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4年12月25日 编辑:

党群服务从“中心”走进群众“心中”系列报道

 阳江日报记者/张贝奇

“钟书记,我过来领取棉被。”“好的张叔,领完记得签一下名字。”12月17日一早,阳东区合山镇丰垌村党群服务中心就忙碌起来了,丰垌村党总支部书记钟运亮和其他村干部将早就准备好的过冬物资,发放给丰垌村的困难群众。

在丰垌村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内,村民们进进出出、有说有笑,领物资、查信息、缴费用……一件件小事、难事都在这里得以解决。“我们通过抓党建促进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及文化振兴,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作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钟运亮说。

丰垌村下辖12个自然村,拥有常住人口两千多人,是合山镇最大的行政村。管理好这个大村庄并不容易,丰垌村发挥28名党员中心户作用,深入7个党建网格,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形成网格化管理,引导群众参与自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据统计,2023年各级网格员为群众解决各类困难14个,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3宗。

“做群众工作,还是要更加细心、耐心、用心,把他们遇到的难事放在心上,要让村民认可我们的工作。”钟运亮说,针对村民反映的灌溉渠道破损、机耕路修复等问题,村干部迅速行动,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300多米水利三面光建设和800多米的机耕路修复建设,解决了村民农业生产用水和出行难的问题,并筹资为丰垌大道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进一步便利了村民的出行。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在丰垌村,千亩睡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这片莲花池前身原来是一片农田,部分村民进城务工后,农田逐年出现荒废,而丰垌村周边水源充足,土质优良,正适合莲花生长。为了进一步盘活土地流转,丰垌村于2017年引进莲花种植项目,2019年年初,千亩莲花基地正式打造起来,引进莲花种植项目之后,丰垌村不仅经济好起来了,同时解决了部分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的问题。

“丰垌村通过抓党建引领农文旅产业发展,不断盘活闲置土地,通过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盘活撂荒耕地,唤醒‘沉睡’土地资产,加快土地流转速度。”钟运亮介绍,该村先后引进千亩莲花种植、淡水鱼养殖、冰淇淋番薯种植等项目,流转土地超过2000亩,在每年能为村民带来100多万元租金收入的同时,也给村集体增加了10多万元的分红收入。

不仅如此,丰垌村以特色农业和家风家教实践基地为依托,成立了阳江市丰垌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对辖区农文旅资源进行统一经营管理,通过文化赋能,推动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的“文旅+”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千亩莲花、龙庆书院、家风巷等品牌效应,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家风巷打造家风书画院、花道馆、茶香馆、漆艺馆、农耕馆、豆豉馆等沉浸式特色文化馆。2023年丰垌村吸引了游客超2万人前来打卡,来村团建、研学人数达2000人次。

在丰垌村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的同时,一些变化也看在村民的眼中:硬底化道路四通八达,庭院小园利落整洁,花坛菜圃葱葱郁郁……越变越好的人居环境让村民们住得舒心,也让外来游客玩得开心,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上一主题 : 倡导全民健身 弘扬诚信文化

下一主题 : 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为“百千万工程”赋能加分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