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阳江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校园 - 保护修复古建筑,织镇大洲村焕新生

保护修复古建筑,织镇大洲村焕新生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18年08月21日 编辑: 利岚清

PJPG000104928242.JPG

大洲村优美的自然环境。 谭文强 摄

8月的一个清晨,阳西县织镇大泉村大洲自然村,在一阵鸡鸣犬吠声中苏醒过来。裹着青苔的古建筑肃穆沉稳,百年古榕树依旧葱郁。在村口的鱼塘边,62岁的何鸿诗迎着朝阳挥汗作业,修缮已守护他们200余年而今已废弃的炮楼。

沿着斑驳的石板路环村漫步而行,宽阔的跑马道承载着几代人走过的时光,古井、古树、古书屋仍保留着些许旧日生活的模样。穿过门楼,眼前是数千平方米的晒谷场,七座砖瓦大屋一字排开。这些大屋均是三进三院落,屋内的屏风、雕刻、花窗、廊檐仍留有百年前富足生活的残影。

与村里的老人聊上几句,他们都会说起一段历史:清乾隆十六年,建村始祖何恬斋从阳江迁来织,在织圩上行街开设福记油糖铺,以经营加工农副产品为主,并行商至全国,仅20余年,他便成了当地首富。发家后的何恬斋买下大片土地,在河边建村,取名大洲村。

“我们村不仅历史悠久,更注重文化教育,上百年前便在村中开办了私塾,聘请当地秀才授课。”踏入恬斋公书室,村民何炳棉抚摸着青石门板,不无感慨地说。在石门门楣上,左右两边分别印刻着“选”“万”二字,预示万中选一,不仅指书室的诗选作品,更是指村里的人才。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大洲村人才辈出,曾出过三个举人,后人中也不乏教授、博士。而今,这里建起了农家书屋,将村里的文化传统沿袭了下来,勉励后代勤奋读书。

在村子的北面,由何恬斋亲手种下的古榕树生机盎然,挂有“柯如青铜根如石,黛色参天两百尺”的题词。一路向前,信步于25亩的红树林中,微风拂面,草木斑斓。每年7月,林间便有村民在此开展文化活动,把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党课”搬到了田间地头。

如今村里古韵犹在,新风又吹。何炳棉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里铺设了硬底化道路,改造了排污通道,搭起了污水处理池与路灯等,村里环境更宜居了,村民生活更舒适了。眼下,古色古香的大洲村名声在外,每至周末,前来观光旅游、采风写生的游人络绎不绝。

夕阳西下,站在村尾鱼塘边的亲水平台上,红树林、湖景、绿道一览无余,大泉村干部王朝侵说,作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政府已经着手对村中古建筑进行保护,恢复重建围村的炮楼,加固修复老屋。接下来,将规划游乐园、花海、人工湖等旅游项目,在保护当地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陈思捷


上一主题 : 市人民医院庆祝首个“8·19医师节”

下一主题 : 个转企:企业所得税减按20%税率征收

用微信扫一扫