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姐在观察晾晒中的腊鸭。
在阳东区新洲镇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土地上,每逢秋冬季节,就有一种味道,它历经几代人的传承与创新,如今已飘向远方,成为了无数人味蕾上的记忆。这,就是娥姐腊味。近日,记者深入新洲,探寻娥姐腊味背后的故事,探寻其从山间小灶到远方餐桌的传奇历程。
■ 文/图 刘再扬
20世纪70年代初,新洲是原阳江县赫赫有名的山区公社,那里优质的农产品十分丰富。当年到过新洲供销社饭店吃饭的人记得,那里的饭菜特别香,原因是饭店有一名叫谭世安的好厨师。一年临近春节,谭世安推出腊肠系列小炒,时逢天寒,人们进店小饮,品尝香醇美味的腊味,在这个山区小镇引起一股吃腊味“旋风”。这些腊味便是厨师谭世安亲手制作的,食客们既庆幸能吃上美味的新洲本地腊肠,也为谭世安捏一把汗。那时候,社会提倡“过一个革命化春节”,供销社饭店这样做是有一定风险的,一不小心会被扣上“走资派”的帽子。但谭世安认为,新洲农家猪肉好,做成腊肠既利用好山区资源,又为新洲供销社饭店添加菜式,增加集体收入,是一件利民利己的好事情。
次年,在当地领导的支持下,谭世安以其对美食的无限热爱和对食材的深刻理解,开始了他的腊味探索之旅,他多次到江城、恩平、台山等地寻师学艺,利用新洲山区丰富的猪肉和家鸭资源,不断尝试与改进,精心研制出独门腊肉、腊肠、腊鸭,用这些腊味推出的多款菜式,成为了供销社饭店的招牌菜,食客好评如潮。那浓郁的香气、醇厚的口感,瞬间征服了众人的味蕾,传为当地美谈,并且迅速在新洲周边地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时间转眼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郑素娥嫁入谭家,帮助家翁谭世安经营供销社饭堂。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起点上,谭世安将这份独门腊味秘方传给了聪明勤劳的儿媳郑素娥。郑素娥传承发展了家翁的手艺,制作的腊味嫩滑、爽口、香醇,富有农家风味,由此走俏市场。
“在新洲,郑素娥被大家称为‘娥姐’。那时候,她制作的腊味称为‘娥姐腊味’。娥姐勤劳又有远见,她在新洲镇府附近的一间瓦屋设立 ‘娥姐腊味专卖店’。”新洲镇上了年纪的陈先生说,从那以后,每逢秋冬季节,手工切粒的腊肠特别好看,前来购买娥姐腊味的人络绎不绝,新洲一些有商业眼光的人由此开始学着做腊味。
郑素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将这份技艺发扬光大,发展出了腊肉、腊肠、腊鸭等多种品类,并且注册了“娥姐腊味”商标,引领了一股腊味制作与销售的商业潮流,激发了当地人制作腊味的热情。
进入21世纪,娥姐腊味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腊味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郑素娥以其敏锐的眼光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在阳东区新洲购买了3000平方米土地,建设晾晒场和占地1000平方米的厂房。将家庭作坊转型升级为集原材料选购、加工、质检、销售于一体的现代企业。为当地解决30多人就业。
这座厂房不仅配备了防雨、防尘的透光日晒腊味房,还购置了先进的腊味生产设备,将传统制作手法与现代科技进行融合。采访当日,记者看到,娥姐腊味仓库存放不少10年以上的汾酒,再加以祖传配制的酒,看上去平常无奇,却有四两拨千斤之力,撬开独特风味的大门,能激发出沁人的香气。
“为了提高腊味品质,我多次参加香港、广州等地举行的腊味生产交流会,不断采人所长,补己之不足。”郑素娥说,自己经常和工人们一起制作腊味,检验各个生产环节、工艺,以进一步提升腊味的品质。比如,猪肉的筋膜要全部手工挑净,做出的腊味更爽口;各类材料加多少要严格按配方执行;腊味的晾晒时间要严格控制等,这些细节都是保证腊味品质的根本。
娥姐不断改良传统腊味制作工艺,推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腊肠、腊肉、腊鸭、腊鸭肾、鸭脚包等农家风味浓郁、口味独特的腊味产品,让人回味无穷,赢得广大顾客的信赖和好评。“借助网络和声誉,娥姐腊味不但在华南地区受到欢迎,还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实现了产品走出阳江,销往全国。”娥姐说。
娥姐独特的腊味制作方法,赢得了市场的认可。2021年1月,新洲娥姐腊味入选阳江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传承保护序列。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娥姐腊味制作技艺的肯定,更是对新洲镇腊味文化的认可。在娥姐的带动下,新洲镇腊味产业蓬勃发展,如今,新洲镇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腊味镇”。
为了更好地推动腊味产业的发展,2022年6月,新洲腊味生产发展协会成立,郑素娥被大家选为会长。她表示,将与协会成员一起努力,共同将新洲腊味推向世界,让这份源自山间的美味,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早些年,娥姐的儿子谭朝进入娥姐腊味传承团队,他努力学习传统与现代融合制作技艺,外出向各地腊味企业学习交流,同时努力学习互联网知识。谭朝表示,娥姐腊味通过家族传承至今,完整保留了主要的制作工艺,既有广式腊味的基本特征,又结合了当地的特色,它凝聚了较高的工艺制作水平和体现了阳江人擅长“腌肉入味”的传统饮食文化。创业艰难,守业不易。娥姐腊味制作技艺传授给自己后,将发扬前辈勇于探索的创业精神,不骄不躁,认真研究,努力实践,将“娥姐腊味制作技艺”申报省级非遗项目,让这一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娥姐腊味的故事,是一段关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传奇。从山间小灶到现代化厂房,从地方特色到走向全国,娥姐腊味不仅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更成为了阳江的一张亮丽的腊味名片。
上一主题 : 7家会员企业与我市镇街结对合作
下一主题 : 为民办事解忧改善医患关系
2024-12-06
2024-04-16
2024-04-16
2024-02-05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