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汇聚志愿之光 点亮城市文明

汇聚志愿之光 点亮城市文明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24年12月05日 编辑:

55.9万人、3710支队伍、累计服务1361.5万小时……我市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阳江日报记者/关雯静

在扶残助困行动中,他们真情陪伴,传递温暖;在参与基层治理时,他们贴近民生、服务群众;在应急救援科普现场,他们传播知识、守护生命……因“志”而行,因“愿”而动。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身份,却共享着一个闪耀的名字——志愿者。

12月5日,正值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近年来,我市志愿服务队伍规模持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众多领域以及重大活动、大型赛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这颗志愿服务的种子已在漠阳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仅汇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更让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队伍壮大

凝聚社会发展正能量

“周婆婆无儿无女,她家里养的母鸡下了蛋,自己都舍不得吃,说要送给我们志愿者。在长期结对中,她已经当我们是她的儿女了。”忆起开展“周末儿女”志愿服务项目时与服务对象周婆婆相处的时光,阳江市扬爱志愿者协会会长许和深受触动。

2006年,阳江市扬爱志愿者协会成立。18年来,团队从最初的11人壮大到5627人,并设有8个服务分队,累计开展活动约2000场次。在许和看来,参与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既可以学到不同技能知识,又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在帮助他人中收获快乐,也让自己始终保持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队力量是无限的。”这句话触动了同样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周双林。2019年,周双林和13名志同道合的热心人士发起阳东区爱心志愿者协会,2022年注册成立市级爱心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人数也从成立之初的14人发展到如今超过8000人。

“无论我以后从事哪种职业,我都会把志愿服务当作第二事业,伴随我的一生。”这是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乡村振兴志愿者王盈东的心声,也是众多志愿者的共同选择。

一群人,一条心。正是有了这份对志愿服务的热爱与坚持,阳江志愿者队伍才得以百花齐放、迅速壮大,从“点点微光”汇聚成“星光满天”。据统计,我市“i志愿”系统注册志愿者55.9万人,志愿服务队伍3710支,志愿服务时长累计1361.5万小时。五年来,我市注册志愿者增长34.4万人,增长159.8%;志愿服务队伍增长2537支,增长216.3%;志愿服务时长增加1103万小时,增长426.7%。

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下沉社区,实现志愿组织及志愿项目的实体化运作,我市还积极筹建了鸳鸯湖志愿者服务站、金山植物公园党群志愿服务站、城南志愿服务站、银湾社区志愿服务站、漠阳湖社区志愿服务站、市青少年宫志愿服务站等6个志愿服务驿站,为志愿者们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辐射带动更多市民加入志愿服务团队。

精准服务

不断拓宽志愿服务领域

从“一抹红”到“一片红”,我市志愿者活跃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以实际行动参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在海陵岛马拉松、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国际风筝邀请赛等大型赛事活动中,有数千人次志愿者为之保驾护航;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招募的699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相继服务于全市40个镇街及45所乡镇学校……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优化营商环境、绿美阳江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大型赛事,精心谋划并部署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们的身影成为“最美漠阳红”,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情暖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困难家庭……围绕“一老一小”等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各志愿服务组织敲开困难群众的“心门”,精准设计开展一批贴近民生、富有实效的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社会关爱与温暖。同时,我市强化志愿服务的资源链接能力,“牵手”大湾区优质志愿项目落地阳江,例如在阳西县、江城区引进广州市海珠区“蓝信封”乡村儿童书信陪伴志愿服务项目,联手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在阳东区实施阅读联盟公益项目等,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在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道路上,我市以“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80余个市直单位党组织与社区“挂钩”,8000余名市直在职党员常态化到挂点社区或居住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引领带动群众参与。此外,我市还以“志愿+”为支点,探索创新“志愿+社工+社区”模式,推动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精准化迈进,汇聚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送文艺、送健康、送安全、送法治、送科普……当前,“志愿红”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志愿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绘就城市幸福的“新底色”,结出城市发展的丰硕果实。

持续深耕

刷亮“志愿阳江”服务品牌

起初做志愿服务时,志愿者们也遭遇过被群众不理解的问题。“现在,志愿服务氛围越来越浓厚,更多市民注册成为了志愿者,到处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志愿服务朝着常态化、专业化、项目化发展。”作为阳江志愿服务发展的同路人,许和欣喜地发现志愿服务有了“质”的变化。

阳江市扬爱志愿者协会开展“最美微声音”项目7年来服务听障儿童89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50场;阳西县星火志愿者协会“戒毒帮帮团”志愿服务项目帮助202人成功戒毒,其中110人成为志愿者;阳春市彩虹志愿者协会打造“远山的微笑”志愿品牌,累计为177位山区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一个个具有突出贡献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涌现,不断激荡起爱的涟漪,汇聚成蓬勃的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全市志愿服务项目优化升级,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项目化水平显著提升,荣获志愿服务国家级奖项13个、省级奖项85个,“戒毒帮帮团”“最美微声音”等志愿项目获得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3人被评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全国最美志愿者。

“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让人人因成为志愿者而光荣”“希望打造出更多有亮点、可持续发展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随着志愿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志愿服务工作也迎来了新机遇,不少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建议。

发展仍需活力,活力如何激发?作为组织、协调、指导志愿服务的党委部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在志愿服务方面多措并举、聚力用劲。该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加强与志愿服务有关单位沟通联系,进一步统筹指导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志愿服务工作,推动队伍共育、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共同发力。通过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聚焦机制建设、抓好品牌打造、做好支撑保障、深化合作交流等方式,不断推进志愿服务精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构建更加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让志愿服务成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

上一主题 : 中行阳江分行开展专项教育宣传活动

下一主题 : 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