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请拿掉“好孩子”的标签

请拿掉“好孩子”的标签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23年12月13日 编辑:
周雪燕

“老师,我不想做好孩子!”坐在我面前的雯雯很久才说出这一句话,之后又沉默。

据班主任和家长反映,雯雯在小学一直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孩子,班干工作认真,成绩优秀。可是,到了七年级,她却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想参加班干竞选,不愿举手回答问题,也不乐意参加班级活动。家长经常唠叨雯雯“怎么就不是好孩子了呢?”向班主任质疑“孩子怎么到了七年级就当不了好孩子呢?”弄得班主任、孩子都为此焦虑。

希望孩子成为好孩子一直是我们大人的目标,因为好孩子听大人话,让大人省心,但是当孩子被扣上“好孩子”标签并一直以此要求自己时,会产生什么影响,很多人并不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主动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独创行为和丰富想象力的表现,父母既要按照社会要求规范孩子言行,又要不伤害孩子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如果大人经常指责或轻视孩子的“非好孩子”言行,那么当孩子出现一些“另类行为”时就会备受打击。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期需要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如果一直生活在“好孩子”标签的光环下,他们会以他人的眼光评价自己,至于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感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人的感受如何。带有这种认知的孩子,会因为一次考试差就否定自己而自卑,因为一次人际冲突就认定自己犯错而自责,因为一次他人的评价不一致就怀疑自己而自惭……

用统一的“好孩子”标准来定义孩子、要求孩子,其实是不利于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培养,也不利于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潜力,个体的目标是实现自身的潜能和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美好的信念去看待每一个孩子,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在为实现各自的潜能去努力、去拼搏。当然,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比如“我想为妈妈做顿饭而弄得厨房一团糟”“我抄作业是想取得好成绩让妈妈开心”等等,需要孩子在一次次试错过程中,通过亲身经验体会到一些道理,获得一些经验,逐渐成长起来。

如果一直被“好孩子”标签来评价自己,孩子在小学之前发展很好,但是等到初中之后,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达到大人的要求,会陷入不知所措、自我怀疑的阶段。雯雯就是处于这个阶段。要帮助雯雯,需要父母和老师转变观念,在有原则、有底线的情况下包容孩子,接纳孩子好的和暂时还不成熟的部分,温柔而坚定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多倾听她的想法,接纳她“不想当班干是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喜欢安静不愿意参加一些不擅长的活动”等等方面。

“我不想做好孩子”其实是孩子向大人的呐喊。确实,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包括大人。因此,父母应少用“我喜欢听话的孩子”“你学习好我才爱你”等“好孩子”标签去道德绑架孩子,要就事论事正面引导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美好,也要包容孩子一些“出格”的行为。如个别孩子喜欢蹦蹦跳跳,那么可以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自由探索,保证自主性与主动性的发展空间。


上一主题 : 赢回口碑不妨“矫枉过正”

下一主题 : 市实验小学开展主题教育,预防校园欺凌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