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采用“整体吊装+平板车平移”方式转运
专家学者在考察千年古樟木。 谭文强 摄
阳江日报讯(记者/曾宇萍 通讯员/龙志坤)1997年被发现于那龙河的古樟木,树龄达2000年以上,现存于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工地东侧。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古樟木,3月28日上午,那龙古樟木搬迁专家咨询论证会在广东海丝馆举行,专家组经过现场调研和充分研讨,对古樟木搬迁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保护展示等形成专家意见。
当天上午9点,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孙键、副研究馆员梁国庆,广东海丝馆副研究馆员张玄微,广州打捞局高级工程师徐鹏飞,广东港航驳运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罗思洪组成的专家组先对古樟木保存现状进行了考察。那龙古樟木于1997年8月在那龙河合山段抽沙时被意外发现,当年10月14日出土并安放于东湖旅游区,后被迁移到现存位置进行保护展示。1998年2月18 日,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专家、中国林木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秉滔教授和助手冯志坚副教授应邀专程来到阳东考察古树出土的地方,并对古树体作出全面鉴定。 根据当年鉴定意见,该古樟木长 26米,主干长 19米,胸径 4.3米,含2个分枝,枝干长7米,直径达1米,树龄达 2000 年以上。因埋藏河床较深,埋藏年代有几百年乃至千年之久,古樟木树皮和韧皮部已腐烂无存,只剩下木质部,主干基本空心。 那龙古樟木树龄之老、树干之大,全国罕见,是中国近代出土的树径最大、年龄最长的古樟木。
论证会上,专家组根据现场调研情况展开研讨。专家们表示,那龙古樟木对研究古代的气候变化、地质变迁等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建议作为古植物标本由广东海丝馆收藏管理。鉴于现有保存环境对木材本体保护不利,已造成大面积表面剥落、腐朽,据初步观察已有多处断裂的情况,专家组建议采用“整体吊装+平板车平移”转运方式,由专业施工单位编制迁移、支撑、保护等一体化方案,并尽快实施。迁移工作建议由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同时结合后续保护、展示工作实施。
“根据前期测量的结果,目前古樟木的密度下降到了一般樟木的一半,保护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最近,我在做的一项研究是在非湿的环境下,对木材进行脱酸加固处理以达到保护作用,希望新的研究成果能应用到古樟木的保护上。”张玄微说。
广东海丝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根据专家意见,将搬移过程对古樟木的影响下降到最低。在充分保护古樟木的基础上,组织对古樟木开展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同时引进研学项目,让广大的学生能够透过古樟木的研究,对阳江古时的生态环境有更多的了解,不断扩大古樟木的影响力。
上一主题 : 广湛高铁站前六标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下一主题 : 共青湖公园主体建设5月底将完工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