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请理性看待“零糖社交”

请理性看待“零糖社交”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4年06月19日 编辑:
马 冯

6月12日,一篇名为《“零糖社交”,是啥?》的半月谈新闻引起热议。社交,作为个人精神世界的梳理和对外信息交换的方式,随着时代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从20年前的《半糖主义》歌词“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到现在的“零糖社交”,无不和我们熟悉的“糖”联系上。这样的“糖”,高热量,容易令人沉迷,且往往带有一定“黏性”。不管是“半糖”“低糖”还是“零糖”,体现的是个性、潮流,反映的是年轻人趋向的交往方式,就好比年轻人喜欢的各类糖饮料一样。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古时,陶渊明的久在樊笼、独爱自然,辛弃疾的潭空水冷、月明星淡,苏轼的细雨斜风、人间清欢,向我们表达了人世归真、空杯、清淡的欢愉。“零糖社交”意在强调人际交往中的独立与自主、轻松与自由,成为了年轻人自身解忧、排遣的有效方式,这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贴近社会实际的变化。

“零糖社交”之所以受到年轻人青睐,有着特定的背景。首先,年轻人有资本“零糖”,家庭经济基础适合“啃老”,不需要年轻人为了生计奔波劳碌、渴望社交。其次,年轻人有想法“零糖”,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舒适的社交生活,适度保持冷亲密,倡导高性价比生活,乐于去尝试体验诸如运动、读书、听歌、摄影、追剧、健身、露营、登山的“趣缘”,回归“轻量化”社交。再次,年轻人有市场“零糖”,在大模型和算力的帮助下,众多AI对话、虚拟陪伴等“人机互动”的创新产品和功能,能提供恰到好处的情绪价值,越来越被喜欢尝鲜的年轻人所关注和接受,无形中拓展了社交边界。

不容忽视的是,“零糖社交”也可能带来不良影响。比如,过度的独立性和自我封闭,会导致人们在社交中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影响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又比如,过度的“零糖社交”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减弱、关系淡漠、疏离感加剧,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社会发展中,我们追求“零糖社交”,保持一定的独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还要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建立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创作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指出,“自我”以外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为“他者”,“他者”是“自我”的一个参照物,通过选择和确立他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更好地确定和认识自我。社会交往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诸如社区、社群等微观层面的关系仍然存在,我们仍需从现实中找准自我坐标系,从回归社交的乐趣和意义中平衡好“弱关系”和“强关系”,如此才能不拘于深巷市井烟花、不缺于深厚情感互动。


上一主题 : 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管用实用

下一主题 : 罚!小客车核载6人竟然塞进12人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