起步区布局在阳东率先落地建设,通过起步区的开发建设发展,逐步拓展发展空间,利用3至5年时间发展形成阳江东部的核心区。同时,争取在空间规划、用地指标、用地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对阳江东部“融湾强带”发展平台起步区给予更大支持,推动该发展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左上图: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调试实验设备。
统筹/许倩 文字/任绍华 费先霞 张影 曾宇萍 许倩
上一主题 :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为阳江城乡发展建言献策—— 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下一主题 : 市人大代表继续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